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論文
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關係到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己為各高校所重視,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意義》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一育在我國也開展多年,各個高校也都在探索並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關係到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己為各高校所重視,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目標 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幫助大學生解決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為起點,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主動發展和順利社會化為歸宿。概括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目標:
第一,初級目標――防治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目標是防治心理疾病,維護心理健康。這是它的特色,也是實現其他目標的基礎。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變革的社會背景之下,又正當人生髮展的過渡時期,當他們面臨的衝突過大,持續時間過長又得不到外界幫助,就可以引發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應,嚴重的會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殺或傷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時發現心理問題,並採取相應干預措施,對不良心理現象和行為予以矯正和治療。[1]
第二,中級目標――完善心理調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級目標是指導學生深化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瞭解,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優化心理素質,提高挫折承受力,增進社會適應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即通過性格品質的優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過心理能力的強化,促進智育的高效化;通過健康心態的培養,促進健康的全面化;通過內在動力的激發,促進自我發展的主動化;通過行為習慣的優化,促進個體的順利社會化。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交友、戀愛、擇業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會遇到挫折,由此而產生心理困擾。由於心理髮展尚未成熟,自我調節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發的情緒波動常常十分強烈,從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長。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級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最終目標――促進心理髮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健全個體,適應社會,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促進心理髮展。同時,保持對客觀社會的積極、主動地適應,實現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和諧與統一。當代大學生由於自身存在的某些弱點和侷限,常常會影響他們的適應與發展,阻礙潛力的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幫助大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發展自己,完善人格。 [2]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面臨著學習、交友、戀愛、就業、成長等種種問題,他們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才的基礎,擁有健康的身心是他們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有效方式,所以,要進一步提高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制度化的育人活動,其特定的工作範圍在心理領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為自己的立足點,才能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認可。由此,我們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初級功能――預防心理疾病,緩解心理壓力;中級功能――優化心理品質,提高調節能力;高階功能――充分開發潛能,促進人格完善。通過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和優化大學生的認知結構,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學會情緒調整的方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職責。同時,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心理髮展過程中的矛盾。
第一,有利於解決大學生閉鎖性心理與交往需要之間的矛盾。由於大學生的社會知覺和情緒體驗更關心別人和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分析別人的活動時,更多地著眼於思想、情感和個性品質,並藉助於對別人的分析來認識自己的心理品質,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與他人的區別。自己具有了特殊的不同於他人的各種生活體驗,這種思想和情感體驗,又不能輕易地向不瞭解自己的人透露,而且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強,就越來越感到自己的心理特點與別人存在著差異,使他們感到沒有知心人可以談心或傾吐真情,就把自己的內心感受隱藏起來,以致產生孤獨感,因而產生了閉鎖性心理。但是,他們又迫切期望與人交往,希望得到成人的幫助或與同齡的知心朋友交流思想、感受、願望和理想。於是,形成了一對矛盾。針一對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細心觀察大學生心理的變化,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及年齡特點,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既幫助學生度過這一特殊時期,又提升了教師的威信。
第二,有利於解決大學生求知慾和識別力之間的矛盾。大學生渴求知識,求知慾強烈,無論社會領域或自然環境領域中的一切,他們都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求究竟。但是由於辨別力低,有時分不清哪些是積極的、有益的,哪些是消極的、有害的,以致良莠不分,把錯誤的事物也接受下來。這樣就產生了求知慾強和識別力低之間的矛盾。針對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導大學生要勤學多思,增加判別力,特別是對課外讀物,要用正確的觀點,對其內容進行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幫助他們培養自制力,使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3]
第三,有利於解決大學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大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這種思維能力使大學生能從現實的具體條件出發,把自己所獲得的感性印象,抽象地、概括地反覆思考。同時,由於大學生對未來的熱烈嚮往,想象比較豐富,往往離開現實條件構想自己未來的前景,這樣,就形成一個“理想的我”。遠大的理想為大學生的生活指明奮鬥目標,但是理想與現實不一定完全相符,當他們感到達不到自己理想時,就與現實發生矛盾。如果他們對這一矛盾,不從自己本身的思想認識、智力特點考慮問題,就會把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誇大,而對現實不滿。針對這一矛盾,應該提高或降低學生的抱負水平,對抱負過高的學生,可適當降低他們的抱負水平,使他們的自我評定與現實的可能性聯絡起來;對抱負過低的學生,可適當提高他們的抱負水平,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阻力,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勇於和各種困難作鬥爭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李軍. 關於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探討[J].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2] 劉春燕. 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 2014***02***
[3] 何光耀. 談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3***01***
作者簡介:
楊瑋奇***1988-***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現為東北師範大學學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心理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