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計算機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儘管其發展尚處於萌芽階段,但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一些計算機詞彙在那時已開始產生,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XXXXX 大 學

  在職攻讀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論 文 開 題 報 告 及 工 作 計 劃 書

  學 號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學 院

  學 位 類 別 工程碩士

  學 科 領 域 計算機技術

  入 學 時 間

  指 導 教 師

  論文題目 基於Web的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開題時間 20XX年3月

  課題的經濟、生產或社會背景,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理論與實際意義及應用前景: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以手工和紙質為主的高校教師評價方式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能更好的促進高校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加快學校全面和諧發展,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程序,所以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設計一套科學合理高效簡單的教師評價標準體系並保障評價結果的公正合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調查分析當今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的背景、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和完善的措施,對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提出總體的設計思想,根據我院實際情況進行教師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總體設計,就具體的實現技術進行探討、分析和總結。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實驗法。

  根據我國教育的發展情況及我院自身的特點,研究設計基於Web的高校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既能有效的指導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又能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為以後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學位論文工作計劃

  對高職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及體系進行分析調研 20XX.01-20XX.03

  對高職教師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進行構思和總體設計 20XX.03-20XX.04

  利用ASP、資料庫 等技術開發有關的體系結構及設計 20XX.04-20XX.06

  撰寫論文 20XX.06-20XX.08

  經費、儀器裝置、圖書等情況:

  協作單位及協作內容落實情況:

  初稿完成時間 20XX.08

  定稿時間 20XX.09

  篇2:

  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體開發

  專案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樑、板、柱等,連線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5,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釋出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專案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體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式程式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程式碼來實現,

  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型別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築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 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荷載規範、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範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築抗震等設計規範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範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範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於建築物***包括一般構築物***的整個

  結構,以及組成結構的構件和基礎;適用於結構的使用階段,以及結構構件的製作、運輸與安裝等施工階段。本標準引進了現代結構可靠性設計理論,採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分析確定,即將各種影響結構可靠性的因素都視為隨機變數,使設計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統計數學的基礎上,並以主要根據統計分析確定的失效概率來度量結構的可靠性,屬於 概率設計法 ,這是設計思想上的重要演進。這也是當代國際上工程結構設計方法發展的總趨勢,而我國在設計規範***或標準***中採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是迄今為止採用最廣泛的國家。

  結構的作用效應 常見的作用效應有:

  內力。

  軸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壓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彎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內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構成的力偶矩。

  應力。如正應力、剪應力、主應力等。

  位移。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某點位變***線位移***或某線段方向的改變***角位移***。

  撓度。構件軸線或中面上某點在彎短作用平面內垂直於軸線或中面的線位移。

  變形。作用引起的結構或構件中各點間的相對位移。變形分為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

  應變:如線應變、剪應變和主應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