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黑陶藝術特色與發展介紹
陶藝現已流傳到世界各國,受到各國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薰陶產生了不同的陶藝文化。那麼,關於尼西黑陶的相關知識,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簡介
1、材質。以本地的粘土和風化石為原料,採用古老的泥片拍打方法,做出大形後結合捏塑、刻劃、拍印、鑲嵌的方式進行裝飾,陰乾、堆燒、打磨製作出成品銷售。傳統的藏族黑陶由家裡的男性為主進行製作,從採土、舂土、和泥、塑形、裝飾、陰乾、堆燒到打磨均由製作者完成,有時由徒弟輔助完成,傳承的方式主要是師徒口傳心授。
2、型制。尼西黑陶的型制主要有藏族傳統生活中需要的酥油茶壺、火鍋、火盆、香爐、酥油燈、土桌、菸灰缸、酒壺、土碗、花盆、花瓶、浮雕擺件等。香格里拉冬季天氣寒冷,火盆、火鍋等為冬季不可缺少的物品,而香爐、酥油燈為佛事使用,土桌、壺、碗等則為生活常見用品。
審美
1、黝黑厚重的樸素美。《老子》上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崇尚自然、樸素、簡約是老莊美學的精髓,也是現今在發達的工業社會中人們的追求。由於製作方式的原始,和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獷、樸素的特點,黑陶黝黑的顏色淳樸大方、不怕煙燻,長期的使用及酥油的擦拭只會使器物越用越亮澤、美觀;厚重的器形耐用、不怕火烤;黑色的器壁上鑲嵌的白色碎瓷片圖案,形成賞心悅目的強烈對比,在器形上也更彰顯出大氣的特點。黑陶的樸素美表現了一種不事雕琢的感情,一任真情流露。
2、原始簡練的生動美。原始體現在黑陶的製作方式上,紋樣、器型上。製作使用古老的泥板盤築來築大形,簡單的泥刀和筆套等工具刻畫形象,器型厚重、紋樣簡潔。黑陶的紋樣為隨形制作,有三種方式:隨器形制作,如整個壺型製作成雞、魚的造型,活靈活現的整體造型具有獨特的趣味;以浮雕刻畫,如常見的牛頭、藏八寶、龍、蛇、魚、及獸面等圖案,凸起部分為圖案大形,層次感強,細節以線條刻畫完成,有的在圖案以外的底紋部分切出細碎的顆粒,質感強烈,刻畫簡單,浮雕形象突出正面,有直視的趣味;另外就是線條刻畫,線有寬度,圓形直接印出,常見於一些簡單的圖案刻畫如花卉、植物、魚、幾何形裝飾紋樣及中文和藏文裝飾紋樣上。
這種以簡練、生動的形式捕捉生活中常見的形象,生動有意味,有歡快的游魚、張著嘴的雞、盤旋舞動的蛇、睜著圓眼珠的牛、麒麟和呲牙咧嘴的獸面形象,也有誇張的花卉和植物葉片紋樣,來源於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這些動物表情生動,有著人一樣的感情,植物對稱感強、誇張變化,有著極強的裝飾感。這種紋樣和仰韶、馬家窯型彩陶的裝飾紋樣有著相似之處, “沒有沉重、恐怖、神祕和緊張,而是生動、活潑、純樸和天真,是一派生機勃勃、健康成長的童年氣派”。藏八寶和漢字、藏文吉祥用語也較為常見,藏八寶為象徵吉祥、圓滿和幸福,用在藏族生活必需品黑陶上,是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佛教的虔誠,即“受歷史條件決定的人,在物質和精神力量上的侷限性成為天然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有在想象中,在荒誕無稽的臆造中才能跨越它。”
