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優秀教學案例

  八年級地理的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的優秀教學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遼闊的疆域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中國地理的開篇,其編寫以事實材料說話,安排了較多的圖片和活動,使學生直觀地認識祖國的疆域特徵。要認識和了解祖國,首先要明確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義。我國自然環境的各個要素和各種自然資源,工農業、交通運輸、商業、對外貿易等生產部門,都存在於一定的空間位置,並在這個空間位置上發生、發展。我國特定的空間位置,影響著自然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經濟活動。遼闊的國土,使我國的地形、氣候乃至生態環境複雜多樣,為我國各生產部門提供廣闊的場地,形成各地區自然、經濟上的區域差異。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遼闊的疆域,是掌握我國各種地理事物空間分佈、學習中國地理其他各章節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地球儀或東西半球地圖說出我國的位置,掌握我國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特點及其優越性;知道我國面積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學會在地圖上查閱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海疆與瀕臨的海洋及海上鄰國,知道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學會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及運用文字、資料、地圖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計算、分析、歸納能力,運用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幫助學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間概念,養成用圖、讀圖、分析圖的地理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建立學習中國地理的興趣;通過對比評價“位置優越和國土遼闊”,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認識我國有遼闊的疆域,培養維護祖國統一、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位置、疆域空間想象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的地理知識學習,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學生會淺意識的應用所儲備的知識,但是學生在應用這些知識的時候,往往還不得法,不能熟練、準確的應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原有知識基礎之上,加大對地圖的使用,深化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聯絡。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

  本課是學生了解中國人文環境的第一課。該課主要是介紹我國的基本國情,因此,本課教學活動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在學生看書、讀圖基礎上,以問題引路,著重採用地圖教學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遊戲法等,即“導、學、議、展、練”五位一體教學策略,重點突出一個展字。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反覆運用地圖、開展遊戲活動等,把“死”圖變成“活”圖,幫助學生將已有知識遷移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藉助學生探究祖國河山的好奇心,利用小組合作讀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全體、全程主動參與學習,更好體現新課程的綜合探究、開放創新的特點,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知識、藉助地圖獲取資訊的能力,培養地理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開發學生智慧。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實現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

  2、學法

  七年級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但是由於閱歷淺、知識面窄等原因,看問題的層次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要抓住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積極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①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象中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②在探究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③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每週一我們學校都要舉行升旗儀式,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同學們心中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那麼,你們為什麼會感到自豪呢?

  學生暢所欲言:地大物博、美麗富饒、人口眾多、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裡……

  教師歸納:其實,愛祖國是不需要理由的,無論她博大或狹小、貧窮或富裕,我們都一樣愛他。因為我出生和成長在這裡,因為我的血管裡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因為這裡有我的親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們偉大的祖國所擁有的燦爛的文化、遼闊的疆域、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勤勞智慧的人民,使得我們更加為他感到自豪。愛她,就要了解她;瞭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設她。

  教師: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地球上處於什麼位置?這樣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優越性?我國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瀕臨哪些海洋?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多少個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些知識,深入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這樣的匯入,把學生的情緒帶入高潮,營造出一種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高昂的進入中國地理的學習。

  通過學生暢所欲言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學導達標

  【位置優越】

  1、謎語激趣

  教師出示謎語:“藍色星球浮太空,一隻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現象。學生猜測***中國的地理位置***。

  教師: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應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加以描述?

  學生: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等方面。

  教師:從謎語中你能得到關於中國地理位置的哪些資訊?

  學生:中國在世界的北半球、東半球,面臨太平洋,背靠亞歐大陸。

  教師:同學們能否根據這些資訊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中國?

  學生在圖上找到中國。

  通過猜謎活動,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要求學生在觀察中獲取有用的資訊,進而思考這些資訊背後反映的中國地理位置並最終落實到地圖上,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2、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對照“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疆域示意圖”、地球儀,教材第2頁文字內容,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地圖,獨立思考,填寫下列表格: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半球位置 東西半球 *** ***半球

  南北半球 *** ***半球

  大洲、大洋位置 *** ***洲東部、*** ***洋西岸

  緯度位置 最北約為*** ***度,最南約為*** ***度。大部分地區位於*** ***帶,少部分位於*** ***帶,沒有*** ***帶。

  海陸位置 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 ***大陸東部,最大的大洋——*** ***西岸,多島嶼、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合作交流

