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色彩的角度賞析句子
每一個優美的句子都有它的語言色彩,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從色彩的角度去賞析句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的方法。歡迎閱讀與參考!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像母親的手”是比喻;又順著說它能“撫摸”,是擬人。這個句子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使用,寫出了春風像人一樣,突出了它的溫暖和柔情。
小草偷偷地從地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偷偷”、“鑽”把小草擬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樣,不期然地出現在你的面前,而且“鑽”字還透露出小草的頑強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鬧”比“叫”好,好在“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鬥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老城”本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個巧匠的妙手,給人下想象的空間。***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就必須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貼畫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寫山村風光,綠樹環抱著村莊,這是近景;郭外青山連綿,那是遠景。由近而遠,景色越來越開闊,一派清幽恬靜的氣氛。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窗子一開,撲面而來的是穀場和菜圃,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這田園風光簡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詩人告訴朋友,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間那種融洽的感情,詩人對田園的喜愛溢於言表。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人春遊西湖,從孤山寺北到賈公亭西,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雲低臨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濯洗一般。“腳”字形象寫出了雲靠近水面的情形。春天來了,西湖水漲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見早來的黃鶯爭搶著飛上向陽枝頭唱歌兒,它們還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誰家的一雙小燕子從水邊銜了泥飛回去築巢。春到西湖,鳥兒們活躍起來。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詩人看到路邊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這句詩創造了一種巨集大的意境,表現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是全詩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與綠水掩蓋不住旅途憂鬱的情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潮平”與“一帆懸”既有實景之美,也有虛景之壯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風景雖然美,但其中還是有令人不盡愉悅之處,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畢竟不是十全十美的。
“鄉書何處達?歸雁落陽邊”:如此只好把感情寄託到“鄉書”之上,真情難得還在家鄉。表達思鄉之切。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魏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確是“奇險”。體現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去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意願。“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我寄心與明朋,隨君直到夜郎西:我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將月亮人格化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作者是主張詩歌創作要有進代精神與個人獨創,反對泥古不化。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剛剛還在三峽裡穿行,兩岸所能見到的處處是崇山峻嶺,待到渡過荊門,長江江面 突然開闊,浩瀚渺茫,兩岸都是平曠的原野。這使長期生活在蜀地的詩人欣喜萬分,並迅即將這種感受寫入詩中。兩句中的第二字練得好,群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是一望無衛、地的平野。“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交換,推移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曲、幽、深”三字表現了禪院花木幽深清靜的環境,
《醉花陰》是表達懷人的情思的。試分析詞的景物、節令描寫對抒發感情所起的作用。
答:李清照的詞委婉含蓄,“半夜涼初透”的秋末季節,陰沉沉的天氣,慢慢地燃燒著的瑞腦等,都烘托出詞人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心情,“西風”則更進一步渲染了詞人的這種心情。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梨花開:以“卷地”和“白草折‘形容風勢之猛;其次寫雪,用一個”飛“字勾畫出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最後寫詩人的聯想:詩人望著披上銀妝的樹木,忽然覺得置身於大好的春光之中,彷彿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這個新奇的聯想既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以抒情開篇,再用景物作烘托,顯得搖曳金姿,大意是,雙方見面極為不易,剛見面又要分離,想到此後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更感到難捨難分;何況正值暮春,樂風無力,百花凋殘,此情此景,人何以堪?以花比喻美好年華之將逝,極力渲染了悲涼氣氛。
《南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都飽含著愛國憂思,但在格調上有所不同,試做比較分析。
《南園》的愛國憂思是與個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分不開的,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愛國憂思是與個人的愛國熱忱息息相關的。前者有些消極成分,後者的格調則是積極向上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把“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麼?
答:“悠然”寫出了作者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中,“蒸”和“撼”兩個動詞好在哪裡?
答:“蒸”顯示出洞庭湖萬物的無限生機;“撼”寫出了湖面寬闊,所勢龐大的景象。
《漢江臨眺》描寫的是怎樣的自然景象?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試著運用豐富的、你,在腦海中把這首詩轉換成一幅山水畫。
答:描寫了漢江的地理位置和浩瀚的水勢,為我們展示了江水波瀾起做、高山為霧氣籠罩而時隱時現的自然景象。
你是怎樣理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的?
答: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找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江城子 密州出獵》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又是他們的代表作,試把這兩首詞與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作比較,看看它們在內容、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答:《江城子 密州出臘》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的是打獵經歷和軍中的生活情景,或牽犬擎蒼,或沙場點兵,寫的都是豪壯之舉,“射天狼”、“了卻君王天下事”表達的都是抗敵立功的雄心壯志,風格雄渾,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陰》和晏殊的《浣沙溪》寫秋天的閨中生活和春天的園中景物,或把酒東籬,以黃花比人,或舉酒聽歌,在小徑間徘徊,生活範圍狹窄,情感抑鬱,低沉,風格委婉秀麗,與豪放詞派截然不同。
表達懷才不遇的:
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行路難》
相關練習題
從語體色彩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並仿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某個歷史人物的看法.
伏爾泰,我再說一遍,獨自一人對這個社會一切醜惡力量的大聯合,對這個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戰,他接受戰鬥.他的武器是什麼?這武器輕如和風,猛如雷電——一枝筆.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