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段。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初讀課文,感覺很溫馨,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結成一對忘年交。讓人感動,也讓人羨慕。備課前,曾注意到文章段落的劃分。現在的課堂已經不是特別強調段落劃分,但對於一些層次性很強的文章,劃分段落則更容易幫助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而分段的方式也沒有強求,只要有合理的解釋,都是可以的。本篇課文就比較適合學生分段。
為節約時間,我請了四大組分別按他們相遇的次數來分段讀,既是對課文朗讀的檢查,因為是為分段埋下伏筆。全文讀完,提出問題,為何要這樣讀?此時再讓他們默讀課文,尋找段落的共通點,答案便呼之欲出了。雖然我的介入讓段落劃分更容易,省事,但卻侷限了孩子的思維,如果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劃分,也許會有更多的方法,也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驚喜呢!
在備課時,發現文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稍加歸納,有這麼幾條:
愛因斯坦被撞,可卻主動道歉;
愛因斯坦衣衫不整,可小女孩的父親卻說他很偉大;
父親說愛因斯坦偉大,可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都說不偉大;
愛因斯坦身為一個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卻拜小女孩為師;
在教學中,我將這些矛盾點一一呈現在孩子們面前,但並有直接去解決,當所有的矛盾都出來後,丟擲統領全文思想的問題: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但偉大一詞,太過於抽象,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讓學生用自己的的話來描述心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偉大”,由孩子的口中,偉大一詞便漸漸明朗:對人類有貢獻,謙虛待人,關心別人,認真做事等等,此時再拿出那幾個矛盾點,當時的矛盾此時不正是對愛因斯坦偉大最好的寫照嗎?
到這,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經很鮮明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而文中另一人物:小女孩,則該如何去分析呢?我採取的是“你喜歡這個小女孩嗎”讓孩子進行討論。問題一出,爭議就來了,有喜歡是因為做為愛因斯坦的朋友,手把手的教導,還有她天真可愛的形象;而不喜歡則是她對愛因斯坦的不禮貌。爭到這裡,我再次把對愛因斯坦外貌描寫的句子拿出來,反覆閱讀,並思考:如果是你在大街上遇到這樣穿著的人,你會有什麼想法?通過朗讀,大家都對這樣的形象不是很滿意,因此也就能體會到小女孩說這樣話時情有可原的。此時我又追問了一句:愛因斯坦為什麼和小女孩成為好友,是什麼打動了她?孩子們已經明白,真是小女孩的天真可愛,打動了愛因斯坦。
課上完了,兩個可愛又可敬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而對於文章如何去刻畫人物的方法,老師的指導可能還有所欠缺,這將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該立足爭取的!
正是:一般人總認為自己了不起,但認為自己一般的人卻總是了不起的。永遠帶著一顆謙虛的心,這樣你才有進步的餘地!
篇二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講述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段,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直接描寫愛因斯坦語言、神態和動作的語句進行自讀體會,交流感悟,讓學生充分得自我解讀文字,擁有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感受。如:從小女孩父親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偉大,他在科學領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響。從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節。從讀者的眼中,我們讀出了更多:他謙虛、寬容、有禮貌、平易近人、誠實幽默知錯就改……
整堂課我始終圍繞“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學生認識了生活中的愛因斯坦,讓學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愛因斯坦,在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暢談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對文章的真正理解。
當然,我還抓住段首主題句聯絡上下文比照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揣摩,發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潛移默化、不動聲色地幫助學生從整體結構上把握課文,並圍繞要點內化吸收,遷移發展,讓吸收與傾吐、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整體性綜合訓練的效果。
篇三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課文寫的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段,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平凡而又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這篇課文情節簡單,語言樸實,抓住典型的生活細節,著力刻畫愛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鮮明。
一、反覆讀講,感悟人物特點。
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等,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的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直接描寫愛因斯坦語言、神態和動作的語句進行自讀體會,交流感悟,讓學生充分得自我解讀文字,擁有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感受。理解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進而感悟人物偉大而平凡的品格,和愛孩子、樂於與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突破文字難點。
二、梳理三次的“見面”,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課文之始,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小女孩和愛因斯坦見了幾次面,學生答“兩次”。見面之後,他們之間就沒有故事了嗎?不是的。孩子找到了孩子到愛因斯坦家做客的情形。由此讓學生迅速把握課文的主要環節,第一次和第二次小女孩都發現愛因斯坦衣衫不整,第三次的地點是愛因斯坦的家裡,由此小女孩看到了愛因斯坦的不擅長整理房間的一面。也正因為幾次的見面所看到的,小女孩和愛因斯坦之間結下了友誼聯盟——愛因斯坦教小女孩數學題,小女孩教愛因斯坦整理房間。
三、引領學生多角度認識人物特點。
認識一個人需要多種不同的角度嗎?在生活中,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本課學習中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小女孩父親眼中的愛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愛因斯坦”、“ 讀者眼中的愛因斯坦”,讓學生多角度地、全面地認識愛因斯坦這一人物。從小女孩父親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偉大,他在科學領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響。從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們讀出了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節。從讀者的眼中,我們讀出了更多:他謙虛、寬容、有禮貌、平易近人、誠實幽默知錯就改、熱情友好、童心未泯……透過文字,透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透過一雙雙充滿童真的眼睛,我們走近了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體會到了他的平凡中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