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蘇教版教材語文的學習要根據課文知識點提前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一、《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中的三則寓言故事流傳久遠,並濃縮成三個成語。成語是指人們長期以來學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後牴觸。

  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闢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張口結舌:因離去而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二、《推敲》

  1、《推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他與孟郊、李賀等都被稱為“苦吟詩人”。

  2、韓愈主張用“敲”字有三條理由:①表明作者是一個有禮貌的人;②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③讀起來也響亮些。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是講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藥昇天成仙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后羿:力大神勇、為民造福;嫦娥:美麗善良、機智勇敢,一心為民;逢蒙:奸詐貪婪。

  四、《讀書莫放“攔路虎”》

  《讀書莫放“攔路虎”》主要講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不能繞著走,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讀書時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恆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者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古希臘的《伊索寓言》膾炙人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說理深邃,詼諧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還有《狐狸與烏鴉》、《農夫與蛇》、《狼和小羊》、《龜兔賽跑》、《誰的本領大》等。

  ***二***

  2.“我”的心情變化:***1***“得意”。如“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為什麼?”***3***委屈、難受的心情。如,“‘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5*** “依依不捨”。如,“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到湖裡。” 3.詞句解析。

  ①父親盯著鱸魚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從“父親盯著鱸魚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因為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這也更能體會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意思是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②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沮喪”:灰心失望。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誘惑人的“魚”:指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例:學校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

  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衝過去,還是等?

  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對,正確,應該;“非”:錯,不對,不該。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裡,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實踐道德,放掉到手的魚,就需放棄個人利益。

  ***三***

  1、漢字產生於大約四千年前,她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大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發展階段。 2、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對日本,韓國等國的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

  3、相傳漢字是倉頡創造的,但是,其實,漢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逐漸創造出來的,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還曾經用過“結繩記事”“物語”等交流方式。 4、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所以像謎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歇後語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