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藝術特色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創作主要的是敘事抒情的散文,這些散文或敘述個人的經歷和感受,或寫景狀物抒發情懷。無論是敘事散文還是寫景散文,篇章佈局都是十分精當的,顯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縝密的特點。
《背影》寫為兒子送行,並艱難地替兒子買來桔子的父親的“背影”,作者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日益破敗的氛圍中予以孕育和刻畫的。從而以血和淚摻和的冷澀慘淡的色調,在抒情主人公心靈深處勾畫出一個悲劇性的“背影”形象。全文敘事含蓄,將豐富的感情寓於樸素的描寫和敘述中,表述了一個辛苦輾轉的知識分子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苦於世態炎涼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從一個小康之家的日益沒落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統治下,中國人民趨於貧困化的現實。《背影》寫作者的生活感受,寫出了真情,寫出了情致,使這篇散文在當時獲得單篇散文從未曾有過的膾炙人口、爭相傳誦的巨大影響。
《荷塘月色》、《綠》等是寫景抒情見長的名篇。在《荷塘月色》這篇寫景抒情散文裡,朱自清先訴說自己的不寧的心境,然後描寫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月下荷塘,通過對傳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
朱自清早期寫景散文,語言凝練明淨,細膩秀麗,善於以精雕細刻的工夫,準確、具體地表現描寫物件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正像他在探討中國傳統的藝術手法時所說的,“‘逼真’等於俗語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並且活像是真的。”(《說逼真與如畫》)在長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寫的造詣很深,在他筆下,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都寫得逼真如畫,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這類寫景散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流露著濃郁的詩情畫意。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繪月光如流水般照著荷花和荷葉用“瀉”字;青霧瀰漫著荷塘用“浮”字,而荷葉擁擠的情景用“挨”字,還有用“田田”形容葉子的鮮綠茂盛,用“亭亭”比喻荷葉直立之狀態,將月光、青霧、荷葉的動態和情態寫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詞造句的形象性,善於抓住事物的特徵,用新穎的比喻,喚起讀者的聯想。《綠》是一篇以描寫醉人的綠色而著稱的千字小品,中間兩段文字,描寫梅雨潭和它的綠色,作者循著遊蹤,先寫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寫來,層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盡收眼底:雲在頭上流著,草叢透著綠意,瀑布衝下,撞擊在岩石之上,飛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點點楊花,如此描繪靜觀的景物,沒有雕琢,不加修飾,真如工筆畫一般,讀來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接著寫梅雨潭的“綠波”,朱自清沒有用“綠油油”“綠如翡翠”一類的形容詞,而是用一連串新鮮的比喻,引起人們美好的聯想。他說,梅雨潭的綠波“像少婦拖著裙幅”、“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像最嫩的面板”、“像溼潤的碧玉”,描繪之後又從比較的角度來寫“北京什剎海佛地的綠楊”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葉”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也太暗了”。這樣通過色的濃淡和光的明暗,將梅雨潭“綠波”的厚、平、清、軟的具體景象傳達給讀者。
在散文的結構上,他追求周嚴圓密、精略得當,要處不惜筆墨,細針密縷;略處得要傳神、蘊藉無窮,都見出他的藝術匠心。朱自清散文的行文不追求峭拔,他總是有始有終,細緻周到地寫來,《荷塘月色》開頭寫“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結尾又寫“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首尾契合,穩妥安然。《背影》開門見山點出“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點出題目“背影”。中間反覆寫背影,結尾處又寫作者讀了父親的信後“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仍回到寫“背影”。《綠》開頭一句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結尾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這些地方都是章法上的首尾照應。
朱自清散文的周密得當在具體的描寫佈局上也體現得十分明顯。以《荷塘月色》為例,作者先寫嚮往荷塘,再寫走向荷塘,然後進入文章主體部分寫荷塘、寫月光、寫樹影、最後又寫懷古,結尾扣開頭從容收束。文章精寫的部分是荷塘和月色,在這些描寫中他是最講層次感的。他按照:“全景——荷葉——荷花美姿——荷花香——清風——流水”這樣的順序一絲不苟地寫來。在寫月光時按照“月光與青霧——月光與雲——月光與樹影——月光與樹叢”的順序精雕細刻,寫得清晰真切,歷歷在目,他用白描顯示景物的千姿百態,但也特別注意在要害處畫龍點睛,力求傳神。在《背影》中,描寫父親越過站臺鐵路買桔子的情景就寫得精緻細膩,對父親的每一個動作都真切地再現了出來,和文章其他部分的簡略文字形成疏密有致的整體。
