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

  可能性是《數學課程標準》中 統計與概率 部分的教學內容。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可能性的大小是新教材中出現的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通過讓學生進行摸棋子實驗從而引出用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有關,這部分內容抽象但不易理解,教材呈現的內容又不多,對於有些抽象的這個內容我就提供簡易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學習數學。 第一個活動環節:每位同學輪流從盒子中摸球,記錄所摸得棋子的顏色,並將球放回盒中。 做10次這樣的活動,將最終結果填在表中。

  提問: 摸到黑棋的次數是多少?摸到白棋的次數是多少?為什麼? 通過這個活動順利地匯入了對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通過學生回答,很自然地引出可能性大小與數量有關。

  第二個活動環節:任意拋一枚均勻的硬幣,出現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 分析:任意拋一枚均勻的硬幣,有兩種可能①正面朝上②反面朝上,因為它們出現的機會均等,所以出現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

  小明認為:拋擲兩枚均勻硬幣,硬幣落地後,朝上一面只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1、全是正面;2、一正一負;3、全是反面,因此這三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你同意小明的說法嗎?若不同意,你認為哪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最大?為什麼?

  朝上一面有4種可能:①正、正 ②正、反③反、正 ④反、反。

  一次正面朝上,另一次正朝面下發生的可能性大。

  第三個活動環節:小小設計家

  如果你是商場這次活動的策劃者,打算怎麼設計這個轉盤?

  如果你是一個顧客,你又想怎樣設計這個轉盤?現在請我們班這部分同學做商場活動的策劃者,另一部分同學做顧客,分頭設計這個遊戲轉盤。設計完後整理自己的設計想法,準備講給同學聽。讓學生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時,以扮演“策劃者”“旁觀者”或“顧客”的不同身份,去設計抽獎轉盤,學生積極參與,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當學生運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識去說說自己的設計想法時,教室裡欣賞、讚許的笑聲不斷。總之,為了讓學生探索隨機現象中“可能性大小”的規律,並學習運用規律去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中的問題,本節課多處設計了活動環節。

  篇二

  這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對於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我明白一定要學生在自己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教師設計了一個個遊戲,讓學生動手實踐。

  在遊戲過程中我首先是喚起學生舊知的回憶遊戲,師生共同做,教師演示,讓學生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因為這是學生玩過的遊戲,所以教師組織的速度放得快些,不讓學生再親自去試驗。

  然後沿著學生對“事情的發生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的認識,教師改變條件,再讓學生猜測,然後通過遊戲實驗去驗證猜測,通過這樣的“猜測—試驗—分析試驗資料”的親歷過程,學生就在遊戲活動中對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認識。“試一試”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情況可能性大,什麼情況可能性小。

  書面的練習提供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區別事情發生的幾種可能性大小,檢測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還滲透了一種歸納整理的學習方法。

  這是一節遊戲課,我儘量做到這節遊戲課有序、有效,讓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另外在學生遊戲中把握點撥的時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

  篇三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小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我進行了一些嘗試,經過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動手操作,整節課都在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上,靈活使用教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效果。

  創設有效的,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教學時首先設計了拿檸檬的遊戲讓學生來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以此為切入點,呈現“乒乓球比賽時爭奪發球權的”的現實場景,組織學生討論“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在此基礎上,指出:由於乒乓球可能在裁判員的左手,也可能在裁判員的右手,所以無論猜“左”,還是猜“右”,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也就是猜對猜錯的可能性都是1/2。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可以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體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法。

  其次在教學需要數學思考,使得“一題多用”,提升每一個題目的思考價值,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階梯。對“試一試”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進行有效設計,讓學生在這裡就明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不但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也可以用幾分之幾來表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隻與“一共的個數”和“要摸到的球的個數”有關係,與其他顏色的球沒有關係。設計了“在這個口袋中如果要使任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4,該怎麼辦呢?”這一個環節,更提升了本課內容的思考深度,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與哪些條件有密切聯絡,與哪些沒有關聯,而且將前後環節串聯起來,做到知識的連貫性。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通過理解“抽獎轉盤”,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

  本課中還是有許多缺點和不足的。回想起來在新授的活動中我有些環節的處理還不夠細緻,例如在教學例2中關於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急於引導學生來回答我所預設的答案,所以對於學生所說的其它想法就不予重視了,以後對於學生的所有想法都要高度重視多做分析,一是尊重了學生們,調動了他們的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二是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