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知識點

  中學語文知識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請閱讀小編整理的一些初二語文知識點。

  :“線索”的概念及其作用

  在文章中,“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路德慶主編的《寫作教程》,132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年10月第2版***在文學作品中,線索是呈現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一系列發展著的相互關聯的事件的脈絡,即“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將有關場面貫穿起來構成情節的整體。”***孫家富、張文明等編《文學詞典》,20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1版***。這兩個定義是分別從文章和文學作品的不同角度來講的。通俗地說,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聯起來的一條脈絡。俗話說:“綵線穿珍珠”,“綵線”就是線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古人論文說:敘事有種種不同,“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劉熙載《藝概》***。在一般文章中,線索的作用就是把一個個材料串聯起來,使文章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文學作品中,線索的作用就是把足以顯示人物性格發展的各個事件聯貫成為一個藝術整體。沒有線索,材料、故事是零散的,就難以形成文章或文學作品。線索不確定,就無從談結構。

  :線索的種類和形式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線索,只是敘事性文章或文學作品有線索。任何敘事性文章或文學作品都至少有一條線索,有的則有幾條線索。

  一般說來,內容簡單、事件單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學作品大都只有一條線索,稱為單線;而內容豐富、事件複雜的文章或長篇文學作品大都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稱為複線。複線按作用不同,可分為主線、副線及明線、暗線等。

  由於事物的錯綜複雜、題材的千差萬別以及作者思路的千變萬化,所以,線索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通過敘寫父親過鐵道賣橘子的過程,表現了父子相愛相憐的真摯動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心裡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出“我什麼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具體細膩地描繪出素淡朦朧、和諧寧靜的荷塘月色,展示了偷得片刻自由的淡淡的喜悅,流露出終究無法擺脫的隱隱哀愁,抒發了不滿黑暗社會現實、嚮往自由寧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以具體事物為線索。如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以榕樹為線索,通過對童年往事的回憶,抒發了濃烈的遊子思鄉之情,表達了不忘故土養育之恩及對故鄉、對祖國的深沉的愛。

  4、以象徵性事物為線索。如巴金的《燈》以燈光為線索,通過對燈光的描寫,抒發了追求光明的真摯感情,表達了光明必將戰勝黑暗、抗戰必定勝利的信心。。

  5、以某一事件為線索。如柯巖的《漢堡港的變奏》以漢川號遠洋貨輪裝載貨物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為線索,通過敘述漢川號貨輪全體船員取得裝載和綁紮成套裝置的勝利,從而轟動德國漢堡港,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動人故事,表現了貝漢廷船長與海員工人的愛國熱情、科學態度和實幹精神。

  6、以遊蹤為線索。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記》以遊蹤為線索,採取移步換景的寫法,開頭從山外寫起,概述天山的地理位置和迷人景色;主體部分列出四個小標題,具體描述山裡的美景異物;結尾又回到山外,並抒發讚美之情。全文從山外寫到山裡,再從山裡寫到山外,通過描述天山的美景異物來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了熱愛祖國邊疆的深厚感情。

  7、以詩文語句為線索。如唐?的《瑣憶》以魯迅先生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線索,通過回憶自己當年與魯迅先生交往的7件瑣事,表現了魯迅先生平易近人而又愛憎分明的人格特點,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懷念、崇敬和感激之情。

  8、以時間變化為線索。如夏衍的《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的過程為線索,通過敘寫包身工起床、吃粥、上工、放工等幾個場面,表現了包身工們惡劣的住宿環境、飲食條件、勞動條件和所受到的種種侮辱和虐待,說明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相互勾結,殘酷壓榨中國工人的滔天罪行,暗示了中國工人必將奮起鬥爭,推翻這一吃人制度,迎來黎明的曙光。

  當然,不是什麼事物都可以隨便作為敘述線索的,只有那些能夠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體現文章或文學作品主題思想的具體事物,才可以作為貫穿全篇的線索。

