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擇題選項排除法

  新課程改革以來,高考歷史考試難度逐漸加大,尤其是選擇題失分較多,總是在兩個選項之中猶豫不決,令很多學生頭疼不已。針對這個問題,小編為大家蒐集整合了以下的高中歷史選擇題選項排除的方法,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歸納如下:

  一、排“錯”法

  即按照題目要求排除錯誤的選項,這裡的“錯”是指表述錯誤的選項,可以分成兩種情況:

  一是指與題幹意思不符合的選項,但選項本身表達的觀點沒有錯誤,而是指在題幹設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題幹意思而言的錯誤。這類選擇題的設問往往是針對某一歷史事件,要求選出關於這一歷史事件說法正確的選項,反過來只要排除說法錯誤的選項,剩下的也就是正確答案了。比如,

  下列關於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國內政局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全國各省區均已宣佈獨立B.清朝皇帝已經決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權D.袁世凱已掌握了清政府的實權

  解答這道題目,首先要明確是讓選出正確的選項,也就要排除在題幹情景下說法錯誤的選項。四個選項單獨來看都沒有錯誤,但是題幹設定的情景是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的國內政局,從時間的限定來看是1912年1月,因此要把四個選項都放到這一情景下進行排除。A.全國各省區均已宣佈獨立,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是南方十幾個省宣佈獨立,而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在清政府的控制下,所以該說法不符合題幹意思;B.清朝皇帝已經決定退位,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所以不符合;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權,武昌起義後,南方先後有十幾個省宣佈獨立,但在革命形勢發展的同時,各省立憲派和封建官僚投機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權,所以不符合;其實到這個地方,正確答案已經出來了,就是D項。1911年11月初,清政府被迫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大臣,這樣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取代了滿洲貴族的統治地位,袁世凱也就掌握了清政府的實權,所以D項符合題幹。

  二是指選項本身的說法就是錯誤的,首先就要排除。比如,

  下列關於義和團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A.從長江流域興起,發展到京津地區B.始終受到清政府的嚴厲鎮壓

  C.帶有籠統的排外的色彩D.曾在山東、直隸等地建立政權

  這道題目是要考查關於義和團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對義和團運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題幹要求選出關於義和團運動正確的表述,因此運用排“錯”法。A.從長江流域興起,發展到京津地區,這個選項的前半部分說義和團從長江流域興起,而我們都知道“義和團,起山東”,因此A項說法本身存在錯誤;B.始終受到清政府的嚴厲鎮壓,從清政府對待義和團的政策來看,先是剿滅後改為“招撫”,默許義和團為合法民團,最後又採取鎮壓政策,所以B項說義和團始終受到嚴厲鎮壓本身就是錯誤的;D.曾在山東、直隸等地建立政權,我們知道義和團運動從興起到失敗都是分散的鬥爭根本談不上建立政權的問題,所以D項的說法也不符合歷史事實,是錯誤的說法。因此,排除掉錯誤的A、B、D,剩下的C項就是正確答案了。從分析來看,義和團運動打出“扶清滅洋”的口號,不能正確區分外來文明和外來侵略,帶有盲目的排外色彩,所以正確答案是D。在這道題目中,選項A、B、D三項即使不看題幹也是錯誤的,因此可以很快的排除掉,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也就相應的提高了。

  二、排“正”法

  即按照題幹要求排除說法正確的選項,這裡的“正”是指說法正確的選項,這主要是針對要求選出說法錯誤、不正確、不準確或不符合事實一項的選擇題。要做好這類題目首先要仔細審題,切忌粗心大意。因為在這類題目中,說法正確的選項反倒是不符合題幹要求的,是“錯誤”的選項。比如,

  下列關於延安整風運動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

  B.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

  C.確立***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D.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這道題目要求選出關於延安整風運動的表述不準確的選項,因此只要排除說法正確的選項就可以得出此題的正確答案。分析:1942年,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整風運動。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其主要意義在於,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正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整風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A、B、D三項關於整風運動的說法是準確的,按照題目的要求,正確答案就是C。***思想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是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和整風運動沒有關係。

  三、排“它”法

  這裡的“它”是指與題幹意思無關的選項,也可以說是干擾性選項。排“它”法,即排除與題幹意思不相關的選項,但這類選項本身說法是正確的,只是與題乾的要求無關,通俗地說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往往這類選項的干擾性比較強,考生也容易出錯。比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的戰役是

  A.敦刻爾克戰役B.諾曼底戰役C.阿拉曼戰役D.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這道題目中,題乾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要求選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戰役。從四個選項來看,C項的阿拉蔓戰役是發生在北非戰場,與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沒有直接關係,而且從地理角度就可以直接排除;A.敦刻爾克戰役是英法軍隊撤離歐洲大陸時發生的戰役,也與開闢第二戰場沒有直接關係;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可以說是對德國法西斯作戰的第一戰場,也就談不上第一戰場的問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A、C、D三項都與題乾沒有直接關係,可以排除,剩下的B項就是正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