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筍芽兒教學建議

  《筍芽兒》是二年級下冊語文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筍芽兒衝破一切阻礙,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筍芽兒》教學建議,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筍芽兒》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較多,讀音難點也較多。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平舌音的字“筍、鑽、滋”和翹舌音的字“揉、潤”;區分鼻音字“扭”和邊音字“嘮”。在字形方面,估計學生對“漆、辮”二字的掌握難度較大,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老師可根據實際需要,參考使用下列識字教學方法。

  1、出示課題,觀察課文插圖,認識“筍”字。

  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喚、嘮、揉、撫、扭、滋、潤”等字,結合詞句大致理解字義。

  3、調動生活積累識字,如:

  漆黑、轟隆隆、自豪。

  4、動作演示識記,如:

  揉一揉、扭動、向上鑽。

  5、藉助圖畫、實物識字:

  山岡、筍、辮子。

  6、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如:

  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

  7、寫字指導:

  從本課開始,安排連詞書寫。9個要寫的字中,有三個詞語:世界、筍芽、呼喚。書寫時,一定要提醒學生以詞語為單位進行臨寫,不能寫成 AABB 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三個帶口字旁的字***喊、呼、喚***中,“喚”是新認識的字,可以重點指導,右邊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岡:橫折鉤的折筆要垂直,不可向內收;裡邊的叉不能太小,第***是長點。

  筍:中橫要長,右邊出頭。

  轟:左邊的“又”字捺畫變點。

  二、朗讀感悟

  這篇童話選擇一處春景,展示春天生命力的旺盛。要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以情感薰陶學生,設計貫穿全文的問題,感受筍芽兒成長的過程。可採取讀讀、畫畫、議議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能讀書的能力。

  1、觀察插圖,激發興趣:

  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激發學生了解筍芽生長過程的願望。

  2、教師範讀,啟發思考: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讓學生在老師的聲調、表情、動作的感染下,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

  3、讀讀,畫畫,議議:

  你從筍芽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4、感情朗讀,角色表演:

  第一、二自然段要讀出柔和、輕聲呼喚的語氣,感覺“潤物細無聲”;

  第三自然段聲音稍大、急促、粗重,讀出個性;

  最後兩個自然段要讀得響亮、自豪,表現筍芽長成竹子的欣喜。

  可將個別讀和輪讀、齊讀、分角色讀結合起來,讀出筍芽兒紛紛鑽出地面的意境。

  5、再讀感悟,啟迪思維:

  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麼?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

  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漆黑沉睡撒嬌呼喚嘮叨愛撫

  滋潤照射溫暖自豪健壯嘰嘰喳喳

  2、句子積累:

  ⑴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

  ⑵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

  3、摘抄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4、課外閱讀《一粒種子》,想一想:種子是怎樣看到外面世界的?

  四、實踐活動

  1、根據筍芽兒的特點,編一條謎語。

  2、有條件的地方,可讓學生實地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筍芽兒》說課稿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上這一課時,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4、創設情境,開展多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說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用多媒體vcd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畫面***,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畫面***,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然後,啟發學生:小小的筍芽兒不到二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字角色。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第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此時,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強調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後,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生字學習”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畫面***。

  ***三***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聽課文朗讀,啟發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課文朗讀部分,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畫面***螢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2、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嘗試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啟發學生: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呢?請你細讀課文,劃出相關詞句,反覆讀一讀。

  學生彙報後,再全班討論交流,通過聯絡實際,啟發學生讀出“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再通過同類詞對比,瞭解“鑽”這個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後讓學生說說: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激發他們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最後,讓學生再默讀課文,看看文中除了寫筍芽兒,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是怎樣對待筍芽兒的?啟發學生聯絡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在這裡,我不去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3、聽朗讀示範,掌握技巧。

  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畢竟有限,在讓他們大膽嘗試之後,教師還須作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讀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讀更有感染力。

  所以,當學生嘗試之後,我就播放多媒體vcd中的朗讀示範部分***畫面***。朗讀示範語言標準,富有感情,而且還有明顯的語音升降符號,學生一邊聽一邊看,馬上就對課文內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體驗,也很快地瞭解了自己的朗讀與其還存在的差異。此時,我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他們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讓學習小組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通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字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5、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後,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象,自由發揮,張揚個性,實現情感與內容的統一,進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四***讀寫結合,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二年級下期的學生要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所以當學生學習了這篇優美的童話散文後,我就出示多媒體vcd中的寫話練習進行寫詩的訓練***畫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寫話的興趣。在此,教師先示範引路,再讓學生實踐,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這裡,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他們敢於實踐,我都給予充分的鼓勵,而不作過高的要求。

  ***五***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到大自然中實現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

  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點選下一頁檢視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筍芽兒》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