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教學論文

  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融入各項學科競賽的競賽大綱,通過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成立協會、定期培訓、組織參賽等方式實現 學賽結合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和創新意識,同時也對計算機專業課程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民辦高校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思考

  摘要:在當前資訊化社會和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普通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教學模式、發展方向成為制約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通過對現行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分析研究,說明了目前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機制的弊端,提出了“3+2+X”模式的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機制。

  關鍵詞:公共計算機教學;模式;培養機制

  在普通高校教學生態系統中,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機制是制約高校教學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現階段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教學呈現出一個突出的特點:“認識-重視-普及-滯後”,通過調研,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教學還有諸多不完善的情況。

  一、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教學機制存在的問題

  在資訊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由於計算機的普及,公共計算機教學對於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表面上已經完成了它“掃除文盲”的歷史使命,產生了“工具論”的觀點,在民辦高校教學生態系統中出現了不同的“季節特徵”,導致了發展不平衡現象。那麼對於公共計算機教學到底要不要發展,發展什麼,怎麼發展,仍然是大家爭論的焦點。但是無論如何爭論,我們不能否認一點,任何學科模組應該體現出教育本質的內涵。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1]在《放飛對中國教育未來的想象》的對話中談到教育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制度文化對教育的挑戰。我們幾千年來都是一種選人的制度,選人是應試的基礎,我們考各種各樣的證,教育變成了考證的機構,這是一種錯誤,如何突破呢?第二個是當代技術的挑戰,使得教育可以在家裡完成,教育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隨時隨地廉價完成,這對當下教育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第三個挑戰是僵化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挑戰,不僅是在中國,甚至是歐洲,很多教育體系也很僵化。要應對三大挑戰,首先要回答教育的根本是什麼。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一種以知識為導向,或者是說以內容為導向的。把完整的知識打成碎片,每一堂課教一個碎片,學生記知識點,老師考知識點,考完了以後忘知識點。真正的學習應該是讓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發生改變。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未來複雜的、模糊的、多變的社會,把這些隨時可以找來的知識形成一種能力,這就是教育。民辦高校的教學體系也反映出了以上的問題,當然公共計算機教育屬於學校教學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徘徊在這些弊端怪圈裡。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著的《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一書繼承了上屆教指委在2006年釋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白皮書***中“4個領域×3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結構,以及“1+X”的課程設定方案等。同時在三個方面做了重要補充:一是充實了上述知識結構的內容,形成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體系;二是提出和構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驗體系;三是基於知識體系和實驗體系,科學地描述各專業大類核心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在綱領性檔案的指導下,提出了“3+2+X”模式,來構建民辦高校公共計算機人才培養機制。

  二、兩個階段的培養過程

  根據國家層面的公共計算機教學指導性檔案,民辦高校對於公共計算機教學的規劃也會去做,但是實際執行的人才培養機制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實際執行的“過程”,“過程規劃”不能夠持續執行。在“3+2+X”模式中,我們特別強調了兩個階段的過程實施。一是通識教學結合專業特點的教育過程。對通識教育認識的誤區一直都在公共計算機教學中有明顯的體現。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一般是封閉進行的,實施過程也是獨立的。導致了與專業特點融合困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民辦高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要注意接受公共計算機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公共計算機教學方案也要主動走出去,結合專業特點。尤其強調的是結合專業特點不是教學的開頭或是結尾結合,是要在整個公共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體現動態結合。經過調研發現,在一部分經管類的專業課《管理資訊系統》授課過程中,80%-90%學生在學習後也只能理解極少數的內容,甚至不瞭解《Access資料庫》的概念和操作。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就是公共計算機通識教學與專業特點脫離帶來的後遺症。在該培養階段中,不能再搞一刀切式教學。這裡提到的公共計算機教學結合相關專業的特點,要以相關專業的角度去學習計算機知識,在教學過程要有所側重。如文史類專業應該要側重對文字、OA類軟體的使用;經管類專業要側重網路、資料處理類知識的應用。二是個性化教育過程。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學生需要掌握的計算機相關知識體系日漸龐大,所以課程體系應該是立體的網狀的,而不是線性的。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接觸多元的知識模組,多元的背景和視角“是引領教學生態化發展的關鍵”,而有效地解決方案和創新方式會因為個性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個性化教育階段知識體系,要充分建立在調研基礎上。通過對調查問卷的100份有效樣本資料分析後,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凸顯了不均衡現象,約20%的學生對於計算機並不瞭解,約40%的學生只會計算機的一般操作,約20%使用計算機解決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有20%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使用並瞭解其原理。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專案,從過程中學習各種模組知識以及跨學科的知識。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質上來說,我們敢於讓學生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我們希望學生具有能夠應用於真實生活的知識。