黑陶的原始美還體現在黑陶紋樣中對龍、麒麟、獸面的刻畫上,鼓出的大眼睛和獠牙甚為醒目,牙齒為尖利的三角形,有的還使用白瓷碎片做牙齒,顯得格外醒目,類似於中國早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樣,“有意識地極力誇張猙獰可怖,但其中不又仍然存留著某些稚氣甚至嫵媚的東西”,有“某種原始、天真、拙樸的美”。
簡練和生動還體現線上條的使用上。黑陶的圖案線條趁泥未乾時用利器刻畫,陶器幹後燒製而成。線條和色彩是造型藝術中的兩大因素,黑陶上的線條,有著中國早期漢字書法的線條美——甲骨文用利器刻畫的灑脫、勁健和吉金文字鑄造後的渾圓、厚實體現在黑陶上,猶如刻畫而燒製後的黑陶。除了勁健和渾厚,黑陶線條多了虛實輕重的變化,尼西黑陶工藝大師孫諾七林刻畫的黑陶紋樣猶如大草的書寫高手:線條老辣、蒼勁、渾厚、生動,輕重變化多姿,時見澀筆,直抒胸臆,章法疏密、錯落有致,令人叫絕。黑陶的線條深淺粗細多變,以深刻、寬厚的線條表現形態大形,較淺的線條繪刻細節加以裝飾。有的線條修飾刻繪邊緣,顯得圓渾;有的線條在器壁上颳起澀邊卻不加修飾,粗獷樸素,極為熟練卻富有變化,而不是顯得程式、單一化。
3、疏密有致的構圖美。尼西黑陶的美,還體現在如中國書畫般的構圖變化上,清代鄧石如曾說“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圖案的疏密變化體現了一種智慧。黑陶紋樣常見的疏密處理方法有:通過圖案和密集的底紋陪襯與大的光滑器壁構成對比,以小面積的密集圖案和大塊面較稀疏的圖案形成對比常見於器物的蓋子部位,尤見巧思。尼西黑陶多容器,蓋子為提攜方便,要做提鈕,提鈕有尖角錐形、球形,上面密集的刻畫出圓、線、弧等幾何圖案,蓋上則用稀疏渾厚的線條,勾勒出花朵、盤長、具象或抽象的魚形、佛教符號和中、藏文的裝飾文字等等,簡單但融入了構圖的智慧和變化。
發展的思考
1、製作方式。黑陶使用泥板盤築的方式製作,需要較為熟練的技藝,造型較為複雜的器具更是需要長時間掌握製作技藝。黑陶的裝飾圖案則延續一定的模式,製作者在刻畫時稍加發揮,只是為了裝飾器物,好的裝飾圖案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熱情,對生活的觀察體悟能力,傳統的師徒繼承模式和主要著眼於器物的製作,也限制了黑陶藝術裝飾圖案的發展。
原始的純手工製作方式做成的黑陶厚重、拙樸,但隨著旅遊熱的興起,種類、圖案多樣化和便攜的考慮,堆燒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等,是黑陶長期發展需要考慮的因素。
2、與滇西北特色旅遊工藝品的對比思考。隨著滇西北地區旅遊熱的興起,很多具有代表的區域型的旅遊工藝品,如香格里拉的黑陶,大理地區的瓦貓、木雕、銀器,麗江的披肩等等各有特點。瓦貓原只於建築使用,有辟邪祈福之意,隨著瓦貓作為一種旅遊紀念品的興起,除了保留原來張著大口、憨態可人的形象和腹中通透“吞金屙銀”的吉祥寓意外,形態也起了很大的變化,推陳出新,出現了大小各異的“對貓”、“龍貓”、“塔貓”等形式,表情各異,還有可作為菸灰缸和容器的造型,深受遊客喜愛;銀器便於攜帶,適合作為旅遊紀念品,現今的銀器則除了民族特色,還結合首飾設計,有很多新款式和圖案,適合男女老少佩戴;披肩由專業設計人員每年做大量的款式設計,將東巴文字和現代圖案結合,投放市場高、中、低檔產品齊全,高檔產品則另做包裝,成為熱門的旅遊產品;木雕產品打破以往作為建築配件和傢俱的思路,生產出室內裝飾掛件、擺件和實用的花瓶、筆筒、鎮紙等產品,材料多樣,進一步拓寬了銷路。
尼西黑陶作為香格里拉藏區標誌性的旅遊產品,享有盛譽的同時,也存在著生產方式較為原始,圖案較為固定、單一,藝術效果侷限,便攜性、多樣性不足,更適合於本地居民使用等問題,在旅遊熱的帶動下,保留黑陶原有的特色而推陳出新,增加產品銷路,帶動經濟發展成為尼西黑陶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