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腦炎

  病毒性腦膜腦炎或稱病毒性腦炎,是病毒所致腦實質和腦膜炎症。當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進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隨後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樞神經系統;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毒腦炎時,常引起神經細胞的炎症、水腫、壞死等改變,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那麼我們還怎麼預防腦炎呢?小編下面就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腦炎的預防方法

  1、預防乙腦 乙腦是蚊蟲傳染的,滅蚊是預防乙腦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除了消滅蚊子外,還防止蚊子叮咬,如裝紗門、紗窗。睡覺的時候,可以掛上蚊帳或點上蚊香,另外,在乙腦流行期間,晚上最好不要讓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覺,以減少傳染的機會。 10歲以下兒童應在4-5月份開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注射。據上海市傳染病院統計,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發病,即使發病也很輕。所以家長不應忽視按時給孩子注射乙腦預防針。

  2、做好疫苗預防接種 這是預防與控制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中國乙腦病例中10歲以下兒童佔80%以上,5歲以下佔50%。一般要求1歲接種2次,2歲加種1次,5歲再加種1次,共4次,若有遺漏者應去地區衛生服務中心補種,外來人口中有遺漏接種者也應去補種。

  3、加強動物傳染源管理 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環境衛生。

  4、搞好預防接種 及時注射乙腦疫苗。注射乙腦疫苗效果明顯,保護率高。流行地區接種物件一般為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乙腦滅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間隔7-10 天,以後每年加強一次;減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針至6歲,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劑量為6-12個月嬰兒0.25毫升;1-6歲0.5毫升;7-15 歲1毫升;16歲以上每次2毫升。因為疫苗接種後,大約40天左右才產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在乙腦流行季節,用大青葉、板蘭根、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有預防作用。平時要注意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同時,普及乙腦的防病知識,及時發現病人,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儘量減少乙腦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二、腦炎的病因有哪些

  1、病毒性腦炎的病因

  腦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發的臨床表現,或者是繼發的臨床表現,引起原發的腦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蟲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埃可病毒與柯薩奇病毒***,或散發性的,通過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性腦******聖路易型腦炎,東方與西方馬腦炎,加利福尼亞腦炎***只在溫暖季節感染人體。

  繼發的腦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種併發症,是由免疫機制所造成,舉例來說,在麻疹,水痘,風疹,牛痘接種,天花以及許多其他不太明確的病毒感染後發生的腦炎都是繼發的腦炎。這些圍繞感染或感染後腦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發病後5-10天出現症狀,在病理解剖時看到的病理特:是血管周圍的脫髓鞘變化;很少能從腦內分離出病毒,在腮腺炎中,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原發的與感染後的可以兼有。

  2、深林腦炎的病因

  森林腦炎病原體屬披膜病毒科,黃病毒屬蜱傳腦炎病毒。蜱傳腦炎病毒遠東亞型這是一種嗜神經性病毒,本病毒可以從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用酚與乙醚處理後提取的RNA,有傳染性。病毒接種恆河猴、綿羊、山羊、野鼠腦內可引起腦炎,該病毒能夠在雞胚中繁殖,卵黃囊接種或絨毛尿囊膜接種病毒能繁殖,也能在人胚腎細胞、鼠胚細胞、豬腎細胞、羊胚細胞、Hela細胞及BHK-21細胞中繁殖。

  感染病毒後,在患者血清中可有血凝抑制抗體、補體結合抗體與中和抗體,其血凝抑制抗體起病後5~7天出現,2~4周 達高峰,短期持續後下降;補體結合抗體在感染後10~14天出現,1~2個月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中和抗體在急性期迅速上升,2個月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至一定水平,可持續多年。

  乙型腦炎病兒常在數日內病情迅速加重,所以應在醫院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如腰椎穿刺輸液等。不要因疼愛孩子延誤診斷。病兒應隔離在有防蚊設施***沙門、沙宙、蚊帳***、涼爽***室溫低於30℃***、安靜的病室內。發熱時應多補充水分,可給西瓜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米汁,菜湯等清涼流質食物。對高熱多汗病兒應勤擦面板。用熱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處***如骶、尾部等***面板,以防褥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