  :主線與副線

  長篇作品人物眾多,反映的社會生活比較豐富、複雜,情節的安排往往是雙線或多線發展的,但不管有多少線索,只能有一條是主線,起主導作用;其他線索只能做為副線,處於輔助地位。主線必須制約副線,副線必須緊緊圍繞主線展開,並從不同側面豐富主線,為突出主線服務。

  曹雪芹的《紅樓夢》以賈寶玉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線,以眾多青年女子的不幸命運為陪襯,讓許多條線索錯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網狀的結構形式。作者把榮國府、寧國府和大觀園劃分為許多小的單位,然後隨時抓住一些橫的線索,把這些小單位連線起來,以便由一個生活場面轉移到另一個生活場面。例如林黛玉進京,周瑞家的送宮花,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劉姥姥三進榮國府,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等,就像往返迥環的織布梭一樣,帶著讀者走遍了賈家的大小庭院,會見了上上下下的各種人物,在賈家由盛而衰的各個時期,一次又一次地周覽了它的全貌。書中寫了無數生活小事,又寫了一些較大的事件,如秦可卿之死,元春歸省,叔嫂逢五鬼,寶玉捱打,大觀園成立詩社,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探春理家等等。寫日常生活小事的時候,往往分別刻劃一些人物,寫大事件的時候,往往把許多線索聚攏到一起,刻劃許多人物。小事與大事穿插交錯,每件事都有它的來龍去脈,連環相牽,毫不間斷。書中事件雖多雖細,但不顯得瑣碎和重複,而且通過這些事件,眾多人物性格得到反覆的表現,越來越鮮明和飽滿。

  :明線與暗線

  所謂明線,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所直接呈現出來的線索。它可以是一條或幾條,也可以是主線或副線。所謂暗線,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繪的人物活動或事件所間接呈現出來的線索。暗線大都是副線,有時也可以是主線。一般情況下,暗線只有一條,與明線構成有機的情節整體,為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服務。

  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藥》就有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明線是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為小栓治病的故事,暗線是夏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而流血犧牲的故事。從表面上看,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給小栓治病,好象是主線;而革命者夏瑜犧牲的故事是副線。但從本質上看,從創作意圖上看,恰恰相反。作者直接***或正面***描寫華老栓夫婦用人血饅頭給兒子小栓治病的故事,間接***或側面***描寫夏瑜這個辛亥革命時期民主主義者英勇犧牲的事蹟,是和作者當時戰鬥著的沉痛心情分不開的。同時,這樣寫也正確反映了當時革命者與群眾的關係。如果沒有這條暗線***實際是作品的主線***,主題就不會那麼深刻了。這兩個故事有內在的聯絡,並且極自然地揉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整體。兩條線索的聯絡在於“藥”***物的聯絡***,兩個故事的聯絡在於“人”***劊子手***,最後又在於“墳”。這是悲劇的終結,因而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在墳上合起來了。它突出地批判了舊民主主義者脫離下層人民群眾的侷限性。

  當然,也有人認為,《藥》的明線是主線,突出群眾的愚昧麻木;暗線是副線,揭示革命者的悲哀。還有人認為,《藥》的明暗兩條線索沒有主次之分,一種理由是《藥》描寫了“兩個主人公”,另一種理由是《藥》“是一篇沒有主人公的小說”,

  :運用線索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性文章或文學作品離不開線索,但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具體說來,運用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線索必須貫穿於文章或文學作品的始終。不論是單線還是複線,都必須貫穿全文,不能有頭無尾,也不能有尾無頭,更不能中間斷線。只有線索貫穿始終,故事的來龍去脈才能清楚,文章或作品的結構才能完整。

  其次,線索必須有機地集中起來。線索眾多的長篇作品,能使生活畫面更廣泛地展開,能從多方面展示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塑造的任務,但運用得不好,則容易顧此失彼,雜亂無章,或主線不突出,或副線遊離了主線,從而破壞了作品完整性。只有緊緊把握住線索,行文才能變化自如,作品才能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