  學生個人獨立完成表格,小組內交流答案。然後討論落實這一部分知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小組一:在地球儀上找到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用黃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紅色膠條貼在相應位置上;在地球儀上找到中國,並用紅色膠條剪成五角星,貼在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上。明確中國的半球位置。

  小組二:在教材“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上用不同的顏色描繪出赤道、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的經線圈,看中國所處的半球位置。

  小組三:在“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疆域示意圖”上,找到赤道、北迴歸線、北極圈,看中國的緯度位置。

  小組四: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如何在地圖上提取有關的地理資訊,明確了說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一般應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和與鄰國或鄰區的相對位置四方面去分析。進一步體會到地圖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

  教師及時鼓勵和評價。

  教師指導學生讀圖時要做到認真仔細,把學生引到位,幫助學生克服不習慣使用地圖時產生的困難,教會學生正確地使用地圖,從讀圖中獲取知識。

  ***過渡***我國所處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4、互動探究

  教師為小組分配任務,要求學生小組內互動探究,探究出結果後,以豐富的形式進行展示。

  活動一:出示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圖:比較我國的緯度位置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的緯度位置有何不同?說說我國緯度位置有什麼優越性?

  活動二:螢幕展示蒙古、日本圖: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麼不同?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活動三:通過以上分析,補充下表,說明我國地理位置的優點。

  發展農業生產 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外交往與合作

  發展海洋事業

  其他

  5、展示交流

  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對以上三個活動進行展示:

  小組一採用講述法的形式對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進行了闡述:

  俄羅斯、加拿大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和北寒帶地區,緯度較高,而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緯度較低,由於它們所處的溫度帶單一,限制了農業的多種經營。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地區在中緯度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熱帶,沒有寒帶,這種地理位置有利於農業的多種經營,為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小組二採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對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三個學生代表分別扮演蒙古人、日本人和中國人

  蒙古人:我們國家是一個內陸國,有許多陸上鄰國進行交往,陸上交通發達。

  日本人:我們國家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海上交通便利

  中國人:你們國家的地理位置固然有自己的優點,從海陸位置的角度分析,我認為都不如我們中國的好,原因是蒙古國深居內陸,在氣候上比我國乾旱,在農業方面就要受到影響;由於不臨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和交往。日本國四面環海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只能通過水路與空中與外面聯絡。而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面積廣大,與多國接壤,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沿海多優良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開發海洋資源,同時海上交通便利,便於近海和遠洋航行,有利於同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小組三採用演講的形式對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

  發展農業生產 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對外交往與合作 海陸兼備,有利於發展與各國的政治經濟聯絡

  發展海洋事業 沿岸多優良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和海洋資源的開發

  其他 我國跨緯度廣,各種各樣的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海陸位置特殊,世界地位日趨重要。

  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如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緯度位置——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南北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旅遊提供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東部降水豐沛,利於農業生產;沿海多優良港灣,利於發展海洋事業;陸上便於同鄰國發展對外交往與合作。

  以上問題通過合作探究、小組間展示交流,教師及時給予學生評價、指導和鼓勵。

  【國土遼闊】

  ***過渡***優越的位置給中國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加上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條件的共同作用,我們的國力蒸蒸日上,為迎接建國60週年,全國各地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節目。我想我們也推出一個片子,片子的名字叫“魅力大中國”,拍這個片子,老師主要想突出一個字“大”,體現中國疆域之大。老師找到三份很好的資料,一份是課本第4頁“中國疆域示意圖”、一份是課本中第4——5頁文字內容,三是課本第6頁“我國領土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圖”和“我國領土南北部的季節差異圖”。看上去好像不多,但實際上內容很豐富,老師邀請同學們當一次導演,睜開你們的火眼金睛,在這三份資料中找尋出能體現中國之大的有效資訊,為我們的製作提供素材!

  由於學生的讀圖能力有限,所以設定合作環節,希望通過合作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通過地圖獲取知識。

  1、我自主我快樂

  學生分組合作討論,成員爭先恐後地表達,學生之間合理評價並闡述自己的觀點。

  ***1***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相當於歐洲的面積。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

  ***2***中國瀕臨廣大的海疆,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還有臺灣島瀕臨的太平洋洋麵等海域。

  ***3***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沿海分佈著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等島嶼。

  ……

  2、我參與我進步

  教師設定“我當測量家”、“我當探險家”、“我當小法官”三個遊戲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國疆域之大。小組選擇活動,設計活動方案並實施探究,然後著重從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活動體會等幾方面進行展示交流。

