初二物理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
教師們要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對於初二物理平面鏡成像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的關鍵是平面鏡成像特點,以前上《平面鏡成像》時,通過教師演示平面鏡成像,學生很容易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節省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作圖訓練等。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說,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採用“探究式”教學後,通過給學生創設平面鏡成像問題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都有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並且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於物體通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比較抽象,所以在引課時,讓學生回顧平時照鏡子的情景,鏡子後面有一個真的“你”嗎?鏡中的”你”和真實的你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當你靠近和遠離鏡子時,鏡中的“你”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小變了嗎?讓同學帶著這些問題去實驗,去觀察實驗現象,有利於解決實驗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平時照鏡子時,誤以為離鏡子近,鏡中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鏡中的像就小些。通過探究,發現並非如此,這也有利於糾正早已存在人們腦子中的一種錯覺。
上這節課的實驗時,實驗器材大都是學生自己準備的,然後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完成實驗,由於各小組學生用的玻璃般薄厚程度不同,用厚玻璃板的學生在實驗時觀察到玻璃後面有兩個蠟燭的像,前後兩像距離與玻璃厚度差不多;有的組學生由於玻璃放的不與桌面垂直,無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能與玻璃板前面的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以及為什麼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等等,這些現象,如果不是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觀察,是不會看到的,也提不出此類問題,對今後習題中出現的此類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去答,但是學生動手實驗後,針對觀察到的現象,實驗中的疑問,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就會迎刃而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同時還解決了一些學生難以理解、接受的問題。
本次實驗是學生第一次自己動手實驗,個別小組只是好奇觀察所成的像,沒注意到後面蠟燭所放位置是否與鏡前蠟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導致物距和像距測得不準,有的忽視了探究像與物連線與鏡面的關係,使實驗流於形式,得不出自主實驗的結論,而多數學生的實驗在教師引導,點撥下進行的比較順利。由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較慢,後面顯得時間有點緊,平面鏡成像作圖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這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通過不斷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
***二***
因為大家每天都照鏡子,所以用一面大鏡子叫學生檢查自己的容貌這種創設情景的方法引入新課比較自然和順利。在接下來的提問環節上,在開始上的第一節課上由於教師給的範圍過於寬泛,使得有些問題不著邊際,在後面上的課堂上教師注意了引導,就順利多了。
接下來的探究活動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將虛像轉換成為蠟燭,並且測出物距和像距比較順利,得出結論後,學生認可程度較高。但是後面的觀察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時,僅僅通過觀察的方法來得出結論學生認可程度不高。所以我及時將教案作了修改,增加了用兩枝大小相同的蠟燭來做實驗的探究環節,實踐證明,效果很好。這一難點的突破,對於問題“當物體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會不會變化”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讓學生自由發言,並不十分苛求他們發言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將他們發言的要點羅列出來,大家來討論修改,最後得出平面鏡的成像規律。
為什麼學生會覺得物理難學?是枯燥的教學方法使得他們對這門學科望而生畏。有時候說一千遍一萬遍,不如實驗做一遍。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多設計實驗,多讓學生自己動手。不管什麼樣的教學難點,只要精心設計,大膽改革,勤于思考,都是可以突破的。
作為一個物理教師,激發學生興趣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更喜歡的是直接興趣,要讓他們在經歷中體驗物理,感受成功,體驗快樂。教師要多花時間去體會學生的感覺,要善於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設計教學方法。要避免讓學生滿足於背誦條文,要讓他們力求理解,養成愛問“為什麼”的習慣。只有讓物理課生動起來,活潑起來,才能使學生感覺到物理的有趣,才能讓他們喜歡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