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讀書手抄報三字經

  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讓書,照耀著我們每一天;讓書,溫暖著我們的心田。三字經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欣賞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1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2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3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4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5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資料1

  三字經內容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間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種。我們採用的則是民國年間的增補本。

  一年級讀書手抄報資料2

  《三字經》部分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始可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