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閱讀答案

  天時不如地利,意思是有利於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地形,該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全句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以天時地利人和論述軍事,闡明天時、地利、人和之間“人和”最重、“地利”次之、“天時”最末的關係,然則此三者之間又是緊密而不可分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天時不如地利》文章閱讀:

  ①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作品譯文

  孟子說:“有利於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地形,利於作戰的地形又比不上作戰時上下團結的人心。”  ***例如有一座城牆***周圍三裡的內城牆、七裡的外城牆,***敵人既然來***包圍並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適宜作戰的時令、氣候,但是卻沒有勝利,這正是說明有利的時令、氣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勢。

  ***又有一座城池***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士兵們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堅固銳利,糧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們拋棄了城池離開了,這是說明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時上下團結的人心。

  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依靠劃定的邊疆界線,鞏固國防不能依靠山川溪流的險峻,威懾天下不能依靠武器的銳利和盔甲的堅固。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缺少幫助達到極點,***連***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用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屬***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得道的君子有不戰鬥的時候,若進行戰爭,則必定勝利。

  詞語解釋

  天時:指適宜作戰的時令、氣候。

  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形。

  人和:得人心,上下團結。

  三裡之城:周圍三裡的城。

  環:圍。

  夫:發語詞。用於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然:這樣,而:但是。

  池:護城河。

  者……也:是因為***表原因***。

  不如:比不上。

  也:發語詞,判斷句的標誌。

  城:城牆。

  池:護城河。

  兵:武器。

  革:盔甲。

  堅:堅固。

  利:銳利,精良強大。

  米粟:糧食。

  委:拋棄。

  去:離開。

  故:所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

  固國:鞏固國防。

  溪:河。

  險:險峻。

  威:建立威信。

  寡:少。

  道:治國之道,“仁政”

  得道者: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

  失道者: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

  畔:同“叛”,背叛。

  之至:達到極點。

  順:服從。

  “故君子”二句:得道的君子有不戰之時,若進行戰爭,則必定勝利。

  必:一定,肯定。

  親戚:古代指親屬,即跟自己有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人。親,指族內;戚,指族外。

  是:這***是***,這正說明。

  郭:外城。

  必:必然。

  得:取得,得到。

  環而攻之而不勝:而,表示修飾攻。

  君子:指施行仁政的人。

  之:的。

  《天時不如地利》閱讀題:

  小題1: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_________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們在初中階段教材裡還學過他的作品有《   》。***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劃線詞的含義。***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題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B.第②和③段在論證觀點時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C.第④段運用對比論證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論述了弱者戰勝強者的治國方針和策略。

  《天時不如地利》閱讀題答案:

  小題1:***1***儒家 《王顧左右而言他》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2:***守城的士兵***拋棄了並離開了城池,這是有利於作戰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關鍵字:委去之***

  小題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