  活動一:我當測量家

  首先在“中國疆域示意圖”上找到我國的四至點,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然後讀出四至點所在的經度***或緯度***:最東端135ºe,最西端73ºe,最北端53ºn,最南端4ºn,計算出我國東西跨62個經度,南北跨近50個緯度,緯度相差1度,距離相差110千米,計算出我國領土南北距離約為5500千米。

  在“中國疆域示意圖”上測得我國領土東西端的圖上距離約為7.9釐米,根據該圖比例尺圖上距離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633千米,計算出東西端距離約為5000千米;測得南北端的圖上距離約為8.7釐米,根據比例尺計算出南北端的實際距離約為5500千米。

  通過計算和測量,我們組普遍體會到祖國疆域之大,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深深為之驕傲和自豪。

  教師及時鼓勵和評價,然後對四至點內容歸納成歌訣幫助學生速記:“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踏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

  活動二:我當探險家

  探險小組將組員分為紅隊和藍隊,兩隻探險隊都從朝鮮出發,紅隊沿陸上國界線按照逆時針方向探險,找到並說出沿途經過的陸上鄰國;藍隊按順時針方向沿著大陸海岸線,說出瀕臨的海洋,以及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我國兩個大島的名稱,

  紅隊展示探險成果:陸上鄰國有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共14個,

  藍隊展示探險成果:瀕臨的海洋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國家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共6個,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

  兩隊共同的體會是: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探險精神,得出我國疆界長、鄰國多,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合作,海洋麵積廣闊,海上交通便利,海洋資源豐富,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教師歸納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十四鄰國陸上環,俄國蒙古和朝鮮;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緬老南。隔海六國要記全,印尼馬文菲日韓”。

  然後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描畫陸上國界線和大陸海岸線,加深對我國之“大”的印象。

  活動三:我當小法官

  展示“我國領土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我國領土南北部的季節差異”圖片,判斷“當海南島進入春耕大忙季節時,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和“當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時,烏蘇里江面已經灑落著陽光”是真是假。

  剛才測量家已經量算出我國最北端53ºn,最南端4ºn,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我們還知道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造成了我國南北氣候具有很大差異,使得我國氣候複雜多樣。所以會出現當海南島進入春耕大忙季節時,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我國最東端135ºe,最西端73ºe,東西相差約62個經度,相差4個小時,東邊地點的時刻比西邊早,所以會出現當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的黑夜時,烏蘇里江面已經灑落著陽光的景象。

  教師和學生相互鼓勵、評價。

  3、我閱讀我愉悅

  學生充滿激情和熱情地朗讀教材第5頁的閱讀材料——美麗富饒的祖國海洋。

  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熱愛之情感。

  教師小結:我們從陸地,海疆面積,四至點的風光迥異,鄰國之多等等方面瞭解了中國疆域之大。作為一名導演,要善於將這些素材整理和編輯,才能製作出精美的片子,請同學們課下利用我們今天提供的素材,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製作“魅力大中國”,相互交流。

  把國土遼闊這一知識點以多種方式展現,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聯絡平時已有的知識,通過合作學習展開討論,進一步深刻體驗中國疆域之大。

  4、我提高我成長

  教師:我國領土面積大有什麼利弊?請同學們思考,小組內談論。

  學生:領土面積大,資源豐富,利於經濟發展;疆界長,鄰國多,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但邊界很長,也可能由於利益爭端而導致領土糾紛,國防建設上會有一定的困難;海岸線長,臨海多,有利於發展海洋事業,有時也會由於領海問題產生爭議;領土很大,但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也不少,不利於全國統一繁榮……

  教師補充資料:

  2001年4月1日8時36分,美國軍用偵察機向三亞外海抵近偵察,我軍某部派兩架飛機對美機進行跟蹤監視,9時07分,中方飛機在離我鄰海104海里處正常飛行,美機突然大動作轉向,撞我一部飛機尾部,致使我機失控墜海,飛行員王偉英勇犧牲。美機肇事後,未經中方許可,闖入中國領空並降落中方機場。

  請同學們思考:美機的行為是否侵犯了我國的主權?為什麼?王偉有什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寸土必爭的領土觀念,寸海不讓的海洋觀念。加強維護祖國統一、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責任感。

  ***三***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談自己的收穫。

  出示學習結果自我總結提綱:

  ***1***這節課我學到了什麼?***2***這節課我有什麼體會?***3***我對這節的學習經歷有什麼感受?***4***這節課的問題解決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5***這節課的學習對我以後的學習有什麼啟迪?

