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期末閱讀訓練

  語文的學習,需要練習的輔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仰俯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曾經看過一部沙漠紀錄片,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的顏色便在一剎間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萬千勇士奇襲而至。那一場爛漫真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而我自己的生命,不也是這樣一番來不及地吐豔嗎?細想起來,怎能不生大感激大歡喜,就連氣惱鬱憤的時候,反身自問,也仍是自慶自喜的,一切煩惱原是從有我而來,從肉身而來,但這一個“我”、這一個“肉身”卻也來之不易啊!是神話裡的山精水怪桃柳魚蛇修煉千年以待的呢!即使要修到神仙,也須先做一次人身哩!《新約》中的耶穌,其最動人處便在破體而出舍入塵寰而為人身,彷彿一位父親俯身於沙堆裡,滿面黑汙地去和小兒女辦家家酒。

  得到這樣的肉身,是所有的動物、植物、礦物仰首以待的,天上神明俯身以就的,得到這樣清亮颯爽如黎明新拭的肉身,怎能不大喜若狂呢?

  莎士比亞在《第十二夜》裡有一段論愛情的話:

  你要這樣想:“求愛得愛固然好,沒有求,就給你,更是寶。”

  如果以之論生命,也很適用,這一番氣息命脈是我們沒有祈求就收到的天寵,這一副骨骼筋絡是不曾耕耘便有的收穫。至於可以辨雲識星的明眸,可以聽雨聞風的聰耳,可以感春知秋的慧覺,哪一樣不如同懸崖上的吊鬆,野谷裡的幽蘭,是一項不為而有不豫而成的美麗。

  這一切,竟都在我們的無知渾噩中完足了,想來怎能不頂禮動容,一心讚歎!

  肉身有它的欲苦,它會飢餓——但飢餓亦是美好的,沒有飢餓感,嬰兒會夭折,成人會消損,而且,大快朵頤的喜悅亦將失落。

  肉身會疲倦困頓——但世上又豈有什麼仙境比夢土更溫柔。在那裡,一切的乏勞得到憩息,一切的苦煩暫且卸肩,老者又復其童顏,羸者又復其康強,卑微失意的角色,終有其可以昂首闊步的天地,原來連疲倦困頓也是可以擊節讚美的設計,可以歡忭踴頌的策劃。

  肉身會死亡,今日之紅粉,竟是明日之髑髏,此刻腦中之才慧,亦無非他年縷蟻之小宴。然而,此生此世仍是可幸賀的。我甘願做冬殘的槁木,只要曾經是早春如詩如酒的花光,我立誓在成土成泥成塵成煙之餘都要灑然一笑,因為活過了,就是一場勝利,就有資格歡呼。

  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我瞭解自己的韌度,兩者皆令我喜悅不盡。

  如果我堅持生命是一場大狂喜而激怒你,請原諒我吧,我是情不自禁啊!

  1.通讀全文,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作者狂喜的原因有哪兩個?***3分***

  2.文中第二段寫沙漠紀錄片,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3分***

  3.在文章中,作者列舉了生命中的種種不如意處,請分條概括。***4分***

  4.作者為什麼要寫生命中的不如意?***2分***

  5.讀完全文,你是否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你覺得應該怎樣去對待生命?請寫上一段話,說說你的理解,要求運用修辭方法。***3分***

  答案:

  1.***3分***生命美麗,活著美好***或生存美好或活著值得慶賀******兩個要點,前一要點2分,後一要點1分***

  2.***3分***既表現沙漠中野花在艱難生存環境中為生命的存在而努力奮爭,又為下文對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對待生命作鋪墊。***第一個要點1分 ,第二個要點2分,第二個要點只答為下文作鋪墊1分 。***

  3.***4分***生命有氣惱鬱憤,生命有欲苦飢餓,生命有疲倦困頓,肉身會死亡。***四個要點寫出三個給4分***

  4.***2分***寫生命中的不如意是為了證明生命在忍受痛苦後更精彩。

  5.***3分***在生命痛苦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氣餒,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一段美麗、一段精彩,當生命輝煌時,讓我們盡情享受生命,讓生命之花怒放。***修辭方法1分,語言表達2分***

  ***二***

  ⑴秋天,帶著滿滿的月亮來了,據說今年是六十年來罕見的大潮,沿江許多鄉村和城鎮住滿了觀潮人,山湖好友,異國賓客,都興致勃勃地慕名而來,我呢,也懷著對大自然的虔誠來了。那是一個清涼的秋夜,我踏碎滿地的月光,撥開密密的蘆葦叢來到江邊。***、水影、月色,淡淡的,是天邊的遠山,呆呆的,是泛光的月亮,輕輕的,是水波在拍巖,這秋夜的景色呵,真是畫不盡的畫中畫,寫不盡的詩中詩,我看得那麼專一,滿目的空曠清淡在胸中化為詩情畫意的飽和。我真羨慕大江,在這充滿幻想的秋夜裡,它得到了永生。

