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知識點

  我國詩歌源遠流長,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但古代詩歌的體裁卻不外乎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歌知識彙總,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古詩歌知識彙總***一***

  詩歌分類

  按表達方式,詩歌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贈別詩、悼亡詩、愛情詩等。

  敘事詩--有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如《石壕吏》《賣碳翁》《陌上桑》《木蘭詩》,有的還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環境,如《孔雀東南飛》。

  抒情詩--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懷***即詠懷詩,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和託物言志***即詠物詩,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中以石灰自喻,表達詩人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即歌詠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詩---特點: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說理,耐人尋味,富於理趣。主要寫法: ①寓理於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繪中說理***--形象、生動、有趣

  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朱熹《觀書有感》***問君哪得清如許„„***、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淡妝濃抹總相宜***。 ②議論說理--議論與形象描寫相結合,多用比喻等修辭法。 如: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於抒情之中--抒情議論相結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注意】

  1.讀詩時要"想詩"。詩中的道理,如鹽溶於水--“體匿味存,現相無相”,要細細品味。 2.詩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來,其理趣要用辯證觀點分析詩句,“思而得之”。

  3.一般詩歌也常寓理於抒情之中--抒情議論相結合。有的詩還把議論與敘事、描寫、抒情相結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古詩歌知識彙總***二***

  怎樣鑑賞詩歌

  ***一***知人論世,瞭解詩人所處時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創作風格,更好了解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詩序和詩歌后註釋***

  如李綱《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讚頌牛不辭羸病、任勞任怨、志在眾生、唯有奉獻、別無他求的性格特點。-- “託物言志”,借詠牛來為作者言情述志。

  作者李綱是跨越兩宋的抗戰派領袖,為相時頗有政績。因為被投降派所排斥,屢次被謫。《病牛》便是他罷相後在鄂州所作詩歌。詩人疲憊不堪,卻耿耿不忘抗金報國,想著社稷,念著眾生,因此其筆下力盡筋疲、無人憐惜而不辭羸病、志在眾生的老牛即詩人形象的化身。

  詩人風格

  1.三曹--蒼涼雄健。

  2. 陶淵明--田園詩之大家。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表現不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汙反抗精神。謳歌田園風光,把美麗樸素的田園風光與黑暗汙濁的仕途生活加以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虛偽。親自參加生產勞動,接近勞動人民,歌頌勞動。在《詠荊何》、《讀山海經》中,詩人通過對古代英雄戰鬥精神的頌揚,反映了詩人自己反抗黑暗現實的思想,表現了他“金剛怒目式”的一面。說明他沒有忘懷現實,也沒有放棄他的偉大理想。

  3.陳子昂--其詩開一代詩風,其中《登幽州臺》最為出名,抒寫不遇之悲愴,蘊含自信自負,情懷壯偉,得風氣之先而不被理解之偉大孤獨。

  4.張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濃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 王昌齡--詩歌具深厚歷史感和清剛的風格,詩風雄健渾厚。

  6.高適、岑參--詩風雄渾奇拔。岑參寫邊塞風物雄奇瑰麗,寫人物豪情奔放。

  7. 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表現山水田園之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寧靜平和心境。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其山水詩既有雄渾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緻的山水畫面。更多見的是融詩情畫於一體而清逸雅緻、表現物即我、我即物的莊禪境界的山水詩。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

  8. 李白--飄逸灑脫,豪邁奔放,其詩抨擊時政,憤世嫉俗,表達懷才不遇、希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詩歌具浪漫主義色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豔,想象瑰麗而變幻莫測;樂府和歌行寫得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湧而出。其山水詩的顯著特徵是自然山水景物的個性化。有時充滿逍遙遊的精神和超塵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詩,帶有濃厚的遊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託精神,消融苦悶的處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個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 杜甫--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詩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以詩寫歷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詩人一生的生活經歷;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後代稱作“詩史”。

  10.李賀--靈心善感,詩風的憂鬱激憤。詩歌充滿青春樂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斕且組合密集。

  11. 白居易--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秦中吟》、《新樂府》,抨擊黑暗,鍼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是中唐

  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