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課外閱讀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資訊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大約我的出生與水有關,於是頗懂斯文的外公順口給我起名叫淼兒。在“淼兒、淼兒”的呼喚中我慢慢長大了,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時,爸爸覺得該有個體面的學名才對,便為我取了個挺大眾化的名字,可家裡人還是“淼兒、淼兒”地叫。特別是媽媽叫得尤為響亮頻繁。

  不知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聽到家人喚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終於有一天,我在聽到媽媽又一聲“淼兒”的呼喚後,鄭重地對她說:“媽媽,我有大名的。別叫我小名好嗎?”然後在媽媽驚愕的表情裡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但媽媽終究還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歲生日聚會,好多同學朋友都跑來了,家裡的小客廳裡擠得滿滿的。我一邊給大家分發糖果,一邊忙不迭地說著謝謝。爸爸媽媽在廚房裡忙著做菜,當一碟碟香氣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時,同學萍將送給我的大蛋糕端了上來。我立刻連聲稱謝著打開了蛋糕盒,喊道:“媽媽,拿刀子來!”

  媽媽一邊遞過來一把瓜刀,一邊叮嚀:“淼兒,小心點!”

  “咦!你原來叫淼兒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歡快地叫著,同時在空中打了一個別致的手勢。朋友們也善意地鬨笑起來,我的臉唰 地紅到了耳根。

  晚上,臨睡覺時,我推開了媽媽的房門。倚著門框,又一次對她說:“媽媽,我不是說過嘛,別叫我小名!”語氣裡已有了幾分不耐。媽媽的臉上呈現了一種複雜的表情,走進來的爸爸一眼,嘆了口氣:“對不起!高翔。”可我聽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卻變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繞口。

  沒多久,我要離開家到數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讀書。

  不知怎的,媽媽竟在短短几天內學會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時那 樣順口熟練。我自然很高興。

  分別的那一天,爸媽一齊送我去車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囑四,媽則沉默著,顯得有些 黯傷。我大人似的笑笑,反過來撫慰他們:“放心吧,沒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車開動的剎那,我從車窗探出頭去,同他們揮手告別。一直不言不語的媽媽突然抬起 了頭,眼裡竟有了淚。她緊跑著,揮動起雙手,脫口喊了出來——

  “寫信回來,淼兒!”

  我稍稍一愣,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猛撞了一下,淚水奪眶而出。

  18.本文貫穿全篇的線索是 _______________ 。***2分***

  19.第二段中“驚愕”一詞表現了媽媽怎樣的心理?***3分***

  20.在家裡,每當聽到媽媽喊“我”小名時,“我”有什麼感覺?表現了“我’’怎樣的思想認識? ***3分***

  21.在“車站送別”部分,作者運用 ___描寫、 ___描寫和___ 描寫的方法,表現了媽媽對兒子深深的愛。***3分***

  22.媽媽該不該喊“我”的小名?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8、我的小名“淼”

  19、表現了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感到驚異,發現與孩子之間有了隔閡,非常的傷心。

  20、“再聽到家人喚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表現了我隨著年齡的長大,有了很強的自尊心。與父母之間有了一定的距離。

  21、神態、動作、語言

  22、言之有理即可。

  ***二***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

  ②我認識一位著名的畫家,年過八旬以後,慢慢地忘事糊塗起來。我們將近半個世紀以前就認識了,頗能談得來,而且平常也還是有些接觸的。然而,最近幾年來,每次見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從眼鏡後面流出來的淳樸寬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臉上,其中飽含著疑惑的神氣。我連忙說:“我是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他點頭稱是。但是,過了沒有五分鐘,他又問我:“你是誰呀!”我敬謹回答如上。在每一次會面中,儘管時間不長,這樣尷尬的局面總會出現幾次。我心裡想:老友確是老了!

  ③前幾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富麗堂皇的北京圖書館的大報告廳裡舉行年會。我這位畫家老友是敦煌學界的元老之一,獲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國現行的禮節,必須請他上主席臺並且講話。但是,這卻帶來了困難。像許多老年人一樣,他腦袋裡煞車的部件似乎老化失靈。一說話,往往像開汽車一樣,煞不住車,說個不停,沒完沒了。會議是有時間限制的,聽眾的忍耐也決非無限。在這危難之際,我同他的夫人商議,由她寫一個簡短的發言稿,往他口袋裡一塞,叮囑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禮儀常規。然而他一開口講話,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雲外。看樣子是打算從盤古開天闢地講。照這樣下去,講上幾千年,也講不到今天的會。到了聽眾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才講到春秋戰國!我心裡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針辦。我請他的夫人上臺,從他的口袋掏出了講稿,耳語了幾句。他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把講稿唸完,回到原來的座位。於是一場驚險才化險為夷,皆大歡喜。

  ④我比這位老友小六七歲。有人讚我耳聰目明,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裡的煞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煞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向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臺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⑥我認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蘇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是把悲和歡、離和合並提。然而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深有體會之言。悲總是多於歡,離總是多於合,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如果造物主不賦予人類以“忘”的本領,那麼,我們人類在這麼多的悲和離的重壓下,能夠活下去嗎?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後者所佔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著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於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⑦因此,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試問,世界上哪一個聖人、賢人、哲人、詩人、闊人、猛人,這人,那人,能有這樣的本領呢?

  ⑧我還必須給“忘”大唱讚歌。試問:如果人人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選自《懷舊集》,有刪改***

  12.概括“老友確是老了”的兩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寫作思路發生明顯變化的句子,並抄寫在橫線上。***2分***

  14.品析語言。***5分***

  ***1***到了聽眾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才講到春秋戰國!***從修辭角度******3分***

  ***2***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從加點詞語角度******2分***

  15.簡要概括第④段的內容,並說說該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為什麼要給“忘”大唱讚歌”?***4分***

  17.結合全文探究“忘”的兩層含義。***4分***

  答案:

  12.***4分***每次見面,都反覆詢問“我”的姓名 年會講話,忘了講稿說個不停***每點2分 意思對即可***

  13.***2分***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14.***5分******1******3分***運用誇張的修辭,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無限誇大,生動形象地將老友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或:運用比喻的修辭,將聽眾比作化石,將老友的講話比作中國歷史,生動幽默地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修辭1分,分析2分******2******2分***用富含調侃和戲謔意味的筆調稱造物主為“小兒”,幽默生動地體現了作者洞察世事、領悟世理之後的欣喜與放達。***意思對即可***

  15.***6分***“我”因忘事糊塗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 與老友的忘對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勢,既體現了思維的變化及波瀾的設定,又實現由敘轉議的巧妙銜接。***2分。若只答“過渡”、“承上啟下”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