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顏真卿祭侄文稿的藝術特色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在我國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那麼,關於顏真卿的書法特色,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顏真卿的書法藝術特點,希望能幫到你。
談談顏真卿《祭侄文稿》的藝術特色
墨色字帖行草書書法作品《祭侄文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為中國書法史上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號稱“天下第二行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顏真卿為楊國忠排擠,出為平原***今山東德州***太守。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在范陽***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亂開始。一時河北諸郡迅速瓦解,惟顏真卿的平原郡高舉義旗,起兵討叛,被推為義軍首領。時顏真卿的從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派其第三子顏季明與真卿聯絡,聯合反叛。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設計殺死安祿山黨羽、鎮守土門***今河北井涇***要塞的李欽湊,奪回土門。一時形勢好轉。顏杲卿派長子顏泉明押送俘虜到長安報捷群請求救兵。不料路經太原時為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截留。王想冒功,擁兵不救。安祿山聞河北有變,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顏杲卿孤軍奮戰,苦戰三日,糧盡矢絕,城破被俘。顏季明等被殺頭,顏氏家族死者三十餘人。顏杲卿被押解至洛陽,英勇不屈,先被斷一足,凌遲處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顏杲卿才被朝廷追贈太子太保,溢“忠節”。顏真卿時任蒲州太守,聽到這個訊息以後,即派杲卿長子顏泉明到常山、洛陽尋找季明、杲卿遺骸——只得到季明頭部和杲卿部分屍骨,為了暫時安葬這些屍骨,顏真卿寫下了這篇祭侄文草稿。因為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顧不得筆墨的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可以說,《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
《祭侄文稿》作為顏書著名的“三稿***另二稿《爭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諸代從刻本中,歷代效仿者不絕,褒讚不斷。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顏真卿50歲時書。計25行,共230字。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父陷子死,以致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訊息,使兩郡聯結,共同效忠王室。其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迴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
這一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此稿渴筆較多,且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有很大的益處。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此稿厚重處渾樸蒼穆,如黃鐘大呂;細勁處筋骨凝練,如金風秋鷹;轉折處,或化繁為簡、遒麗自然,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連綿處,筆圓意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瀉千里。即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開張自然的結體章法。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或縈帶嫻熟,或斷筆狠重;或細筋盤行,或鋪毫直下,可謂跌宕多姿,奇趣橫生。集結處不擁擠,疏朗處不空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計白當黑”之意趣。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格,變為寬綽、自然疏朗的結體,點畫外拓,弧形相向,顧盼呼應,形散而神斂。字間行氣,隨情而變,不計工拙,無意尤佳,圈點塗改隨處可見。行筆忽慢忽快,時疾時徐,欲行復止。行與行之間,則左衝右突,欹正相生,或紐結粘連,或戛然而斷,一任真性揮灑。尤為精彩的是末尾幾行,由行變草,迅疾奔放,一瀉而下,大有江河決堤的磅礴氣勢。
論顏真卿書法藝術特點
一、概述
顏真卿,唐代傑出書法家,生於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龍三年***,卒於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官至史部尚書、太子太師,爵封魯郡開國公,後人尊稱顏魯公。
顏魯公在書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承先啟後,是繼書聖王羲之之後又一位開宗立派、開一代書風的偉大人物,世稱“顏體”,與王羲之先後交相輝映,對後世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形成過程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儘管顏真卿以書法名世,然究其一生,書法並不是其生活的主線。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通過國子監考試,翌年二月登甲科,進士及第,開始步入官場。他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范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他一生忠義堅貞,其忠烈悲壯的事蹟,更是造就了其書法品格。字如其人在顏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自始至終均用中鋒,體現一種的沉著、雄毅、博大之氣。
