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毛概政治課的學習論文
《毛澤東思想概論》***以下簡稱《毛概》***作為當前高校“兩課”***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毛概政治課的學習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學毛概政治課的學習全文如下:
【摘 要】筆者經過大學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學習,運用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交換理論、社會同一性理論、社會角色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來幫助大學生分析和解釋如何更好地進行毛概課的學習。
【關鍵詞】社會心理學;毛概課;學習方法
一、前言
相對於研究社會發展的社會學和研究個體發展的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是一種介於巨集觀理論和微觀理論的中觀理論,它所研究的方面是群體心理對個人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反作用,最重要的一個研究變數就是情境,情境的改變也許會使個體發生不同的認知和行為變化。在專業課和毛概課這兩種不同的情境下,我們是否會因為情境的改變,而對這兩種課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發生改變。同樣,在毛概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是不是也會受到其他人和事物影響,而對毛概課的學習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包括我們對毛概課的認知,態度,行為和價值觀等方方面面。通過社會心理學中的幾種理論,我們也許會對毛概課的學習有一個更好地認識和理解。
二、社會交換理論
霍斯曼藉助心理學和經濟學原理提出的人際關係相互作用的社會交換理論。
他認為,社會人際關係的產生源於個人對利益的需要,而個體通過不斷連結和強化的心理機制,往往會選擇與給予他最大收益的個體進行社會人際互動。
雖然這個理論嚴重的弊端在於把人的行為歸因於簡單表層的利益所驅使的。但是理論也說明了其中存在的一定關係。比如,我們的毛概課就是如此。學生在制定未來發展目標和職業規劃時,會發現一些自己所需要準備的方面和方向,比如考試排名,社會經歷,外語能力,專業資格認證等等,而我們毛概課給學生帶來的利益卻並沒有那麼多,或者說沒有那麼現實和直接,以至於學生把關注點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其他方面。所以說,學生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努力時,並且得到的回報會更多,從而產生了積極的情緒和正能量,並加強在這方面的學習行為和活動,由此進入到一個良性迴圈。反之,學生在一方面做出努力卻沒有太多回報,甚至沒有一點收益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態度,併產生一種認知和想法:“無論我做這件事是多麼的投入,都是徒勞的。”,由此進入到了一個惡性迴圈。
在本質上,基本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有慾望的,不可能萬念俱滅,所以社會交換理論的提出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學生和毛概課之間的良性互動就在於,毛概課給予學生的積極影響和學生積極反作用於毛概課的學習這雙方面長期互惠關係的保持。老師可以通過增加毛概課的學分,成績關聯入黨資格,考研分數增加比例等方式讓學生髮現毛概課對於自身未來的發展的必要性,從而使其重視毛概課並加大學習的力度,以得到更大的回報。
三、社會同一性理論***自我類化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是社會交換的雙方只是涉及單獨的個體和毛概課之間發生的關係,但是學生對待毛概課的態度並不是只取決於個人的認知和態度,還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社會同一性理論的含義就是個體對待自己的認識和自己所屬於一個群體的認識的一致性。當個體主動地或被動地加入到一個社會群體中,這個社會群體普遍的一個對待人和事物的態度,情感,行為和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植入到每個個體的態度,情感,行為和價值觀中。同樣另外一種認知理論――自我類化理論,也是提出這種類似的觀點,即個體主觀上把自己類化到一個社會群體中,與這個社會群體內部的成員同化,與社會群體外部的成員異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在現代大學生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同宿舍的幾個學生最後的考試排名基本上臨近的,這就說明了這種社會同一性理論和自我類化理論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規律性。我們毛概課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對待毛概課的態度和認知都會受到舍友,同學,朋友等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如果他人認為毛概課的學習沒有意義和價值,自己也可能受到其干擾;如果他人認為毛概課的學習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並付諸於行動和努力,則自己也會受到這種榜樣的力量的鼓舞和推動。
另外,從比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跨文化間心理特性的差異更會對中國的大學生關於毛概課的認知產生不良的消極影響。由於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其價值觀信奉的是一種個人主義,而中國的價值觀則受到集體主義的影響,所以這種傳統文化使個體根深蒂固地,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群體的影響。即使當個人同一性與社會同一性發生分歧時,最終個體也基本會被社會群體所同化。這種去個性化的本質也就是導致了中國的大學生沒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原因之一。所以,當我們面對毛概課的學習時,要儘量避免他人言語上,行為上的阻礙和干擾,因為每個人的發展歷程都是獨特的,唯一的,都需要自己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評價,以及對待他人和事物公正地評價和思考,要排除社會群體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心理。
這種社會同一性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只有當我們積極面對它,努力克服和避免其中的消極方面,充分發揮和利用其中的積極方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對待毛概課的學習可能就會有一種更好地認識。
四、社會角色理論
相比較前兩種理論,社會角色理論是一種更巨集觀的理論體系。它的核心在於,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著多方面的社會角色,這種社會角色並配有相應的地位,行為方式和態度價值觀。在這種固定的社會結構模式中,每個人都應該根據其社會角色做出相應的行為和產生相應的態度。毛概課就好比是一部戲劇,學生是演員,毛概課老師是導演,課堂環境是場景,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和規範是劇本,這部戲劇的精彩與否就在於各社會角色是否對其角色有著清晰準確的理解,以及與其他社會角色發生良性的社會互動關係。
所以,當受到一些方面的影響時,當本應該出現的角色期待沒有出現時,個體就會產生角色衝突。就好比是毛概課的學習與其它內容學習的過程中在時間和精力方面的限制所產生的矛盾,一個學生要兼備幾種社會角色,如何讓幾方面都得以兼顧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社會角色理論中,有一個積極的概念是角色創造。我覺得,角色創造是十分有必要運用到我們毛概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構建一些新的社會角色,並改善一些新的社會環境,即在毛概課上創造一些新的學習方式。講授的角色不再單單是老師,講授的方式不再單單是講義,這樣一種多方式的毛概課學習,可以讓我們用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對毛概課精髓的理解有一個全方面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激發我們學習毛概課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五、社會學習理論
在一定程度上,班杜拉的社會觀察學習理論也會對我們毛概課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就在於,對榜樣的學習和模仿,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所以說,在毛概課上,我們也可以樹立榜樣的帶頭模範作用,通過獎勵等方式讓每位同學都向榜樣的學習中,提高對待學習毛概課的熱情。
總之,從社會心理學中的幾種不同導向的理論來介紹了它們對於我們大學生學習毛概課時產生的問題及其原因,及其我們如何從根本上,內心驅動的條件下學習毛概課,希望讀者可以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沙蓮香主編.《社會心理學***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俞國良主編.《社會心理學***第二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