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學術論文

  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應該是促進學生 自我發展 的變化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高校應該定期更新計算機教學教材及教學內容,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更好地實現計算機教學目標。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改革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其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社會的各領域中都已經廣泛應用到計算機技術,這也導致社會對人才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是現代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已經開始意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開設了計算機專業課程。高校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基礎性的必修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向學生們傳授一些基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實際社會應用技術,能夠靈活應用計算機硬軟體。高校雖然開設了計算機教學課程,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完善。

  一、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基本上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可以簡單地瀏覽網頁、查詢資訊、搜尋資訊等,也掌握基本的辦公軟體以及作業系統知識,但是計算機應用技能並不是非常精通,很難滿足現代社會對於計算機技能的要求。目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學教材以及教學內容較為陳舊落後。

  計算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計算機的各種硬體、軟體設施以及相關的系統淘汰速度也比較快。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教材更新速度非常緩慢,教材內容以及教學內容非常陳舊,遠遠跟不上現代計算機資訊科技的發展腳步,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比如,Windows辦公軟體中的軟體,基本上每年都會更新,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講解的是03或07版,如果轉換到12版的時候,很難進行學生會無法適應,甚至覺得新版本不好用。因為計算機教材內容陳舊落後,才會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術也相對落後。

  1.2教學模式比較傳統。

  現階段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仍然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課堂上以教師為主,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就是生搬硬套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知識,簡單的重複、記憶計算機知識,並沒有自主探究知識、思考問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很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其次,教師在課堂上過於注重向學生灌輸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並沒有注重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終導致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

  二、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2.1計算機教學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應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以及技能應用於實際,因此計算機教學一定要和現代社會發展保持同步,這就要求高校計算機教學應該突出前沿性、實用性的特點。為此,高校應該縮短編寫計算機教材的週期,具體應該根據計算機新技術的發展情況而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根據國內外計算機技術創新和發展情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在完成預期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一些前沿性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瞭解、把握計算機發展動向,這樣也有利於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興趣。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查詢相關的計算機網路知識,或者也可以向學生推薦最新推出的一些軟體操作方法,這樣更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更樂於探究。鑑於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相對落後的問題,筆者建議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採用一些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如小組合作教學或者相互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們能夠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基本上都是採用分組操作方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是一個輔導作用,而學生是真正的執行者,自己負責教學任務。很多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有慾望希望嘗試新的計算機知識,學習新的軟體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比如,學習完Excel的相關內容後,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教師年齡、教師工資以及相應的計算公式,然後讓學生們計算教師的工資表,這樣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2加強計算機實踐教學。

  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想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同時要求進行大量的實踐練習,只有加強實踐操作,才可以真正達到計算機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練習機會,鼓勵學生多上機操作,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計算機實踐操作教學,不能一味地強調實踐操作,忽視理論教學,因為只有理論教學的支援,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上機操作,如果在沒有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情況下上機操作,相信大多數學生就像無頭蒼蠅,實踐操作效果較差。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以及不同專業的教學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比如,如果是計算機專業學生,要求學生不僅掌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技能要求***辦公軟體、病毒網站識別、電腦硬軟體等***,同時要求能夠自主研發程式,熟練掌握簡單的C語言。

  2.3合理調整計算機課程體系。

  計算機教學涉及到諸多領域知識,而且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將計算機教學和其他相關的學科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最後將學科和社會需求有機結合。為此,非常有必要重新整合計算機課程體系。目前的高校計算機課程體系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這也是導致計算機教學效果一直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計算機教學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合理調整程式設計類課程,因為目前的程式設計語言教學基礎就是語法體系,這樣的教學課程安排雖然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設計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但是很少涉及實際應用問題。為了保證軟體設計的創新性、多元性,重新組合的過程中應該先調整設計語言教學模式,最好是轉化成基於問題體系,加強該門課程中的編碼教學內容以及程式測試的內容,並且高效整合軟體工程課程以及程式設計課程。其次,需要調整系統類課程模板,一般高校計算機專業主要包括“作業系統”、“現有的數字邏輯”、“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計算機組成原理”等系統類課程,其中有很多課程內容有所重疊,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應該重組“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計算機組成原理”兩門課程,這樣的學習體系更加科學,使用性更強。綜上所述,高校計算機教學需要改革、創新,只有使計算機教學做到與時俱進,才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機技術人才。為此,高校應該定期更新計算機教學教材及教學內容,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更好地實現計算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專業分層次教學研究拓守恆;計算機時代2010-10-0222

