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尊敬師長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甚至起著決定的作用。怎樣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孩子尊敬師長方法

  第一,要告訴孩子老師是他們最可親最可敬的朋友。孩子剛剛接觸老師時,隱隱約約地有些畏懼心理。這時,父母可以經常對孩子談談自己小時候是怎樣聽老師話的,老師是怎樣親切耐心地幫助自己的。當孩子提出一些疑難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他們:“關於這些,老師知道得很多,會比爸爸媽媽更好地講給你聽。”這樣,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確立老師是最可親近的朋友的觀念,他們的畏懼心理就會逐漸消失。有的家長在這一點上缺乏思考,孩子有老師了,他們以為這是請來“鎮物”了,動輒就用老師來嚇唬孩子:“哼!明天,我就找你們老師去,讓老師好好教訓教訓你!”這隻能使孩子對老師產生壞的印象,害怕老師,甚至厭惡上學。

  第二,力求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家長要主動與老師“互通情報”:孩子在校內的缺點,家長應歡迎老師指出,並督促孩子儘快改正;孩子在校外的毛病,家長應及時向老師反映,“護短”、“遮羞”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在教育孩子的步驟方法上,家長可徵求老師的指導和建議。

  第三,要正確對待老師工作中的缺點。孩子有時會和同學在背後議論對老師的意見,這有可能是老師的工作確有缺點,也可能是孩子們的看法偏頗了。家長應該勸止孩子們的背後議論,並鼓勵他們與老師當面交談。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看法,更不要當著孩子說長論短,而應該誠懇地與老師交換意見。

  教寶寶尊敬師長的故事

  1、子貢尊師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也是第一個打破貴族教育壟斷,開創私學的人。他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有名的弟子有七十二個,子貢便是其中之一。

  子貢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 一次,魯國有個大夫在人前貶低孔子,抬高子貢,剛好被子貢聽到了。他非常氣憤,絲毫不因為那人在誇自己而給他留情面,當即打了一個比方。他說,如果說每個人的才能就是一所房子,那麼老師的房子圍牆就有十多丈那麼高,屋子裡富麗堂皇,一般人沒法翻過圍牆看得到裡邊的擺設;而子貢我的房子呢,不過是隻有肩高的圍牆,一眼就可望盡。接著,他又把老師比作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可是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呀!大夫聽了這一席話,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十分慚愧。

  孔子死後,子貢悲痛萬分,在孔子墓旁住下,整整守墓六年。

  竭力維護老師的尊嚴和名聲,守護老師的遺冢***zhǒng,墳墓***,是子貢尊重老師的方法。

  2、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當時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於是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這天,他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睡著了。老師睡著了當然不便打擾,於是他們就在門外等候。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依然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啊等啊,過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一看楊時、遊酢站在外邊,臉上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再看看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了

  楊時和遊酢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後來,楊時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進步很快,終於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各地的人,也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3、張良拜師

  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在他年輕時,曾經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可是失敗了。為了躲避官府通緝,他隱姓埋名潛藏在下邳*** pī ***。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五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有些莫名其妙,但還是遵照老翁的指示,五天後天剛亮,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已呆在那裡了,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五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了五天,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五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並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祕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十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十三年,你到濟北,灸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等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

  張良高興極了,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