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與供應商的談判技巧

  解決採購方和供應商之間的爭議。這些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掌握採與供應商的談判技巧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一、明確所談價格的種類

  一般來說,訂購方與供貨商談判時要明確以下價格種類:

  1.到廠價

  到廠價就是產品到廠時的價格,如果是國際採購,叫做到岸價。到廠價包含運費以及途中的損失費用。

  2.出廠價

  出廠價就是一種產品或商品在加工廠加工完之後,根據生產成本賣出去的價格。出廠價只含產品的成本再加上合理的應得的利潤,不含運費以及途中的損失。

  3.現金價

  現金價就是以現金進貨的價格。這是備受供應商青睞的價格種類。

  目前,與中國企業做生意有兩大苦惱:第一,價格壓得過低以至基本無錢可賺;第二,拖欠貨款。因此,很多企業寧願利潤低一些,也想要現金價。否則,財務上體現有利潤,但實際利潤在客戶那裡,供應商拿不回現金。

  4.期票價

  期票價就是客戶開期票給廠商,進行定期兌換的價格方式。

  5.淨價

  淨價就是不包含損耗的價格。

  6.毛價

  毛價包括損耗以及手續費用等。

  7.現貨價

  現貨價就是拿現貨的價格。

  8.合約價

  合約價就是通過合同所約定的價格。合約價是有風險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或下降都會對合約價造成影響。

  9.訂價

  訂價即一口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10.實價

  實價就是最後供應商能夠拿到的價錢。比如,現在很多商家進行的促銷活動等,都是由供應商買單,供應商最後拿到的錢是減去活動發放的商品剩下的實際商品的價錢。

  價格有很多種,談判時一定要寫清楚價格的種類,以免發生糾紛。

  二、蒐集大量相關的資訊

  企業在談判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收集大量的相關資料。收集的資料有兩種:容易得到的資訊和不容易得到的資訊。

  1.容易得到的資訊

  談判模式及歷史資料

  訂購方要掌握供應商談判技巧的趨勢、供應商上次談判的方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比如日本人談判就是拖延戰術。曾經一個美國採購團到日本採購,日本人事先知道了美國人回程機票的日期。美國人來到日本後,日本供應商先不進行談判,而是到日本各地遊覽,以此拖延美國人。直到美國人返回的前一天,日本人才開始談判。最後草草收場,日本人取得了談判的成功。

  產品與服務的歷史資料

  訂購方要掌握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的水準,如產品和服務的檔次、缺陷,然後抓住供應商的弱點增加談判籌碼,以此降低價格。

  稽核效果

  從會計或採購稽核可發現要加強控制的地方。比如採購浪費嚴重,供應商加強改善,就可以把價格降下來。

  最高指導原則

  最高指導原則包括政府法令、公司政策和過去發生的先例,以增加談判力度。比如,石油有國家規定的價格,如果供應商高於這個價格就可以提出。又如對方的價格高於其他供應商,也可以提出質疑。所以,作為採購方要掌握供應商與其他客戶的價格。

  供應商的運營狀況

  從供應商的銷售人員及其競爭能力可瞭解供應商的優劣勢。訂購方可以通過與供應商銷售人員的談話來了解其經營狀況,如果發現供應商訂單不足,在談判中就可以佔據優勢。

  誰有權決定價格

  訂購方要彙集有決定權的人的個人資料並加以運用,要與有決定權的人進行談判,否則不去談判。找到決策者之後,要從側面收集其個人資料,投其所好,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關鍵原料或關鍵因素

  即運用80/20法則,爭取主要犧牲次要。產品結構有主材料、副材料,副材料的價格可以不降,但主材料的價格必須降。如果把供應商的全部價格都壓下去,會造成心理不平衡。對採購方來說,只要主材料的價格下降,就可以減少大量成本。

  利用供應商的情報網路

  訂購方可以利用價格趨勢、市場佔有率、設計變更瞭解供應商的情況,或者登陸供應商的網站獲得並分析這些情況。一般而言,如果供應商的市場佔有率很大,價格的讓利餘地就很小;反之,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供應商可能會大幅度降價。

  2.不容易得到的資訊

  尋求更多的供應來源***包括海外***

  採購方通過尋求更多的供應來源,做出“另攀高枝”的姿態,逼其就範。

  運用成本、價格資料進行分析

  採購方要分析產品的構成、原料、加工費等,必要時藉助成本分析師,然後質疑產品的價格。比如日本人買德國的一臺裝置時,首先把裝置放到磅秤上稱重,並說按鐵的成本計算,裝置的價格實在太高。這樣就打擊了德國人的自信心,在談判中贏得了主動。所以,掌握成本分析資料非常有幫助。