  三、三大課程體系

  ***一***“DAPP”日常應用型課程體系

  日常應用型課程體系要打破慣性思維束縛,主要是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本身進行處理,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根據在校專業設定情況進行剝離取捨,重新規劃出新的“興趣知識”單元,如:OS作業系統安裝維護,故障排除等。對於網路應用部分,側重網線的製作,網路搭建等。資料庫應用部分,側重實際管理系統的設計使用與維護等。

  ***二***應用拓展類課程體系

  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對近幾屆不同專業的畢業生***50人***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用人單位往往會讓員工承擔一些本專業外的計算機應用工作。經過資料分析近70%的畢業生很難勝任或不能立即勝任。公共計算機人才培養機制難辭其咎,是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部分課程設定一定要遵循客觀實際,不可脫離社會的需求,專業的特點,就業導向及學生自身的意願和興趣。

  ***三***社會認證課程體系

  根據國家、省設立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設定課程體系,這類課程的要求往往容易在主觀意識上形成應試的思維,要注意對考試目的的引導。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設定本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但是要對接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內容與社會需求。

  四、若干***X***個支撐計劃

  ***一***“多樣性”的培養計劃

  面對“有特殊興趣”、“有特殊專長的學生”,針對“兩個階段的培養過程”中的個性化培養階段,要注重該計劃的制定來幫助塑造公共計算機教學的興趣點和優勢點。在計劃中我們強化了選擇性。以學生的充分發展為核心點,尊重學生的可塑性變化,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長,尊重學生的成長意願,賦予學生更多選擇課程、選擇學習模組、選擇學習形式的權利。我們還要彰顯公共計算機教學的“專業性”,在夯實公共計算機基本能力和素質上,分別開發、開設能夠滿足學生興趣需要的課程系統和繼續提升能力的課程系統,建設既具有公共計算機教育特點又能適當融合教育多樣化專業化教學課程體系。注重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多樣性”的培養計劃要破除舊的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評價觀,改革與學生的多樣化發展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案、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公共計算機教學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益。同時,我們也很注重課程的靈活性。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利用靈活多樣的資源,創新靈活多樣的途徑,充實和豐富公共計算機教育教學形態。[4]

  ***二***公共教學課堂創新與改革計劃

  在公共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的改革創新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傳統觀念還在束縛我們的行為。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構建“教學相長”的新模式。二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主動交流、主動展示的能力,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對於公共計算機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可以採用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慕課”***、藉助移動平臺的微課等新型線上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

  ***三***公共計算機教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計劃

  公共計算機教育發展到今天,我們感到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亟待破解。例如,現有的公共計算機教學和專業課教學呈二元結構,公共課與專業課“井水”、“河水”涇渭分明,事實上很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我們認為,大學學生是一個變化和發展中的群體,可塑性很強,關鍵在於如何改變公共計算機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如何打破與專業課融合的壁壘。一方面,我們將積極探索公共計算機課程改革,將“學術性”的知識體系改為“應用性”、學以致用的模組化知識,通過“做中學”或“學中做”達到公共計算機教學和專業課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專業體驗和認知,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多樣化的公共計算機知識模組和專業課程,提高學習效率。圍繞“選擇性”構建起來的大學課程體系中的公共計算機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融通,以“應用性”為取向。