  學生對照提綱認真反思。教師發現學生準備差不多時,要求學生向其他同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知識網路:

  北半球、東半球

  中緯度————位置優越————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陸地面積————國土遼闊————海洋廣闊

  ***世界第三***

  領土四端相距遠 疆界長,鄰國多

  ***四***智慧測評

  課堂練習是檢測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晴雨表”,通過檢測及時反饋資訊。

  1、搶答題

  ***1***我國南北跨______很廣,約_____度,大部分位於____緯度地區,屬於____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於_____帶,沒有____帶。

  ***2***我國西部深入_______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有眾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3***下列關於我國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4***中國是一個*** ***國家

  a 島國 b 大陸國 c 海陸兼備 d 半島國

  ***5***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約*** ***千米,陸上疆界長約*** ***千米

  ***6***我國鄰國中面積最大的是*** ***,我國最東端的鄰國是*** ***;

  2、遊戲活動:“海上萬裡行”航線設計活動,要求學生設計出從渤海到南海的最短航線。

  發給每組一張空白的“中國近海圖”。活動要求:航線需經過我國的6個海上鄰國、兩大島嶼、兩個海峽、一個海灣,把地名標註於地圖上。看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最好,待各組完成後將設計成果進行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五***遷移提高

  教師:人們常用“縱橫一萬里,上下五千年”來表述我們偉大祖國擁有遼闊的國土和悠久的歷史,這是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下面進行演講比賽,題目是《祖國,我為你自豪》。

  學生準備、演講。教師評價和鼓勵。

  通過設定即興演講,讓學生將本節所學知識進一步系統化,鍛鍊學生的組織材料和演講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思想情感。

  ***六***設懸結課

  教師播放《大中國》,提出:我們的國家疆域遼闊,在國家行政管理上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管理的工作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是比較好的。那麼我們國家是如何管理的呢?請同學們課後調查一下,下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析和學習。

  五、教學反思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國有心理學家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新課程的評價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期望的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對比新課程教學理念,我反思如下:

  反思一、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儘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教學。可見我們教學中非常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例如: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要理解這一知識點可能比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說明可能易於理解,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再如我國位置優越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象海濱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南熱帶風光等等。

  反思二、進一步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地理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的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習的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如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學習目標的自我確定以及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要合理分組,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資訊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充套件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如:學生小組展示交流問題時的合理評價。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知識得以豐富。

  反思三: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對新課程標準的一次再創造、再組織,教師要深入鑽研課程標準、教材、學生,找準三者的連線點,必要時對教材進行取捨、整合。如本節課學習中國的位置時,緯度位置就可以和我國最南最所在的緯度,南北所跨近50個緯度整合在一起。我國海陸兼備,教材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我國海陸位置的特點,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國瀕臨的海洋一段內容實際上是我國海陸位置的延伸,即我國東臨遼闊的海域。因此可以將海陸兼備和我國瀕臨的海洋整合在一起。再如:學習瀕臨的海洋時,教師應適當補充領土、領海、領空、內海的有關內容。

  反思四:學生活動要有“質”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儘量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多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大量學生活動,有些活動在“質”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勵學生自編口訣或用自己的記憶方法,而後大家交流,這樣效果會更佳。

  總之,一堂好課是通過師導生演,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課堂中去,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在輕鬆愉快中就完成教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把握好這門藝術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想擁有教學創新的先進意識與能力,訣竅唯有兩個字“學習”。

  :黃河的憂患和治理

  一、教材分析

  黃河流域知識資訊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儘量用錄影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瞭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三、教學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學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學準備:

  多媒

  六、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等。

  七、學法引導: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資訊,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髮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並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學生分析、歸納、創新等能力。

  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簡單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採用圖上串聯法。***

  師:是啊,黃河確實偉大!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多次給沿岸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它是中國的一大憂患,也是世界的憂患。那麼,黃河的憂患是指的哪些呢?