  供應商的採價系統

  根據供應商的採價系統化整為零,按供應商各個主生產排程來推估。即把每一道工序的加工費和物料費加在一起,推估出產品的成本價格,這需要訂購方具有一定工藝水平的人才。

  掌握供應商的談判能力

  即提供給對方的資訊愈少愈好,儘量讓對方發言,從中找出對策。談判時,要少說多聽,要把對方講話時透露出的資訊整理起來,以對方講的話去反擊他是最有力量的,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瞭解供應商的價格底線

  談判是在雙贏的基礎上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探到對方的價格底線,接近對方的底線一方為勝。談判雙方都有自己的價格底線,兩個底線之間是有差距的,如果對方接近自己的底線,就是對方贏;如果自己接近對方的底線,就是自己就贏。這兩種情況都是雙贏,只是誰的利益更大。

  3.議價前的三個分析

  議價前要進行以下三個分析:

  比價分析

  比價分析就把市場上同等價格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所以,訂購方要收集市場上的價格資料。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就是將產品的原料成本、加工費、合理利潤等加在一起得出的成本進行的分析。通過成本分析能夠了解到對方的價格底線。

  邊際利潤分析

  每個企業都有盈虧平衡點,達到盈虧平衡點以上就有利潤,盈虧平衡點以下就沒有利潤。在盈虧平衡點以上時,由於自己的訂單量大,對方能夠取得很大利潤,此時訂購方就可以提出降價,讓供貨商讓出部分利潤。通過這樣的分析,就可以逐步探到客戶的價格底線。

  02

  ***1***談判前要有充分的準備:知已知彼,百戰百勝,成功的談判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先有充分的準備。採購人員的商品知識,對市場及價格的瞭解,對供需狀況瞭解,對本公司的瞭解,對供貨商的瞭解,本公司所能的價格底線、目標、上限,以及其它談判的目標都必須先有所準備。

  ***2***談判時要避免談判破裂:有經驗的採購人員,不會讓談判完全破裂,否則根本不必談判,他總會讓對方留一點退路,以待下次談判達成協議。沒有達成協議總比勉強達成協議好。

  ***3***只與有權決定的人談判:本公司的採購人員接觸的物件可能有:業務代表、業務各級主管、經理、協理、副總經理、總經理、或董事長,看供貨商的規模大小而定。這些人的許可權都不一樣。採購人員應避免與沒權決定事務的人談判,以免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時可避免事先將本公司的立場透露給對方。談判之前,最好問清楚對方的許可權。

  ***4***放長線釣大魚:有經驗的採購人員知道對手的需要,故儘量在小處著手滿足對方,然後漸漸引導對方滿足採購人員自己的需要。避免先讓對手知道自己的需要,否則對手會利用此一弱點要求採購人員先作出讓步。

  ***5***採取主動,但避免讓對方瞭解本公司的立場:攻擊是最佳的防禦,採購人員應儘量將自己預先準備的問題,以開放式的問話方式,讓對方儘量暴露出對方的立場,然後再採取主動,乘勝追擊,給對方足夠的壓力,對方若難以招架,自然會作出讓步。

  ***6***必要時轉移話題:若買賣雙方對某一細節爭論不休,無法談攏,有經驗的採購人員會轉移話題,以緩合緊張氣氛。

  ***7***儘量以肯定的語氣與對方談話:否定的語氣容易激怒對方,讓對方沒有面子,談判因而難以進行。故採購人員應儘量肯定對方,稱讚對方,給對方面子,因而對方也會願意給面子。

  ***8***儘量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一般而言,業務人員總是認為自己是能言善道,比較喜歡講話。採購人員知道這一點應儘量讓他們講,從他們的言談及肢體語言之中,採購人員可聽出他們優勢與缺點,也可瞭解他們的談判立場。

  ***9***儘量為對手著想: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的人認為談判時,應趕盡殺絕,絲毫不能讓步。事實證明,大部分成功的採購談判都是要在彼此和諧的氣氛下進行才可能達成。人都是愛面子的,任何人都不願意在威脅的氣氛下談判,何況本公司與良好的供貨商應有細水長流的合作關係,而不是對抗的關係。

  ***10***以退為進:有些事情可能超出採購人員的許可權或知識範圍,採購人員不應操之過急,裝出自己有權或瞭解某事,做出不應作的決定,此時不妨以退為進,與主管或同事研究或弄清事實情況後,再答覆或決定也不遲,畢竟沒有人是萬事通的。草率倉促的決定大部分都不是好的決定,智者總是先深思熟慮,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