  ***四***動態多樣的考核評價計劃

  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必要手段。現在的教學評價體系還存在著大量應試教育的弊病。為了公共計算機教學能夠培養出具有理論和實踐、通識能力和專業應用結合的複合型人才,我們的評價考核計劃也必須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1.制定考核評價模式的多樣性。對於公共計算機教學,考核評價模式要強調對過程的評價,打破以往裡程碑式的端點評價模式。考核評價形式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所在專業特點,並且要與學生就業需求導向結合。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第三方評價的方法。2.制定考核評價的動態性。無論採取何種考核評價模式,最終要給出一定的結論。為了更能讓結論反向推動和促進公共計算機教學的效果,可以考慮考核結論的動態劃定。這樣有利用調動學生髮揮自主學習能力,讓整個傳統學習規律由“讓他學”變成“他要學”的轉變。動態的結論劃定也更能符合公共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來支撐“兩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例如:打破及格分值的設定,動態執行及格線。民辦高校的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機制需要逐步完善,也關係著整個教學生態系統的發展,構建的“3+2+X”模式,為民辦高校的公共計算機教學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參考。

  參考文獻:

  [1]搜狐教育.席酉民:教育的根本是將觸手可及的知識變成能力[EB/OL].

  [2]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文科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200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搜狐教育.方展畫:改革課程給中職生更多發展選擇權[EB/OL].

  範文二:計算機教學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分析

  摘要: 綜上所述,在高專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對於培養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計算機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資訊科技

  近幾年來,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不僅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為社會資訊化水平的提高帶來了巨大的前進動力,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資訊科學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此基礎之上,許多高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基本滿足了資訊化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計算機人才的就業競爭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專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如何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已經成為許多高專計算機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1“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背景下高專計算機教學思路

  當前的高專計算機教學模式主要以單一的專案教學、任務教學或者案例教學為主,儘管這些教學模式與以往的講授式教學相比,在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師資、教學裝置、教學理念等方面上。為了彌補這些不足,高專計算機教學需要將“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融入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匯入專案和任務驅動等手段,陶冶學生的品格、培養學生的技能,按照專案的實際需求,對學習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並制定出具體的評價標準,進而實現培育高素質、高技能的計算機人才的最終目標。

  2“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背景下高專計算機教學流程

  2.1第一階段:將專案任務匯入教學課堂

  將專案任務匯入計算機教學課堂不僅是第一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整個教學過程最關鍵的一個工作。教師需要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出發,讓學生對具體專案任務製作、學習和設計過程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瞭解,在教學開始階段匯入專案任務教學內容,使學生有一個確切的學習目標。

  2.2第二階段:專案任務的執行

  專案任務的執行階段常常會面臨很多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開展十分複雜,執行效果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專案任務的成敗。這一階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的內容。首先,需要進行專案分工與角色扮演,各個專案小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分工,並確定好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與需要完成的任務,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其次,需要創設情景並提出專案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習內容與專案時間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後,分組執行專案任務,教學根據每位同學的興趣愛好及自身的能力進行分組,每個組的成員之間應需要有不同能力、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在專案任務執行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優勢互補作用。

  2.3第三階段:研究和制定專案任務方案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組織組內成員討論,深入分析本組的專案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最終幫助學生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專案計劃。

  2.4第四階段:小組合作完成專案任務

  學生需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專案任務,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對專案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各個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從解決專案任務的關鍵點著手,完成專案實施工作。在專案實施的過程中進行組內的學習交流,並進一步完善專案任務學習成果。教師在這一階段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確保各小組專案任務的順利完成。

  2.5第五階段:總結討論並進行專案評價

  在順利完成專案任務後,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對自身的角色扮演以及專案完成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通過總結、報告或者主題演講等方式完成專案成果的交流。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提問,在互相提問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最後,進行專案評價,評價的形式主要包括學生的個人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種,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最終的總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專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對於培養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的計算機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匯入專案及任務驅動”教學的具體流程主要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溝通互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孫士明;劉新平;鄭秋梅;紀友芳;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05-15

  2、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張銀霞;曲偉建;鄧文新;教育探索200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