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教學心得

  八年級地理新教材環境教育內容由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環境與發展三部分組成,其表述形式以文圖結合為主,其環境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環境知識、環境情感、環境意識和環境行為習慣培養等方面。本文是八年級地理教學的心得,僅供參考。

  一

  從事地理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地理學科對我來說不是專業,再加上地理學科在學校、社會、家長、包括學生在內都視為 “副科”。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著。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來嘗試著教學。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對每一章節的內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課本都背下來,讓他們在內心裡敬佩老師,受其感染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工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是現在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我始終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講《黃土高原》一節時,課文提到“脆弱的生態環境”。上課時,我又引導學思考,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哪些影響?然後我展示了一組圖片給學生,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會帶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下降等。緊接著再問究其原因,讓學生髮散思維、討論,然後老師提示,水土流失與植被有沒有關係?植被與

  人類的關係,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植被的保護,破壞了環境,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歸納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髮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係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於回答的精神,並儘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主動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八***4***班的郭行政同學,原是一個學習馬虎、上課不注意聽課,地理成績一般。但是自從擔任地理課代表以來,協助老師嚴格要求班內學生,認真及時收發作業,自習課佈置作業、讀背聽寫。不但地理成績進步很快,其他學科成績也有很大提高,著實成了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4、.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由於本人是非地理專業老師,對於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地理學科知識面牽涉甚廣,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時往往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於怎樣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什麼較好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認真聽課,多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把握好每一節課重難點。對於部分需要記憶的內容強調學生必須死記硬背。缺乏一種形象無意記憶方法。這樣就是把知識變死了,學生學起來也感覺到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裡,距新課改理念還有一些差距,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以我滿腔的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要具有永不滿足於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於實踐,勇於探索,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教育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二:

  時間匆匆而過,回顧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有收穫,也有教訓,使我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為了更好地做好下一學年的工作,現在總結一下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地理學科在初二來講是一門中考的科目,並且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絡。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全是中國的地理知識,身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連一點中國地理常識都不熟悉,從這點,激發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熟悉、理解。故此,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重視地理,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夯實地理基礎,成為本學期地理教學的中心任務。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於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複習工作,靠考前突擊死記硬背,遺忘率高,效率低,後進生人數偏多,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對其他同學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中等生的讀圖分析能力不強,對技巧性和靈活性大的題目仍難以適應。

  今後,在以後的地理教學中,我計劃採取以下措施:

  一、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愛好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愛好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要聯絡人們生活的實際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人地關係”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因此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要儘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係”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熟悉把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熟悉把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係。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並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並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還要進行復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

  四、在教學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從而使地理學習變為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樂於參與探究並獲取知識的活動或方式。這樣的教學即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協作、探究精神,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家鄉的感情,增強愛國、愛家意識。

  但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意識不顯著、成績不盡人意等,這些現狀都值得在今後的很長時間裡去不斷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恆心和毅力,在今後的教學我一定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三:

  八年級上冊的地理教學工作即將進入尾聲,一學期的工作可以圓滿結束了。但是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儘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不準,缺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在教育教學上,沒能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點選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