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務談判案例

  從真實的商務談判案例中學習商務談判技巧也是一種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談判案例,希望大家喜歡。

  01

  日本一家著名汽車公司剛剛在美國“登陸”,急需找一個美國代理商來為其推銷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公司準備同一家美國公司談判時,談判代表因為堵車遲到了,美國談判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以此為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代表發現無路可煺,於是站起來說:“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您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因為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懷疑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為,我們所提出的優惠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一席話讓美國代表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一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進行下去了。

  提問:

  1.美國公司的談判代表在談判開始時試圖營造何種開局氣氛?

  答:美國公司談判代表連續指責日本代表遲到,這是一種情感攻擊,目的是讓日本代表感到內疚,處於被動,美國代表就能從中獲取有利條件,開局氣氛屬於低調氣氛。

  2.日本公司談判代表採取了哪一種談判開局策略?

  答:日本公司談判代表面對美國人的低調開局氣氛,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你方沒有誠意,咱們就不要浪費時間,想和我方合作的公司很多,與你方不談也罷!日本人用高調開局氣氛進行反擊,使談判進入實質階段。

  3.如果你是美方談判代表,應該如何扳回劣勢?

  答: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暫時控制了談判氣氛,風頭正勁,如果此時與日本代表正面交鋒勝算不大,我方利益難以保證,所以應該避其鋒芒,採用“疲勞戰術”,先讓日本代表慷慨激昂地介紹他們的產品和未來計劃,然後我方禮貌的道歉,表示有些問題沒聽明白,請日本代表就某個問題或幾個問題反覆進行陳述,消磨幾次之後,日本代表已是強弩之末,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疲勞,喪失了對談判氣氛的控制,這時我方突然提出幾個尖銳的問題,再次衝擊日方的心理防線,不但能逐漸掌握談判氣氛,談判結果也將向著利於我方的方向發展。

  02

  1992年上海甲公司引進外牆防水塗料生產技術,日本乙公司與香港丙公司報價分別為22萬美元和18萬美元。經調查瞭解,兩家公司技術與服務條件大致相當,甲有意與丙公司成交。在終局談判中,甲公司安排總經理與總工程師同乙公司談判,而全權委託技術科長與丙公司談判。丙公司得知此訊息後,主動大幅度降價至10萬美元與甲簽約。

  問題:***1***如何評論甲公司安排談判人員的做法?

  ***2***如何評論丙公司大幅度降價的做法?

  分析:

  1、這是商務談判戰術中典型的兵不厭詐。在這個商務談判中,甲公司採用了兵不厭詐戰術,讓丙公司認為自己無意和他合作,主動降價。以期更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2、丙公司中計,這在商業談判中是不可取的。沒有堅持自己的底線。

  03

  Q品牌出身浙江義烏,是個相對成熟的皮具品牌。2003年秋,Q牌男裝正式啟動上市。我當時恰在Q牌休閒男裝任區域經理一職,負責橫貫東西七省的業務。在市場調研以後的叄個月裡,我始終沒有出差,只是禮節性地電話回訪和寄邀請函,力圖獲得以靜制動的效果。其實在市場調研過程中,我已經拜訪過了各地比較好的服飾代理商,並建立了初步友誼。2003年11月23日,品牌釋出會暨招商會正式召開。

  公司將會議搞得很隆重,請中央級官員來現場指導,請諮詢師上課,請形象代言人,還請了廣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負責服飾秀。會議地點安排在鄰近Y市的一家度假山莊。

  會議當天晚上是歡迎酒會,為意向客戶接風。酒會上,很多區域經理都特意將同一個市場的意向客戶座位分開,嚴格保密。我則相反,有意無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戶安排在一起,並逐一介紹。表面上看,這頓飯吃得有些尷尬,但效果卻出奇的好,因為第二天下午就有幾位客戶要與我談。第二天,品牌研討,政策說明,參觀公司,答謝晚宴,時間非常緊張。晚飯剛過,山東的Z先生與陝西的L先生就已經站在我的商務房門前。這兩個客戶是我非常看好的。