顏真卿的一生,一半起伏於宦海,一半縱情於書法詩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是家喻戶曉。他的書跡作品流傳甚廣,據說有130餘種。楷書有《王琳墓誌銘》、《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臧公神道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且一碑一面目,從中可以看出顏體書風的形成過程以及他畢生對書法的追求。他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行書佳作《祭侄季明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因家訓所授,必以家天下為己任,忠君愛民,仁義道德,耿直忠厚,正因其堅貞的人格而成就了其書風的偉大。
三、顏真卿書法藝術解析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民酷愛書法,這種對書法的狂熱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書法的發展。
唐朝是書法的全盛時期,楷書尤盛,它直接隋代,繼承了魏晉南北朝的傳統,並有所發展,功績最為顯著。以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為代表的“初唐四大家”。各領風騷。至於開科取士,書法成為必不可少之一項。顏真卿逢開元盛世,“舉進士、登甲科”,證明其文采超人,書法精湛。
早期書風受褚遂良影響十分明顯,褚遂良善於對筆意的表現,注重提筆的“空”、運筆的“靈”。這在褚遂良遺留下來的墨跡中可以發現,通過提筆和運筆實現書法的空靈,既體現了“尚韻”書風的特點,又對魏晉書風進行了繼承和發揚。因此顏真卿在褚書中,花費了很大的功力,掌握其要領,應用於自己的創作,前人有顏出於褚之說,米芾在《跋顏書》中也曾說過顏真卿學褚遂良,仔細分析,即使顏真卿晚年寫的《麻姑仙壇記》中也能體悟到褚遂良的用筆、結體以及清瘦圓潤的書法特徵。只是到了晚年,更注重並且形成端莊、闊大、豪放,重氣勢、魄力、雄風的藝術特點。從2003年秋,洛陽龍門鎮張溝村出土顏真卿書於開元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誌》讓我們領略了顏真卿早年書作的魅力。此時正值三十餘歲。不難看出此時的書風受初唐的影響,尤其是褚遂良的影響。
唐初實行科舉制度,並設有“書學”一科,把楷法遒美作為選拔人才的一個條件。以書取仕,極大地激發了讀書人學習書法的熱情。天寶二年***743年***,34歲的顏真卿毅然辭去禮泉縣縣尉,赴京師長安拜學張旭,時隔三年***天寶五年***,顏又辭官到洛陽,再訪張旭,在其交往中,顏真卿受益匪淺,在張旭的指導下,上承“二王”之傳統,又習“初唐四大家”之特點,兼收南北朝民間書法朴茂等新鮮營養,書藝大進,並撰寫了著名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初唐的書風,在李世民的倡導下,一直籠罩在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時期典雅、中和的氣息。如虞世南的圓潤遒美,褚遂良的瘦勁溫雅,歐陽詢的嚴謹端莊,未能脫離魏晉的。即使盛唐時期,顏真卿44歲所作《多寶塔》嚴整精美,亦難免於初唐書風所影響。
經過“貞觀之治”,唐朝開始進入盛世時代,政治穩定、開放,經濟發達,國富民安,這使人們在審美意識與藝術觀念開始追求強盛雄壯之風,一種正大氣象呼之欲出。這種審美取勢輻射到各個藝術門類,如唐畫之豐腴、唐塑之豐滿、唐詩之風采,無不反映了唐代藝術共同的審美精神。盛唐是真正唐代書風的創立期,達到書法藝術美的極致,這段時期相繼出現了李邕、孫過庭、張旭、懷素等名家,在他們之後顏真卿登上了書壇巔峰。其用筆一改之初習褚遂良時的細挺,結字渾厚圓勁,內寬外緊,筆勢外拓,筆畫富有張力,雄渾壯美,高古蒼勁,氣勢逼人,具有篆隸筆意,極具廟堂之氣。同時又不失秀雅精到,這在《李玄靖碑》中得到完美體現。平劃寬結之態,或許出自《文殊般若經碑》、《經石峪金剛經》等碑,尤其到晚年其特點更加明顯。
顏真卿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都有一個繼承前人藝術成果,從中推陳出新,在繼承上的變通,在創作上的個性,並將書法藝術發揚光大,突破了“二王”書體而形成新風格,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新境界,逐漸形成自己藝術風格的過程。其風格也不是孤立和偶然地突然產生,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一方面,進入中唐以後,人們的審美傾向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和遊移,另一方面,在新的審美思潮的驅動下,顏真卿不自覺地為新的審美思潮提供著緊隨時代步伐的新的藝術式樣。正如石濤所云“筆墨當隨時代”,為我們今天書法創作給予很大的啟迪。歷史流傳下來的顏真卿書跡約有百餘種,窺其書藝發展過程,我們將顏真卿書法分為三個不同之創作時期。50歲前為前期,保持東晉以來的清俊妍美的書風,代表有《王琳墓誌》、《多寶塔碑》、《郭虛己墓誌銘》***44歲作***、《東方朔畫贊碑》***46歲作***,開始形成雄強偉岸的個人面貌;50歲至60歲為中期,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50歲作***、《爭坐位帖》***53歲作***、《郭家廟碑》***56歲作***,這是行書的成熟期;60歲以後為晚期,此時也是“顏體”最為成熟,藝術成就達到高峰的時期,代表作有《宋廣平碑》***62歲作***、《麻姑仙壇記》***62歲作***、《大唐中興頌》***62歲作***、《李玄靖碑》***69歲作***、《顏勤禮碑》***71歲作***、《顏家廟碑》***72歲作***和《自書告身帖》***72歲作***等,其中又以《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為顏真卿晚年最為得意和代表作,《顏家廟碑》大字深刻,莊嚴遒勁,綜合成魯公剛健雄渾的代表書風,同時又透露出風雅秀逸的氣韻。
從顏真卿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魯公的書法藝術,是不斷隨著年歲的增長,筆力的老勁,技藝的熟練,書寫經驗的積累,表現手法的豐富而逐漸爐火純青,人書俱老。同時也能體現書法內容,書寫情緒和目的、物件的差異,產生各自不同的藝術效果,這恰恰是書法本身的靈魂。同時受當時佛道思想的影響,從而使其排除雜念,養性明心,持守不懈來對待書法,使其思想的思索、洗禮、在反覆中開悟,形成其藝術特點。顏真卿以自己的性情,拓展出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時代的氣息是他得以成長的土壤,也正是顏真卿內心多種體驗的自然流露,把深厚、紮實的功底,用坦蕩的胸懷以及人格氣質傾注在筆墨間,從思想與氣質上形成書法結體寬博、內疏外密的風格。
顏真卿的書法,尤其楷書穩實端莊,猶其忠義堅貞,死而不撓輝煌的一生,人品與書品的高度統一,更是歷代學習的典範。所以顏書一出,學者不絕,影響至今。
顏真卿的書法成就
顏真卿,京兆萬年人。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行草書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上的地位,他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極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他的晚年之作《勤禮碑》,寫的剛強、有力,是許多人練字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