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主題演講

  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那麼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喜歡大家喜歡。

  【一】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我累計培訓的學員有15萬,我曾經教出過考研全市第一的學生,每年因為學過我的課通過四六級考試的不計其數。同學們都非常相信我、尊重我,叫我“小董老師”。

  但是,很多時候,作為老師,我也會有一些困惑。

  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啊、考研英語啊等等。有一次我講四級翻譯,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自豪感爆棚。就在這時,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你講這些有什麼用?考試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自認為也算伶牙俐齒,但是在這個時刻,我竟無言以對。

  是的,她說的對,沒用,不能提分。

  但是親愛的同學,我並沒有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剛剛這一刻,我沒有在教你考試,我是在做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課堂上不僅僅能教授學生實用性的知識。如果僅僅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輸了。

  1997年,美國IBM公司研發的電腦深藍挑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號稱“為人類尊嚴而戰”的卡斯帕羅夫,以1勝2負3平的戰績輸給深藍。當時就有人說:國際象棋太簡單!我們的圍棋,變化無窮,你讓計算機玩個圍棋試試?20年過去了,在今年上半年,Google開發出來的人工智慧程式,傳說中的阿爾法狗,以4:1的成績完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九段,這場“人機大戰”再次以機勝人敗的結局告終。那真是啪啪打臉啊。

  慢慢地我們發現,人工智慧,聰明過人;網路資訊,知識過人;電腦反應,敏捷過人。我們已經聽到了部分家長這樣的聲音:現在語文、歷史都能在網上查得到,根本不用背;數學、物理有人工智慧,根本不用算;翻譯軟體也越來越高階,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教育還有啥用?

  是啊,教育還有啥用?

  網上前段時間有一個段子:說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一群鳥在湖面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夠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在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裡默唸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這當然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並不斷提高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其實,不僅是學生,我們的老師也因為追逐名利而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後我們又牽強地去說押中了多少知識點,有多少學生因為聽了自己的課提高多少分。營造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當年,我對研究考試技巧也是樂此不疲。選項怎麼選?“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齊頭並進選2B,參差不齊選4D。”學生很買賬,奉我為“考神”“偶像”“人生導師”。

  他們甚至問我除了學習本身之外的問題。比如:“老師,我不想工作,別的同學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該考個研?”“老師,我爸想讓我出國,我媽不放心,我自己也有點害怕。我該怎麼辦?”“老師,我本科讀的是經濟,碩士讀的是環境工程,畢業之後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老師,我以後應該做什麼?”

  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最終竟然不知道要做什麼?

  西方先賢曾提出三大問題:我從哪來?我是誰?我要去哪?這三大問題是勾連著的,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正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國以及日本的教育是全世界學習的典範。以色列小學就開設宗教學,德國的中學生哲學是必修課,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看到大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之後依然參與茶道培訓、藝術鑑賞等活動。當時,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就問了那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那位老師說:“這些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讓學生能更好地瞭解自己。”

  是啊,不瞭解自己怎麼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如果個人都不知道想做什麼,國家與民族更不知道該做什麼。那怎麼會有至今活在戰火中卻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麼會有從二戰廢墟中強大崛起的德國和日本?

  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是如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早在我們的文化源起,已經將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立為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我們最困苦的年代,最黑暗的歲月,我們全民心中扔不曾拋棄,他總會被重新撿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我們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它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教育為了啥?教育,就是在幫助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可以掌握個人的命運,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們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學家張載所說的讀書的真正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下次,我還會在課程時間內培訓答題的方法,但是我會多講5分鐘,別再問這東西有啥用。這多出來的5分鐘,我不再教你考試,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謝謝大家!

  【二】

  對於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古人已有認識。“人有知學,則有力矣”。這是漢朝哲人王充的論斷。近代英國學者培根也強調了同樣的觀點:“知識就是力量”。今天,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不斷深化的社會變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後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使我們對知識與力量的關係有了新的體驗,學習的重要性日顯突出.

  學習對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對領導尤其重要。建設高素質隊伍足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加強對領導的教育,促進學習無疑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領導隊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應對時代的挑戰,帶領企業不斷奪取一個又一個新的發展,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我們所說的學習,是廣義的學習——既學習知識,又學習技能;既學習歷史,又學習現實;既學習自然科學,又學習人文科學;既向書本學習,又向實踐學習;既討教於專家,又問計於市場;既研究本企業的實踐,又借鑑他人的經驗。學習是沒有邊界的。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我們的企業家要進一步認識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為目標,紮紮實實地學習,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學 習與運用相統一,力求達到三個方面的學習成效。一是學以立德。即通過學習,科學掌握立場、觀點、方法,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事業方向,牢固樹立科學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二是學以增智。即努力掌握基本知識,揚棄舊義,探求新知,不斷提高駕馭全域性的能力、巨集觀決策能 力、綜合協調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三是學以致用。即把學習掌握的科學理論和知識用於指導個人發展的具體實踐,用於研究解決本個人存 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超級祕書網

  學習需要時間。這要求我們的管理者利用好零星的時間抓緊學習,這樣在百忙中也會學有所成。學習要靠積累。是否願意做某一件事,實質上不是有無時間,而是重視與否的問題;重視了,就捨得拿出時間、付出精力。只要想做,就能擠出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己。

  學習需要動力。學習的動力來自不斷求知上進的內在要求,也來自競爭和生存的外在壓力。如今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在我們新疆企業家的群體裡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知識與地位、財富的聯絡越來越緊密。這種讓人欣喜的變化,給學習者增添了動力。

  我們傳統的教育是延續更多的先人教導---要好好學習、學習可以成就功名---於是死讀書、讀死書,有的人甚至讀到了博士,以後呢,不知道怎麼辦!也可以說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覺悟,觀念有所更新,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中國大學生的觀念已經從讀書是獲取功名的舊模式中脫離出來---自我實現是他們的要求!那麼現在呢,他們中的一些人更希望去實現個人創業!就是說他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而讀書、學習,逐漸的他們的讀書、學習有了目標,可能擁有這種想法的大學生,將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更重要的推動力!因為中國傳統上是一箇中庸思想很濃厚的國家,中國人不願冒險、怕丟面子,我們可以認為在樓上這個小朋友身上,看到我們中國人有更大的突破這個傳統習慣的一面!中國需要有一批敢於走在前面的人!!----所以我們需要放棄舊有的成功模式---畢竟知識經濟時代為知識、技能、人才資源成為資本提供了可能,財富需要重新創造和分

  配,所以我們現在的成功模式應當是誰會學習、誰學習的更快、誰運用的更快!---成功有時候需要突破傳統、突破自我,成功的人有時候是需要一些冒險、經歷一些失敗。羅伯特清崎形象的說,這就象小孩子學習走路一樣,跌倒了呢,他們會爬起來,再繼續走,然後他們呢,就慢慢學會了怎麼走路。但如果他們跌倒了,他們說跌倒了,再走還會跌倒,我拒絕再前進,他們也許永遠學不會走路!----我們都從學走路的時候過來,那時候我們只是本能,我們沒有更多的負面思想,沒有那樣多的顧慮,所以我們才學會了走路,現在我們也需要那樣,-----再往前走兩步!! -- 我軍必勝! ---你的未來改變和變化難以預料和充滿挑戰,成功可以不再依賴舊的規則 、價值、 結構和過程 ,其關鍵是 ----學習, 超過你今天所知道的 、比你的競爭對手來的強 、比市場更快捷 ,給你帶來優勢、利益和成長 ,學習、成長、成功、財富!

  生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顆未經琢磨的鑽石!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成功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勤奮學習”!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