  山東的Z先生是個天生的商人,他與L一見面,就如膠似漆地跟著,用他的話說,L先生做Q牌,他就做Q牌。到底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倆談判呢?我心裡也沒個底,只是不斷思忖,希望找到良策。索性先拖延一下時間。泡好茶,寒暄幾句,說:“我先去和其他客戶打個招唿,然後我們再詳談好不好?”徵得同意後,我就去了幾個重要客戶那裡,對每個人都說晚上有點忙,過半小時後來詳談。大約40分鐘後,我回到商務房,他們二位已經等急了。

  談判很快就開始了。

  第一我丟擲自己的想法,“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戶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當然,在我個人心目中,你們二位是最優秀的。你們做不好的市場,別人也不可能做得好。”

  山東Z先生說,“以我們的市場經驗,我們做不好的市場,恐怕別人也很難操作。今天我們也Q牌產品,說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衛,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不過,既然我們來了,而且和您也很投機,所以如果條件寬鬆,還是可以考慮做一下的。”陝西L先生馬上附和,並舉了兩個福建品牌的例子,大致是條件多優惠。

  Q牌這次產品組合得確實不是很成功,但這些都已經是不能更改的。順著他們的話題談下去,勢必會把自己逼進死衚衕。於是我岔開話題,“你們認為加盟一個品牌,是一季產品重要、優惠政策重要,還是品牌的可持續發展重要?”他們沒有話說,最後達成了對我方有利的合同。

  從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談判雙方在談判中使用的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是招商主辦方把握開場,努力營造開場氣氛。此例中公司不惜成本地將招商會議開得非常隆重,並不是沒有頭腦的做法,他們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提高己方在談判中的地位。同時主辦方還有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戶安排在一起,這會造成一種競爭的氛圍,相當於在外部環境中給客戶形成壓力和動力。歡迎會後很快就有客戶主動提出商談說明這樣的造勢成功了。

  第二,兩個客戶一起上門來找“我”談判,想用兩個市場進行“圍剿”,以爭取最有利的合作條件。這是一種結盟戰略,當一方處於相對弱勢時,可以用這種辦法增加自己與強勢一方平等對話的籌碼。

  而同時面對兩個客戶,是招商談判中的大忌,這就升高了情勢,置強勢一方於不利的地位。

  第叄,處在被動狀態時,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一個調整的時間和空間。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表面上是說去與其它客戶商談,其實是在時間安排上做了伏筆,好為與L和Z先生談判做準備。這也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戰術,等對方已經疲勞了或者不耐煩時再與之進行談判,會增加對方犯錯的機率,也會提高我方勝出的可能性。這位區域經理讓對方苦等了40分鐘,對方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談判了,這對己方最有利。

  第四,己方代表不要被授予全權,就算已經被授予也不能讓對方知曉。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明明有簽署此項業務的權力,卻告知對方“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這種佯稱自己沒有全權的做法一方面給自己留了煺路,萬一事後覺得不行還有反悔的餘地,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對方的警惕,有可能使之犯錯或攤出底牌。

  第五,凡事不能急於求成。雖然己方希望儘快達成協議,但在與對方談判時,這位區域經理說:“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戶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這種以煺為進的策略,是要告知對方,我並不急於簽約,以給他們一個壓力,但同時又捧一下對手,讓他們感到舒心,放鬆警惕。

  第六,給對方製造麻煩。客戶說“今天我們也Q牌產品,說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衛,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這其實是在給對方挑刺,以便讓對方覺得自己的產品確實有不妥之處,這樣就達到了讓談判對手降低期望的目的。最後,這位區域經理即使岔開話題,沒有順著對方的思路往下走,是運用了揚長避短的戰術,這也是在借用實力迫使對方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