  ⑵農曆十八日是“潮魂”的生日,春秋、戰國,七雄,五霸,東流水輕輕的一個波紋,把我的思緒送得那麼的遙遠……

  ⑶早就聽說了,錢塘江的潮水常年咆哮翻卷,是伍子胥和文種這兩人不散的冤魂在傾訴不平。一個屢諫吳王,卻落個皮囊裹屍,埋骨大江的結局。一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得了個伏劍而死,狗烹弓藏的下場。這兩個敵國之將,由於共同的冤屈,死後攜手歸好了。《水經注》裡說:伍子胥揹著文種日夜在江河上遨遊,還常常擺動清靜的秋江,揚起連天的雪浪。所以潮水一到,前面的浪就是伍子胥,後面的浪就是文種了。人們稱之謂“潮魂”。每當潮起的時候,浪潮兩面就湧起了人潮,浪潮奔騰,人潮鼎沸,匯成驚天動地的吶喊,一直衝向天際,可見人們對忠魂受屈是憤憤不平的,這種憤慨藉助伍子胥和文種的故事,溶化在吞天卷日的大江之中,一直奔流到今天。於是我就想了:無情的歷史可以演出人們的種種遭遇,卻無法把人們的感情壟斷……

  ⑷平靜灰暗的江面披上了一層紅紅的光,我回頭一看,不知什麼時候,岸上已經聚滿了觀潮人,人們乘著潮水未到前的幽靜,有的把酒臨風,聽濤談笑,有的席地而坐,說古論今,也有人在江邊點起一堆堆的篝火,映紅了一草一木。……

  ⑸我斟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天地一色,水月互相弄影,幽靜的夜籠罩著幽靜的江,也籠罩著幽靜的亭子,這亭子沒有半點誇耀和表功,默默地陪伴人們等待著潮魂的到來。我又斟滿一杯酒,送到嘴邊又放下了,不知道該把這酒敬獻給誰。

  ⑹“來了!潮來了!……”人們驚叫起來,翹首東望,亂雲飛度,白光微微的泛起,有細小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嚶嚶的如同蚊蠅嗡叫,是真的!人們左呼右喊,攜老扶幼,跳的,跑的,滾的,爬的,一起湧到江邊,啊!黑濛濛的水天之間,一條雪白的素練乍合乍散的橫江而來,月碎雲散,寒氣逼人,人們驚歎不已,潮頭已經挾帶著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驚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滿江的碎銀在狂瀉,後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後浪,浪拍著雲,雲吞著浪,雲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沙鷗驚竄,魚鱉哀號,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跳,撕咬格鬥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汙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雲變幻的世界,天地間三分是水,三分是雲,還有三分是闊大的氣派!我解開衣襟,讓江風吹入胸膛,突然,我覺得我的身軀在散開,我的心胸在昇華,大江衝進了我的胸膛……

  ⑺兩岸的觀潮人齊聲叫好,許多人追著潮頭狂奔,歡叫,騰躍,有人點起了紙團,又把蘆杆投入江中,火光隨著流水飛也似地去了,一會兒被拋向空中,一會兒又被沉下深淵,黑漆漆的夜空中,點點火光躍躍沉沉,飄飄浮浮,好象江底翻起了許多普光的夜明珠……

  ⑻浩瀚的錢塘江沉浮起伏,一噴一吸,我知道:這是潮魂在呼吸。四望皆空,我把滿滿的一杯酒酹入大江,算是對大江的安慰;人間已擒得惡虎,將滿腔的冤氣化為傾盆的淚雨了。秋風秋水,我的心在江上盤旋;潮魂呵,這故事雖然古老,卻也新鮮……

  ⑼江水易流,心潮難息,現實,往往是以歷史來充實的,歷史呢,又是靠現實來生輝的,現實和歷史,生活的航船就是用這兩支槳划動駛向彼岸。

  ⑽“歲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壯麗我重來”。我沿著鋪滿月光聲影的江岸踱步,念著古人的詩句,作為對潮魂的良好祝願。

  1.請你說說第①自然段 “飽和”一詞的妙處。***3分***

  2.第⑥自然段畫線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3.第⑧自然段寫道“這故事雖然古老,卻也新鮮……”“古老”與“新鮮”是否矛盾?為什麼?***3分***

  4.結合全文,說說標題“潮魂”的含義。***4分***

  答案:

  1.***3分***“飽和”一詞寫出了秋夜的景色不僅多而且美到了極致,令人陶醉滿足,同時觸發了作者無限的幻想。

  2.***4分***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潮來時潮水的聲音、形態、顏色特徵,***1分***展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景象和洶湧澎湃的氣勢,***1分***表達了作者對潮水力量與闊大氣派的驚歎和讚美。***1分***

  3.***3分***不矛盾。伍子胥和文種的故事早已成為歷史,所以是古老的;***1分***但人們對忠魂的崇敬、懷念是彌久常新的,***1分***他們的忠義精神激發起人們積極生活的熱情,***1分***所以又是“新鮮”的。

  4.***4分***吞天卷日的浪潮不僅是伍子胥文種等受屈的忠魂,***1分***更是人們對忠魂受屈憤憤不平的情感寄託***1分***。淘盡人間汙染的潮魂開闊人們博大的胸襟,***1分***給予人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勇氣,激發人們積極生活的熱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