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寶寶的智力水平

  父母作為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懂得任何提高寶寶智力水平。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提高寶寶智力水平的方法

  運動方面

  訓練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樓、拍球、跳繩、走平衡木等能力。

  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不會爬行,就不管不教,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用手推孩子爬行。

  孩子不會跳繩,可以讓孩子先練手搖的動作,然後練腿跳的動作,再練協調在一起的動作。

  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從訓練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離的東西,能擺弄物品,最後能拆裝物品等。

  孩子躺在床上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去抓東西,家長可以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學會用手去抓懸掛物。

  訓練孩子的感知覺

  新生兒已經有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反應,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看,注視、追蹤彩色的、運動的物體來訓練孩子的視覺;

  通過讓孩子尋找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聽音樂,給孩子讀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聽覺;

  通過和孩子擁抱,用粗毛巾擦身體,讓孩子翻跟頭、玩沙土、游泳等來訓練孩子的觸覺;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味豐富的色彩、聲音、氣味的刺激。

  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

  教孩子認識日常用品,掌握它們的名稱,並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識。

  例如,一星期有幾天,太陽從哪邊出來和落下,一斤有幾兩,教孩子認識時間、認路和乘車等。

  多和孩子說話和交流感情

  讓孩子多聽音樂、對話、兒歌、故事等,在娛樂中教孩子發出簡單的聲音,直到教會孩子簡單的字詞句子。

  家長要多擁抱、撫摸和逗引孩子,來訓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讓孩子與他人接觸,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單單放在一邊不管不問。

  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

  例如:吃飯、喝水、穿脫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繫鞋帶等,逐步訓練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對於七、八歲的孩子,要想提高智力水平,不能僅僅著眼於訓練學習能力;應該訓練他們的注意力、自制力、反應能力、協調性、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聽音樂能夠提高寶寶的智力水平

  也許,特定的聽音樂的方式真的能夠改善寶寶的智力水平。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華爾茲節奏的音樂,雖然對嬰兒來說很難理解,但是與父母的語音節奏類似。

  “在嬰兒時期多聽音樂,會對嬰兒的大腦發育產生積極的作用,幫助他們塑造學習能力,”該研究的作者 T. Christina Zhao 表示,她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目前尚不清楚聽音樂的時間、頻率對嬰兒智力的影響,但是,研究人員確實發現:音樂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改善寶寶言語模式的處理。

  先前的研究將這種智力改善情況稱之為“莫扎特效應”,但是如何才能發揮音樂對智力的積極影響呢?

  在該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講39名9個月大的嬰兒隨機分為實驗組***接觸音樂***與對照組。

  對照組成員主要由19名嬰兒組成。當對照組寶寶愉快地玩兒玩具的時候,實驗組寶寶們在音樂聲中度過,該研究持續了一個月。

  當研究結束一週後,所有嬰兒均接受了腦部掃描。“在嬰兒聽音樂或聽語音時,接受了大腦掃描器的掃描,在整個掃描過程中,聲音並不是連續的,”Zhao 表示。“當嬰兒聽到的聲音中斷時,那麼他們的大腦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變化,我們能夠通過腦部掃描捕捉到這種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嬰兒相比,實驗組***接觸音樂***嬰兒對語音、音樂的中斷反應更加靈敏。

  總體而言,我們發現,“嬰兒在語言的理解模式形成過程,音樂和語音確實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提高寶寶智力水平的遊戲

  1、猜拳向前進——提升孩子秩序感

  【怎麼玩】利用路上的地磚設定一條“賽道”,媽媽和孩子在起點開始猜拳,誰猜贏了就可以沿著地磚往前走一格,看最後誰最快到達終點。

  【有啥用】我們經常看到父母追著孩子餵食的現象,還有到點兒了不願上床睡覺、在公共場合不聽指揮到處亂跑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缺乏秩序感、不會自控的表現。這個小遊戲規定贏了才能走,輸了不能動,必須沿著賽道前進,不能偏離跑道亂跑,孩子懂得遵守這個遊戲的規則,就意味著孩子的秩序感得到了提升,懂得自控。以後教育孩子合理用餐、睡覺,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也就更容易完成了。

  2、編故事——提高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怎麼玩】這個小遊戲的應用範圍非常廣,媽媽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素材”,引導孩子編故事。例如,看到一隻小貓,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小貓在幹什麼?”“小貓的媽媽在哪兒?”;看見天上的飛機,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誰在坐飛機?”“他們坐飛機去哪兒”……年齡小的孩子,媽媽可以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想象和思考,而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媽媽就要鼓勵他們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從開頭、發展到結果,不管合理不合理。

  【有啥用】想象力和表達自己心中想法的能力,都是人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的孩子羞於表達、性格內向,如果你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表現得不如其他孩子一樣好奇,那媽媽就一定要儘快培養孩子的這兩種能力。引導孩子編故事,並大膽地表達出來,是提升孩子這兩方面能力的簡單方法,但前提是,媽媽本身得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夠從小貓小狗、飛機汽車之類的常見物品挖掘到對孩子而言比較有意思的點子,從而引導孩子。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因為孩子編的故事不符合常理而糾正他,甚至阻止他繼續編下去,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3、醫生病人過家家——讓孩子學會自救

  【怎麼玩】這其實是一種角色扮演類的遊戲。孩子扮演受傷者,由於跑步摔倒、用小刀割傷、開水燙傷,或者其他原因而受傷,媽媽引導孩子如何呼救和自救,例如大聲呼救、打電話通知救護車,以及自己用紗布包紮、平躺等待救援等等,然後媽媽扮演醫生前來救助孩子。

  【有啥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危險,危險也可大可小。玩這個遊戲,孩子可以根據“突如其來”的不同傷害,思考這種傷害應採用什麼方法進行處理,“對症下藥”,鍛鍊了大腦的靈活性。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孩子可以通過遊戲學會求救和自救。因為每種傷害所要求的急救方法不一樣,所以媽媽和孩子每次遊戲設定的受傷原因也最好多樣化***以常見傷害為主***,這樣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種的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角色也可以互換,讓孩子對救人和自救有更深刻的理解。

  4、剪紙——鍛鍊協調能力和想象力

  【怎麼玩】給孩子準備一些紙和一把兒童專用安全剪刀,讓孩子隨意剪。剛開始的時候,媽媽要先教孩子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當寶寶剪出不同形狀的紙片時,可以讓孩子說一說,剪的像什麼。不建議過早讓孩子使用市面上那些已經畫好了形狀的剪紙畫冊,而最好讓孩子在白紙、報紙等紙張上自由發揮。

  【有啥用】孩子的動手能力要從小培養,孩子在動手剪紙的過程中,手指關節的靈活性得到了鍛鍊。而剪紙還需要用大腦協調動作,由大腦指引孩子的小手如何剪,同時,孩子的眼睛也要看著小手是否剪錯了位置,是否需要修正等等。所以,剪紙又可以有效地鍛鍊孩子大腦與手指、手指與眼睛之間的協調能力。另一個,孩子可以隨著紙片的形狀的變化,想象出不同的事物來,所以剪紙遊戲對孩子的想象力發展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