  評價、反思:教師形象的語言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的教育。

  活動一:

  四人小組交流收集的資料,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後,自由發言。學生的發言可能豐富多樣,有的可能出乎教師的意外。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靈活處理,抓住閃光點,對學生進行鼓勵。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抓住關鍵,進行提煉得出以下幾大憂患:

  [板書]三、黃河的憂患

  飽含泥沙 地上懸河 決口之險

  活動二***小組討論、激烈辯論***:

  這三大憂患實際上是相互關聯的,其中“地上懸河”與“飽含泥沙”和“決口之險”都有直接的關係。所以,緊接著教師就提出這樣一個活動題:高懸於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交換、討論收集的有關資料,同時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去完成這些問題。

  1、為什麼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學生會用大量的資料說明。***

  2、造成水土流失如此嚴重的人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麼?***學生會用大量的資料和事實說明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並且聲情並茂地分析原因,這其中可能會出現激烈辯論的場面。教師要注意調控,及時收住。根據學生的發言做出精闢的總結.***

  評價、反思:以上兩個活動培養了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雄辯的能力、運用收集的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收集資料的熱情。

  播放錄影一:

  緊接著教師播放一段黃河水土流失情景的錄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水土流失的嚴重性。

  師:攜帶了這麼多泥沙的黃河,出了黃土高原,進入下游的華北平原,水速怎樣變化?攜帶泥沙的能力又怎樣變化?最終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大螢幕再次展現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和中國地形圖的複合片,並且配合景觀圖片和“地上河”的動態形成過程,師生共同歸納出: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地上懸河”***

  活動三***畫“地上河”***:

  接著教師為學生提供的一首詩歌,學生齊度詩歌,對“地上河”的形成作一個總結:

  黃河之水天上來,萬里奔騰入渤海;

  捲走黃沙十六億,填充華北沉降帶;

  走南闖北拐大彎,泥沙滾滾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築堤,造就懸河飛天外.

  師:誰能在黑板上將這獨一無二的懸河用簡易圖畫出來呢?***學生畫出簡易示意圖。***

  評價、反思:既鞏固了知識、加深了印象、增強了趣味性;養學生繪畫能力。引出下面的內容。

  師:同學們!你們在這懸河下散步,會心安嗎?***從而引出決口之險。***

  師:決口後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怎樣的災難呢?***學生會用事實和資料進行說明。***

  師:是啊,決口之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極大的危害,同學們,想不想親眼目睹決口後的情景?那麼請看一段錄影吧。

  播放錄影二:

  播放歷史上黃河氾濫時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的悽慘情境的錄影。讓學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產生強烈需要解決水患問題的情感.

  師:如何合理的擺脫黃河的這些憂患,一直困擾著黃河流域的人民,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長,你認為治理黃河該採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書:四、黃河的治理

  評價、反思:聯絡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活動四***角色扮演***

  師:面對這凶猛的黃河,我們豈能坐以待斃呢,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長,你認為治理黃河該採取哪些措施呢?

  大螢幕上再次出現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和中國的地形圖的複合片,學生結合收集到的相關的資料,小組進行激烈的討論,紛紛獻計獻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

  其中最為主要的措施是: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庫***板書***

  ***針對上述措施,大螢幕上及時顯示相應的景觀圖片。***

  評價、反思:角色扮演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同時培養了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此處為本課的又一高潮,教師要注意調控。總結便於學生獲得較全面的知識。

  播放錄影三: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措施對黃河流域的人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治理後的黃河流域的景象?***大螢幕上播放錄影片段:治理後的黃河流域欣欣向榮的農業景象。***

  師:同學們,此刻你們的心情怎樣?面對黃河的種種憂患,我們並不懼怕,只要我們遵循自然規律,加上科學的治理措施,就能將黃河的最大價值發揮出來!

  評價、反思:用生活的語言同學生交談,學生倍感親切,而且增強了好奇心。

  學生心情由沉重變得愉悅,再次感受到黃河的偉大,情感得到昇華。

  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對全課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滔 滔 黃 河

  一、黃河的憂患

  飽含泥沙 地上懸河 決口之險

  二、黃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庫

  活動五***知識拓展***:

  師:黃河的問題,歷來是指它的水患問題,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黃河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水患問題,還有哪些方面的問題呢?***學生討論後紛紛發言,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土地沙漠化、水汙染問題、生態環境問題、 亂佔耕地、凌汛問題、

  土地鹽鹼化、斷流現象。

  教師及時在大螢幕上展示相關的景觀圖片。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斷流現象是黃河下游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斷流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是什麼?解決黃河斷流的措施有哪些?***小組討論,自由發言,教師歸納。***

  評價、反思:學生髮散性思維再次開啟,大大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注意調控。

  課後活動:

  最後要求學生課後撰寫有關黃河方面的小論文;

  教學後記:

  本節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大腦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並且隨著教學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的情感也隨著跌宕起伏,時而驚喜,時而憂思,真正達到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探究問題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效果,得益於學生課前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圖片,教師整理並製作出精美課件;課堂上採用形式多樣的教法和學法,特別是教師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錄影來感染學生,使他們觸景生情。

