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養生知識

  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主要物質來源,既有充飢之功,又具有一定的治病養生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夏季食物養生常識

  營養專家提醒,大暑是一年裡最熱的節氣,極端的氣溫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會帶來種種不利,在日常飲食上也要注意科學養生。

  飲食上多吃含鉀食物

  凡是中暑的病人都有低鉀的現象,因為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正常成年人體內約含鉀150克,分佈在細胞外和細胞內,以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在炎熱的夏季,隨汗排出的除水分和鹽外,還有微量元素鉀。因此,營養專家建議,為了防止中暑,暑天應當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

  在日常膳食中,含鉀豐富的食物有大豆、紅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帶、山藥、萵苣、紫菜、西瓜、香蕉等。此外,牛奶、鯉魚、鱔魚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鉀,應經常食用,適度食用溫熱瓜果。

  日常烹飪多采用的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均屬於熱性調料,在夏季烹飪時不宜多用。據介紹,熱性調料會使人急躁,夏季氣溫高,多食用熱性調料可引起便祕、痔瘡、腸脹等,同時還會引起口角炎、咽炎、結膜炎、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食用熱性調料,會導致病情加重。

  除此之外,夏天吃堅果要適量。因為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等堅果具有使體內生熱的功能,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熱量相當於一大碗米飯。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天吃30克左右的堅果是比較適當的。而像荔枝、桂圓、桃、龍眼、番石榴、櫻桃、椰子、榴蓮、杏等溫熱性水果,夏天也不能過量食用。

  營養專家建議,暑天應該多食用西瓜、黃瓜、冬瓜、絲瓜、苦瓜和茄子等有清熱解暑功效的蔬菜瓜果。除了炒食、涼拌,還可做面碼、餃子或包子餡和餡餅。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活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如清晨早起,洗漱後在室外清靜處散步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舒展人體陽氣。

  夏季養生飲食原則

  一是宜定時。

  夏季要按時進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樣會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誘發胃病。

  二是宜清淡。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因此,夏季宜食綠豆、西瓜、蕎麥、大棗、雞肉、鴨肉、鵝肉、鯽魚、豆漿、梨等清淡食物。

  夏季飲食要注意食物結構的合理,講究搭配。細糧和粗糧要搭配好,一個星期應吃三餐粗糧;稀的與乾的要搭配好,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米飯,晚上一天吃乾飯,一天吃稀粥。葷菜與蔬菜要搭配好,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肉蝦類等葷食。

  四是宜藥粥。

  夏天不適合大補,最好少吃油膩,多吃清熱降暑的食物,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藥粥”。

  五忌生冷。

  炎炎夏季,適當吃些涼食或喝些冷飲會讓人感覺身心舒適,但是,這些食物不宜吃得太多。吃太多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更要注意。

  六是忌過飽。夏天的飲食不能過飽,尤其是晚餐更不應飽食。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強,夏季更差,吃得過飽,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

  食物的儲存方法

  一、新鮮食物的儲存

  1.蔬菜

  一般情況下蔬菜的適宜儲藏溫度在0℃— 10℃。例如黃瓜、苦瓜、豇豆和南瓜等喜溫蔬菜,適宜存放在10℃左右,不能低於8℃;絕大部分葉菜的適宜儲存溫度為0℃—2℃,通常不能低於0℃。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綠葉蔬菜必須包好放入冰箱,不要貼近冰箱內壁,避免凍傷,儲存最好不要超過三天。豆角、茄子、番茄、青椒之類可以在低溫下存4—5天。 而土豆、胡蘿蔔、洋蔥、白蘿蔔、白菜之類可以放長一些,當然最好還是放進冰箱,如果不方便,也可以放在家裡陰涼通風的地方。

  2.水果

  大部分水果需要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如果要放在室溫下,草莓和葡萄等能存一兩天,蘋果、柑橘等能儲存一週以上。而一些熱帶水果,比如香蕉、芒果等不用放進冰箱。

  3.魚和肉

  魚類和生肉存放時要事先包裝成一次能吃完的數量,放入冷凍室。海鮮類和畜禽肉類最好儘量隔離,不要散著放。

  4.米麵等主食

  米、麵粉、豆類等生的主食一般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這樣就可以不受潮,另外大米最好是放在通風散熱的地方,豆子和麵粉要密封。

  5.牛奶

  鮮牛奶***巴氏奶***保質期較短,通常在一週以內。如果開蓋了,就儘快喝完;暫時不喝就密封放冰箱冷藏,不過,最好在一天內喝完。

  超高溫殺菌奶保質期相對較長,還可以常溫儲存。不過,如果開開了,最好立即喝掉。

  二、熟食

  已經烹調過的熟食,按照食物品種的不同,儲存條件也有差異。通常情況下,米飯、饅頭、麵包等主食,如果只是短時間儲存,可以放進冰箱冷藏室。而如果存放時間超過三天,或者希望保持主食柔軟的口感,最好放入冷凍室。

  做熟的肉食,也有三類區別。

  第一,肉鬆類、肉乾類和肉脯類,以及火腿腸、罐頭等,常溫儲存即可,開封后儘快食用,沒吃完的最好放進冰箱冷藏室。

  第二,醬 滷類肉製品,比如醬肉、滷豬蹄等,需要全程冷藏,冷藏溫度在4℃以下。如果想較長時間儲存,也可冷凍,但是解凍後口感會下降。

  第三,家庭烹調的帶肉菜,比如炒肉絲、燉肉等,也需要一直放在冰箱的冷藏室,溫度保持在4℃以下。

  蔬菜做好後儘量不要留到下一頓。如果一次吃不完,又不捨得丟棄,應該在出鍋時分留出一部分,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儲存,可以存放1天。

  湯羹類儲存起來最麻煩,而許多人家常常一燉一大鍋湯。陳霞飛建議,喝湯的時候要吃多少盛多少,這樣沒有吃過的湯才更容易儲存。如果剩下的湯第二天就吃,可以加蓋儲存在冰箱冷藏室,置於4℃以下儲存。如果要過兩天後再吃,就要放入密封盒,放進冷凍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