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政治複習教學效率的方法彙總
高中政治有四個必修和一個選修模組,內容多,資訊量大,但複習時間少,那麼,高三教師又該如何提高複習教學效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提高高三政治複習教學效率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高三政治複習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合理取捨,把握教學目標,追求真實的課堂
“過猶不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當前內容多時間緊的局面下,要提高課堂複習效率,教師要充分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要求,根據歷年來高考試題的考查方式,課堂要制定明確的符合考綱、符合課標、符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合理取捨,把握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時,有必要對一節課的整體知識內容進行綜合把握,弄清楚哪些是樹葉,哪些是樹幹,分清輕重緩急,靈活安排教學時間。由此課堂結構遵循以下要求:“一減兩增”:減少一般的泛泛的知識重複性的複習;增加課核心心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增加課內經典例題的解剖,師生共同探究解題規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三講”:講知識體系的構建,講易錯易混點;講核心知識與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學生生活的結合點。“三不講”:學生已掌握的不講;學生通過看書自學能夠弄懂的不講;非重點、難點、易混易錯點不講、非核心知識與社會熱點的結合點不講。如:哲學複習課《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的複習,學生對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的把握存在一些誤區,首先放手讓學生分析錯誤所在,學生有疑點的教師適當點撥,並與學生總結歸納二者的關係及其方法論要求,重點在原理的運用上。從國家建設程序的三步走戰略到學生學習中的厚積薄發,無不體現量的積累的哲理,我們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二、精選資源,創設生活化的活力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因此,政治課堂教學應緊緊抓住“生活化”這一主題,體現政治課“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讓學生體會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內驅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加強基本功,在分清教學重難點,準確課堂定位的基礎上,精選教學資源。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堅持收集、積累社會熱點素材、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素材,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擇選合適的材料,巧妙、恰當地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讓課堂生活化,使複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深奧的教學內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如在進行《消費及其型別》章節教學時,聯絡當前節假日消費情況,從消費的型別著手,再結合不同時期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家庭在食品、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開支討論消費結構及恩格爾係數的變化等問題,最後分析變化的原因,即影響消費的因素是什麼?並在消費心理因素的點撥上結合當前中學生的消費情況,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整個課堂從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出發,環節流暢、清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優化教法,創設科學化的智慧的課堂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人有許多種子不能發展,我們的責任便是使這些種子生長,發展他的各種自然稟賦。”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自然稟賦,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的關注點從“教知識”轉移到“學生髮展”上,以生為本,學生的課堂讓學生做主,教師要利用和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表現自己,體驗成功。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陳宗傑在談及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時提到:“通過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工作,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與智慧,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一次成功後的愉悅;每節課都要讓學生課後去做一件實事。課堂上,我們要幫助學生做到三點:‘想’――時時積極思維,發生思維碰撞;‘說’――大聲閱讀課文,大膽闡明觀點;‘寫’――學會寫觀點、寫要點,善於用書面語言傳遞資訊。”也就是說,課堂上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參與,讓他們的腦、口、手都動起來,培養他們心明手快的能力。
為此,教師要重視教法的優化和學法的指導,打造科學化課堂。具體來說,課堂要“給時間”,讓學生看、讀、悟;“伸出手”,幫助學生解惑釋疑,構建知識體系;“舉典例,講方法”,讓學生多思考探究;“說準確”,用有效、正確的知識武裝學生;“多微笑”,給學生以自信。
四、優化訓練,展示學生才氣,追求嚴謹的課堂
法國思想家蒙田認為教育不是培養駝著書本的蠢材,背熟了不等於理解,那不過是把別人的理論成果儲存在記憶中,真正理解的知識就要會運用。正如馬哲中提到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所以有效的複習課,即教師要優化訓練,構建讓學生展示才氣的課堂,這也是提升學生能力的關鍵所在。要優化訓練,首先要精選習題。我們要研究近年高考試題、各地模擬試題等,在此基礎上選擇與課堂複習內容相關的典型題目,對一些細節知識,最好選擇能暴露學生問題的題目,啟發學生思維;對一些重點知識,選擇綜合性強、設問方式新穎的題目,以鍛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有工作就有責任,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永恆的追求和責任。我們要努力把“三維目標”轉變成課堂內涵與教學訴求,要努力把“能力立意”轉變成工作職守與教師技能,努力把“以生為本”轉變成思想覺悟與自覺行動。我們要與時俱進,儘快掌握新課程理念,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積極投身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不斷創新,努力創設個性化課堂,展現個人智慧和學生才華,努力打造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