朱自清認為散文寫作應寫實,作家必須深入觀察,努力創新。他說,作家“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山野掇拾》)。他還說:“人生如萬花筒,因時地的殊異,變化無窮,我們要多方面瞭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參加,才有趣可言。”(《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因此,他對所寫的景物都經過認真的觀察和體驗,他對《荷塘月色》中提到的月夜蟬聲,是幾經觀察推敲而後確定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準確地把握描寫物件的具體特徵,以至細微的變化,然後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四”散文的百花園中,朱先生的散文獨具一格,他的敘事抒情散文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顯示了“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也並非做不到”,盡了“對於舊文學的示威的歷史任務”(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為現代散文美學作出了貢獻。
《背影》寫為兒子送行,並艱難地替兒子買來桔子的父親的“背影”,作者選擇了一個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日益破敗的氛圍中予以孕育和刻畫的。從而以血和淚摻和的冷澀慘淡的色調,在抒情主人公心靈深處勾畫出一個悲劇性的“背影”形象。全文敘事含蓄,將豐富的感情寓於樸素的描寫和敘述中,表述了一個辛苦輾轉的知識分子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苦於世態炎涼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從一個小康之家的日益沒落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統治下,中國人民趨於貧困化的現實。《背影》寫作者的生活感受,寫出了真情,寫出了情致,使這篇散文在當時獲得單篇散文從未曾有過的膾炙人口、爭相傳誦的巨大影響。
朱自清早期寫景散文,語言凝練明淨,細膩秀麗,善於以精雕細刻的工夫,準確、具體地表現描寫物件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正像他在探討中國傳統的藝術手法時所說的,“‘逼真’等於俗語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並且活像是真的。”(《說逼真與如畫》)在長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寫的造詣很深,在他筆下,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都寫得逼真如畫,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這類寫景散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流露著濃郁的詩情畫意。
在散文的結構上,他追求周嚴圓密、精略得當,要處不惜筆墨,細針密縷;略處得要傳神、蘊藉無窮,都見出他的藝術匠心。朱自清散文的行文不追求峭拔,他總是有始有終,細緻周到地寫來,《荷塘月色》開頭寫“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結尾又寫“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首尾契合,穩妥安然。《背影》開門見山點出“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點出題目“背影”。中間反覆寫背影,結尾處又寫作者讀了父親的信後“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仍回到寫“背影”。《綠》開頭一句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結尾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這些地方都是章法上的首尾照應。
朱自清散文的周密得當在具體的描寫佈局上也體現得十分明顯。以《荷塘月色》為例,作者先寫嚮往荷塘,再寫走向荷塘,然後進入文章主體部分寫荷塘、寫月光、寫樹影、最後又寫懷古,結尾扣開頭從容收束。文章精寫的部分是荷塘和月色,在這些描寫中他是最講層次感的。他按照:“全景——荷葉——荷花美姿——荷花香——清風——流水”這樣的順序一絲不苟地寫來。在寫月光時按照“月光與青霧——月光與雲——月光與樹影——月光與樹叢”的順序精雕細刻,寫得清晰真切,歷歷在目,他用白描顯示景物的千姿百態,但也特別注意在要害處畫龍點睛,力求傳神。在《背影》中,描寫父親越過站臺鐵路買桔子的情景就寫得精緻細膩,對父親的每一個動作都真切地再現了出來,和文章其他部分的簡略文字形成疏密有致的整體。
朱自清認為散文寫作應寫實,作家必須深入觀察,努力創新。他說,作家“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正如顯微鏡一樣,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山野掇拾》)。他還說:“人生如萬花筒,因時地的殊異,變化無窮,我們要多方面瞭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參加,才有趣可言。”(《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因此,他對所寫的景物都經過認真的觀察和體驗,他對《荷塘月色》中提到的月夜蟬聲,是幾經觀察推敲而後確定的,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準確地把握描寫物件的具體特徵,以至細微的變化,然後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四”散文的百花園中,朱先生的散文獨具一格,他的敘事抒情散文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顯示了“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也並非做不到”,盡了“對於舊文學的示威的歷史任務”(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為現代散文美學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