  2、計算機專業虛擬實驗教學環境的改革與實踐徐紅;劉羽;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02-2021

  範文二:計算機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摘要:模擬就是利用計算機來模模擬實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通過人-機互動方式來操縱模擬模型中的引數,達到身臨其境的操作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主要通過黑板板書、口頭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承載資訊的種類、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學效果上都存在較大的侷限性。20世紀後期,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多媒體教學的展開,可以促進教學方法與教學結構的變革,甚至促進教學理論、教學思想、教學體制、教學管理的變革。

  1多媒體技術的涵義及特點

  多媒體技術是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資訊科技,它把文字、圖形、影象、聲音、視訊和動畫等資訊載體整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多媒體技術採用多種互動手段,將原本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給人以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媒體技術實質上包括了計算機軟、硬體開發技術,圖形影象處理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模擬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等眾多學科與技術。它的應用領域遍及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其產業涉及網路通訊、電子工業、計算機工業、多媒體資訊檢索與查詢、廣播電視、出版業等多個領域,特別是由於多媒體具有同時處理聲、圖、文並提供動態效果的特點,所以能極大提高教學效果,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變革和影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包括:

  1***整合性,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形、影象、音訊、視訊和動畫等媒體形式綜合在一起,並對其進行統一的採集、處理、編輯、儲存和展示。

  2***互動性,傳統的媒體只能單向的傳遞資訊內容,而採用多媒體後,人們可以主動的選擇和控制所需資訊,從而實現人機互動。

  3***動態性,多媒體裡包括了音訊、視訊、動畫這樣的動態媒體,這也正是多媒體的魅力所在。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早在20世紀80年代,教學中就已經採用了多媒體技術[1],但當時是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影等多種媒體方式,這種方式被稱為多媒體組合教學或電化教學。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並藉助於預先製作的多媒體教學軟體來開展的教學研究,這得益於90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形式越來越多樣,合作領域越來越廣泛,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應用。

  2.1多媒體課件

  採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課堂教學,這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最基本的應用方式,採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如下:第一、多媒體具有互動性的特徵,採用圖形互動的操作介面,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將單向傳授變成互動的雙向資訊交流;第二、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性;第三、它有利於解決課堂實物說明、實驗過程等受客觀環境限制的內容。筆者在計算機網路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抽象的理論知識,例如OSI的七層結構,既非常抽象,又不易找到生活例項加以類比,筆者採用了動畫手段演示資料包在OSI七層結構中傳輸的路徑及傳輸過程中資料包變化的過程,本來枯燥難懂的知識瞬間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2.2網路教學

  網路化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網路教學是多媒體教學的組織形式的又一特點,網路教學利用多媒體網路進行教學,主要是基於多媒體的雙向互動特性,人們不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既可以在網上享有大量學習資料,又可以通過網路加強交流[2]。例如,我校就建設了數字資源庫,教師在資源庫裡共享了很多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視訊教學、校內校外實踐和習題練習等,學生可以登入上去進行課後自學。還有近些年出現的微課作為新型網路學習資源備受關注,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音視訊資源,和傳統多媒體教學資源不同的是:1***一般只針對一個知識點講解,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2***一般用於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而不是傳統的照搬書本;

  3***針對的人群可以是任何人,而不是侷限於課堂教學。

  2.3模擬教育

  模擬就是利用計算機來模模擬實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通過人-機互動方式來操縱模擬模型中的引數,達到身臨其境的操作效果。例如筆者在計算機網路的教學中,網路實訓條件欠缺,網路命令的學習抽象且學生不感興趣,所以筆者利用模擬軟體模擬真實網路環境,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網路環境、學習組網、學習交換機路由器等裝置的命令設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比模擬軟體更接近真實世界的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簡稱VR***,它將多媒體技術與模擬技術結合起來,在模擬的環境中讓使用者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目前在國際上,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培訓方面表現出了很大的潛力,國外已有許多VR技術用於教育系統,例如電子模擬汽車、輪船、飛機等危險性較高的駕駛訓練,還有由計算機控制的模擬器可教授學員遊船的操作及集裝箱船隻複雜的裝卸過程。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是對教育系統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擴充套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育向模擬教育方向發展。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媒體形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效果,在現代化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其運用過程中,教育者不能一味迷信於多媒體,而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素養,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劉英魁;蘭富軍;教育與職業2009-08-11

  2.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郭銀章;徐玉斌;計算機教育2010-0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