高三政治複習優化策略
1緊扣考綱,明晰考點
《考試大綱》或者《考試說明》是對高考知識內容和要求的界定,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因此,在高三政治複習中首先要全面理解《考試大綱》中規定的考點,明確各考點的範圍和能力層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避免簡單問題複雜化和複雜問題簡單化,儘量做到點點通。
2迴歸課本,構建網路
課本是高考的原始載體和發源地,高考遵循“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因此,在高三政治複習中必須要根據《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範圍,趁熱打鐵,迴歸課本,對分散在課本各單元、各課、各框的考點知識進行重新梳理,把分散的知識點有機聯絡起來,理清知識脈絡,整合形成主幹知識框架,以備後續考試的活學活用甚至做到能信手拈來。
3搞好知識專題複習與時政熱點專題複習
第二輪複習主要是專題複習,目的是實現綜合能力突破:重組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完善體系。但第二輪複習不是第二遍複習,它是建立在第一輪複習基礎上的深入、綜合和提高,是由知識到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階段。本輪複習可分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知識專題複習,明確重點知識,及運用重點知識分析說明社會熱點的方法和技能;第二階段:進行熱點專題複習,幫助學生弄清楚社會熱點的來龍去脈,及可能涉及到的和教材知識點的結合。
4提升應試能力與心理素質
應試能力與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與應試心理素質,是二輪複習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高三政治複習課策略
一、強化記憶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學習就是一個在複習的基礎上分析知識,並進行記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筆記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的筆記形式***見圖1***,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字量大”。這就造成了在複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主次不分,“眉毛鬍子一把抓”,花費大量的時間從頭到尾反覆誦讀、機械記憶,這種複習方式不僅效率低、容易遺忘,而且記憶的知識是零散的、破碎的,複習效果很難達到預定目標。
為了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複習、積累知識,提高資訊的有效保持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筆記。
以“消費”這一主題的複習為例,“消費”的知識主要集中於人教版《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中,教師在教學時不應該囿於教材,應該引導學生的思維輻射到與此相關的知識,比如,之前學習過的“生產與消費”知識,從而完成新舊知識的銜接,豐富知識結架。與線性筆記相比,運用“思維導圖”在知識回憶和提取利用的時候需要學生對語言重新組織,並能加入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能將書本知識“整合”“內化”為自己的學習資源,使思維更靈活,更具創新性。
通過這樣一幅圖***見圖2,實際操作中為彩色***就能將“消費”這一複習內容完整地呈現出來,相較於傳統的筆記形式就簡潔明瞭得多,而且主次分明:越接近中心主題的枝幹越重要。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關鍵詞,將單調枯燥的文字資訊通過多彩的“圖”展示出來,這樣大腦會受到文字、圖片、色彩的刺激,更有助於記憶。對於學生而言,這樣的筆記一目瞭然,符合邏輯性思維的特點,複習的時候就能有的放矢,抓住重點。
在畫圖的同時還可以用一些圖示標註出需要注意的知識點,比如用“”將重點知識標示出來,起到強化記憶作用;用“!”將易混易錯點標示出來,起到警示作用……通過這樣的圖文並茂的筆記方法,學生便於進行知識的回憶與鞏固。
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主體需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構建知識,才會主動去研究和思考。傳統的高三複習課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像講授新課那樣大量運用圖片、案例、視訊等。同時,為了訓練學生的解題應答能力,在複習過程中會接觸較多的題型,所以相對而言,學生會感覺複習課很枯燥,逐漸失去上政治課的興趣。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可以改善這一狀況。思維導圖具有圖形化、色彩化的特點,因此學生不僅可以根據中心主題“消費”選擇合適的中心影象,還能夠根據不同的主幹知識繪製符合自己思維特點與知識內容的影象,對於正處於抽象思維發展期的高中生來說,能造成一定的認知衝突。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就具有了一定的遊戲性與娛樂性,學生躍躍欲試,充滿了好奇心與創作熱情,學習動機強烈。一旦有了確定的學習任務,就會積極提取、調動大腦資訊庫中已經儲存的相關知識來完成學習目標。
三、舉一反三,提升分析問題能力
在高三政治複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面非常廣。因此,對於學生來說,要在解題中勝人一籌,知識的整合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思維導圖在構建知識網路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它將原本儲存於大腦中的知識以圖解的方式呈現,通過彼此的位置、連線等尋找到知識點或者知識塊之間的聯絡,從而構建知識網路。
圍繞“消費”這一主題,除了要掌握“小知識”“影響因素”“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之外,還需要進行思維的拓展和知識的遷移,根據“影響因素”這一理論依據,還能夠歸納出“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如圖3所示,思維導圖能夠將《經濟生活》中與“消費”有關的主幹知識“一網打盡”。根據這一張知識的“選單”,我們就能根據需要有目的地選擇相關的知識去解題。
利用思維導圖有效整理知識是構建知識網路的一個必要過程,一本書、一個單元、一個章節的核心內容,往往用一幅圖就能夠概括。如果這幅思維導圖是學生親手繪製的,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設定很多記憶“掛鉤”,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將大腦中的知識資訊有序地儲存到“記憶庫”中的可能,同時也更方便知識的提取。當這樣一幅思維導圖在紙上繪製出來的時候,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也同樣在學生的大腦中得到呈現。
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將重點、難點知識進行整理與歸納,儲存並豐富思想政治課程的基礎知識,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不知不覺中也就提升了學生對資訊的提取和運用能力,為形成綜合性的資訊解讀做好了知識準備。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