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複習資料

  在複習的過程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政治複習資料,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大力發展科學事業;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要不斷完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中,人民群眾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形式。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身體力行,做新時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

  人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範,總是帶有不同時代的印記;人們對思想道德的評判,總會因為不同的生活體驗而有所差異。然而,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湧現的思想道德模範,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感染力。深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要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思想道德模範常態化。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當代中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巨集偉目標。這個目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路徑和目標的關係。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個路徑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願決定的,是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巨集偉目標前進,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是對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來自於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這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表現為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

  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應該提供多種型別、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文化,都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才是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

  提高鑑別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在當前形式多樣的文化生活中,還存在著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後文化屬於認識方面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文化。我們要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我們越追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制落後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這也是我們對文化生活的必然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範作用。社會主義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並依靠著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力量,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佔據著主導地位。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澱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如,長征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如,“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今天,如何立足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繼承和豐富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強基固本。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們人人都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當代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它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可以通過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方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便於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易於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等等。

  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有些部門和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肆意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有些文化產品借消遣娛樂的名義,以荒誕、庸俗的內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體單純追求轟動效應,熱衷於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軼事”;等等。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越繁榮,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