  由於學生課前準備充分,有關黃河方面的資訊瞭解較多,在一些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回答的內容有的超出了教師的意料,給教師駕馭課堂教學增加了一定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平時一定要加強知識的積累,同時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

  :珠江三角洲

  【教學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地位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及其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

  2、歸納珠江三角洲主要產業部門及經濟發展特點並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區際聯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圖表的分析能力和對地理資訊的歸納、推理以及綜合分析判定等思維能力。

  2、在區域對比過程中,培養學生地理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外向型經濟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瞭解這個概念的內涵,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學生起點行為分析

  1、學生從七年級下半學期起,已較多地接觸到經濟地理方面的問題,這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學生有強烈想知道為什麼珠江三角洲的人會那麼富裕,我們卻和人家有那麼大的差距呢?這種學情給了設計本節課以極大的自信心和使命感:雖然是距離生活較遠,又較晦澀難懂的經濟問題,但我應通過我的教學設計,使孩子們深入淺出地,如與鄰人談話般地把握它。

  三、教學思路

  區域性是我們地理學特色之一,區域比較是我們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在以學生髮展為本,鼓勵探究質疑的教學設計中,恰倒好處的比較能於相似處集思,於矛盾處啟思,營造獨特的思維效果。因此,通過我對教情及學情的分析,結合我對以上教學理念的粗淺熟悉,我決定本節教學設計主要採用區域比較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思維。那麼選誰進行比較更為有效呢?在港、澳、臺和日本之間我最終選擇了日本。原因有二:第一,憑以往的多年教學經驗,歷屆學生對日本經濟都有著濃厚的愛好,課後在頭腦中留有較深的印象。第二,從世界角度來講,日本的經濟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並在對比中輕易激發學生把祖國建設為經濟強國的信心和熱情。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區域比較法、綜合法

  學法:區域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歸納法

  五、本課共分 2課時講授。第一課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第二課時講授。

  六、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

  匯入新課:假如說我們的近鄰日本在世界創造了一個經濟增長的奇蹟的話 ,那麼在中國有一個地方在改革開放短短二十年幾年時間裡一個又一個經濟騰飛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騰飛的神話,你知道它是我們國家的哪個地區嗎?

  2、勞動力豐富且廉價,是聞名的僑鄉便於引資。

  3、優惠政策

  教師啟思:面對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你想怎麼做?

  教師引導 :看來同學們都自覺運用了這一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這一理念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麼珠江三角洲在實際經濟發展中也正是運用這一理念實現了一種獨特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你能談談對它的理解嗎?

  學生活動:運用地圖談對“前店後廠”的理解

  教師指導:點撥疑難 師生歸納:外向型經濟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對全國經濟有巨大的牽動作用。

  教師提問:珠江三角洲現在的工業也在飛速發展珠江三角洲是否也存在人口高度集中,城市人口數量迅速增多的現象?通過自學教材中哪幅圖最能說明這個問題?請分析這幅圖。 教師提問:我們的珠江三角洲經濟飛速發展階段,城市化程序大大加快,我們有沒有可能步日本之後塵,產生類似的嚴重的社會及生態問題?

  學生思考:站在歷史的高度縱觀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的發展歷程進行深入思考,確定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學生活動:角色扮演

  師生小結:看來,只要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及早做好規劃採取治理措施我們就能使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對本節教學設計的反思

  1、努力營造地理創新思維的區域比較法教學

  區域比較法的靈活運用是這一節課的突出特徵,這使學生們有機會通過觀察、聯想、對比、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等思維活動來鍛鍊地理思維能力,表達自我主張,他們不僅達到了本節知識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還對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這一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對於本區的環境保護問題也能站在歷史的高度有了一個較深入的熟悉。本節的區域比較不僅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愛好,幫助他們理解較為抽象的內容,更成為啟發學生地理創新思維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情境。靈活性:通過聯想與對比、遷移、換位、觸類旁通地溝通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靈敏迅速地找出最優思路 。

  歸納:通過邏輯概括從諸多個別非凡的地理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基本規律、共性熟悉通過對日本、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成功發展熟悉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

  在質疑時間裡,提出那麼我們大連的經濟發展有那些有利條件?又有那些不利條件?我們又該怎樣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發展經濟?

  想象力,再造性:對過去感知過的地理事物形象、概念進行分析、推理、融合產生過去從未感知過的新形象、新辦法。

  在對日本、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問題做過對比後提出珠江三角洲有沒有步日本後塵的可能性?促進學生地理想象力的發展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