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學反思集

  八年級的是初中地理的完結時期,許多新知識點不斷充斥學生腦海,教師的教學就更需要通過反思來總結缺漏和可取之處。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反思集,多重參考希望能為你提供更多靈感。

  ***一***

  1、地勢地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處處激發學習積極性,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和能力,恰到好處地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學習目標全面落實,圍繞重點、難點展開,瞭解、理解、掌握、應用知識。

  所用教學手段,主要是地理圖表,教與學兼而用之。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學效果很不錯。

  地形相對八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這部分內容更生動,易於學生學習,課上我採用了猜一猜的活動,利用地形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這幅圖中畫的是我國的哪種地形,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習的質量。

  為了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講授四大高原時,我採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課前佈置學習內容,討論學習方法,課下同學們選擇自己想要調查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課上再進行交流彙報,互相補充,交流學習到的內容。

  2、〈遼闊的疆域》教學反思

  《遼闊的疆域》是八年級學生首次真正接觸中國地理。在七年級對世界地理概況的講解後,學生已經有相當基礎的地理知識,藉機我用猜謎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國。但學生基礎是參差不齊的,要使中國地理講的深入透徹,並把世界地理的知識融會貫通,在一定程度上給我的教學提出了挑戰,也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出了難度和要求。

  我在設計匯入時,讓學生介紹自己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流程中,我設計了“看一看,說一說,猜一猜,靠一靠,遊一遊,議一議”等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都參與進來,特別是講解眾多鄰國的時候,學生七嘴八舌亂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員參與而忘了引導,致使在本節所花的時間太多,下課時間到了都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課後反思,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地理教師,我基本上擁有了 “硬體裝置”,如:普通話,教態,板書等等。在“軟體裝置”上,我還是有所欠缺,如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及教學中國疆域四至時沒有點到位等等,許多細節沒有處理到位。今後我將努力學習,注重細節,力爭在地理教學上有一番成績。

  3、亞洲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們主要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來認識了亞洲,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要掌握各要素的特徵,還要善於發現各要素之間存在的微妙關係,如: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亞洲河流流向——由中部流向四周,說明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標畫箭頭***。也正是基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才使得亞洲氣候複雜多樣,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並且季風性強***標畫箭頭***。同樣,一個地區降水的多少,可以影響當地河流的水量大小***標畫箭頭***。在下列圖解中,除了位置決定氣候之間的箭頭不可逆轉外,在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箭頭都是可以逆轉的***用不同色粉筆,標畫反向箭頭。可進行簡單解釋,不要解釋過深***。如一個地區河流越多,空氣溼度會越大,將會對當地降水有促進作用。這說明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在今後的地理學習中,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把地理知識記得更牢固。***圖解方式,黑板板書,進行小結***

  ***二***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工作即將進入尾聲,一學期的工作可以圓滿結束了。但是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在教育教學上,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三***

  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現將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如下: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我感到壓力很大,未接觸新教材的一直認為“中國地理”內容比較簡單,沒有什麼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當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變化有多大。內容增加了,形式靈活了。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麼才能適應新課程,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學生呢?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 認真學習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研究新教材。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於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鑽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

  三、組織好、引導好學生。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地理教學也有著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眾多活動、閱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四***

  本節課通過創設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每分鐘都發揮最大效益,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繪圖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最終達到全面進步和發展。

  一、多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在講課時我用錄影《地形知識簡介》導課,即複習了以前學過的五種地形知識型別,為學習我國的地形知識打下了基礎;又通過錄像中的解說“地形對氣候河流以及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出了學習我國地形的重要意義,就是能用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在新課程下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一基本理念。這短短的1分鐘的錄影既複習了舊知識又為這一節課的學習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簡潔明快,令學生耳目一新。

  二、通過讀圖、析圖、畫圖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資訊載體,特別有利於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培養思維能力。

  1、讀圖、析圖,使學生能力更強。要想使學生擺脫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就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其通過自己的讀圖和析圖時間去獲得知識,在分析我國地勢特點時,我先出示了分層設色地形圖,讓學生通過讀圖從整體上去分析我國地勢的特點,對我國地勢的特點有了大致的瞭解,然後又通過沿32°N的地形剖面圖結合4個問題:

  ***1***、我國地勢可分為幾級階梯?

  ***2***、每一級階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分別位於第幾級階梯上?

  ***4***、我們學校位於哪一級階梯?然後讓學生分析剖面圖來得出結論。學生析圖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形成的過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2、繪圖、解圖使學生思維更新。繪圖是讀圖的提高和再創,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辦法。在講我圖地形特點之一——山脈縱橫分佈這個重點時我讓學生在課本中“看到了什麼”在圖中“找到了什麼”的基礎上,進而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在空白中國政區圖上把我國主要的山脈按走向畫出來,並且邊畫邊記,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不僅掌握了山脈的名稱及其位置分佈,而且發現了一些分佈特點,找出了山脈的記憶規律,更有利於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設計新穎。 在講《中國地形》這一課時,我打破了教材的編排程式,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我國的山脈→分析出山脈是地形骨架這一特徵,引導學生找出“骨架”的中間是“地形區”,分析出地形複雜多樣這一特點,又由地形看地勢而分析出中國地勢的特點。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理論聯絡實際,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難點,改善和優化了整個教學流程,提高了學生綜合聯絡的能力。

  雖然這節課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令人遺憾之處,如果讓我再講一遍,我除了發揚上述優點之外,我還會努力做到:

  1、在授課過程中,更好的調控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把思維拓展“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作為課後討論題展示給學生,這樣就在新課結束時,留下懸念,讓學生欲罷不能,深化地理學習興趣,還可以與導課錄相中“地形對氣候、河流及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相呼應。

  2、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口頭上的讚許和掌聲之外,我會比現在用更多的手段來激勵學生。如把學生畫的優秀的山脈圖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展示給全體學生,既表揚了個體,又讓其它同學有了學習的榜樣,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3、無論在導課還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的銜接中,我會更注意用恰當、優美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不會因一節課的成功而驕傲,也不會因一節課的失敗而氣餒,一切為了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自己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每一節課都能精益求精,將是我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