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投影片的設計與繪製

  繪製一套好的投影片,首先要全面設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根據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構思投影片框數,形式是靜片、動片,還是複合片,把握投影與教學的聯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材料和工具

  畫投影片的畫筆是日本進口的***12色的***油性彩色筆,筆的兩頭分別可畫出極細和較粗的線條,色彩明 朗,粘性強,水不溶解,經久不退色,用酒精和松節油可洗掉,是繪製投影片最理想的彩色筆。

  畫投影片的透明膠片,有成卷出售,用時根據需要剪裁。投影片畫面規格是18×15cm,外加寬1c m做邊框。畫好膠片後,用白色硬片紙製一個雙層外框,橫邊框4.5cm,豎邊框寬2.5cm,把膠片嵌 在紙框中間,塗上白乳膠粘牢壓實,以方便操作和保護畫面。

  二、投影片的繪製過程

  由於油性彩色粘性強和快乾的特性,不易在膠片上修改,因此首先應在畫紙上起稿,確定後再轉稿到膠片 上,用黑色或深色勾輪廓線,然後在畫面背後大膽放手著色,色彩稍微畫出線外,也不會破壞輪廓線,這種勾 線填色方法,普遍運用畫投影片,畫面豔麗,效果良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三、各類課業繪製投影片方法舉例

  1.三原色調色原理教學器旋轉片

  用三張直徑15cm的圓形透明膠片,把一二張膠片平均分成4份,分別塗上紅、黃、藍三種顏色,留下 1/4透明部分,第三張透明部分同前兩張大小相同,剩下3/4塗上不透明色彩,平時透明部分重疊,圓片 中間用一顆按鈕固定。

  使用時只要在投影器上轉動色片,能認識紅黃藍各種原色,繼續轉動上下調色片,當兩種原色重疊時,就 能在銀幕上清楚看到圖片邊緣的紅色和藍色、藍色和黃色等原色,在扇形部分出現間色之間的變化,例如紅+ 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這個原理也可把三間色調成三複色,製作方法相同。

  這種調色器簡單,操作方便,解決了以往用顏色直接調配看不到原色的不足。

  2.古詩欣賞與繪畫風景片

  古詩《小池》——“泉眼無聲借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引導學生 欣賞這首古詩時,我使用“情景教學”手段,畫了一組活動投影片,畫面上陽光燦爛,垂柳輕拂水面,池中荷 葉挺立,充滿生機。然後用抽拉片移動幾隻蜻蜓飛來,一群小魚遊過。此時又播放一首輕音樂曲《小河淌水》 論文

  音美、形美、意美,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了學校門口的小水池,使他們的聽覺、視覺、感覺一齊活動,受到了 美的薰陶,激發了他們創作慾望,畫出了一幅學校門口熟悉的“美麗的小水池”風景畫。

  3.人物表情複合片

  小學生掌握人物表情喜怒哀樂的畫法比較困難,我畫了幾張人物表情變化複合投影片,進行直觀教學。

  第一張利用重疊片,出示一幅頭像,讓學生觀察其表情與特徵,然後喜、怒、哀、樂四幅同時出現,讓學 生欣賞、分析,比較其不同表情、特點與特徵。面部表情,以眼部和口部的變化最明顯。同時要求背誦口訣: 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愁嘴向下彎眉頭皺;畫人怒瞪眼咬牙眉上豎。

  第二張利用分解複合片***簡筆畫***,在一張片子上畫出頭部輪廓,再分別在四張片子上畫上不同的五官表 情,只需移動五官表情片,出現了表情各異的頭像。要求邊看邊默記五官變化特徵,然後再默畫出來。

  4.五官位置複合片

  人物畫教學五官位置。在製片中,先映出一個正面人物頭像,然後將五官全部拉走,留一個臉形,講“三 停”,將複合片三停線合上,再拉動“眉”、“鼻”片,分別放在三等分的1/3,2/3線上,就映出了“ 髮際線至眉線=眉線至鼻底線=鼻底線至頦底線,”這樣給學生清楚地講明什麼叫三停,並掌握眉與鼻的位置 。

  然後將複合片“五眼”線合上,拉動“兩眼”片講解什麼叫“五眼”。再拉動“嘴”片,放在鼻底至頜底 1/3處,拉動“兩耳”片,放在眉線與鼻底線之間。這樣,學生對正面頭像五官位置就弄清楚了。人的顏面 五官位置有嚴格的規律性,在繪製“五官”的大小比例與在使用投影片時都必須準確,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6.運動人物***速寫***活動拼板人體片

  小學人體畫教學歷來最難,學生也最怕畫人物畫。為了上好這堂課,要求學生製作一個紙板活動人體,人 體每個關節用按鈕釘牢。

  ***1***開始用投影片映出走路、跑步、坐地的姿態,讓學生分析各部關節轉動,並用紙板活動人體拼出三 種姿態。

  ***2***要求學生憑經驗記憶拼出一個足球運動員踢足球姿勢,並拿到投影器前放映,全班同學觀看評價, 總結出一個動態優美且有力量的運動員必須符合下列三要點:肢體變化要協調,身體角度要恰當,器械位置要 合理。

  經過一系列紙板活動人體“操練”,在激昂的“運動員進行曲”音樂聲中,要求學生用記號筆畫出一個運 動員,做到先拼後畫。在15分鐘內人均畫出3個運動員,個個動態栩栩如生,全班沒有一個雷同。

  7.構圖基本知識——變化與均衡活動片

  ***1***映出4張學生平時作業構圖通病——太小、太散、太滿、太偏。讓學生當小醫生,指出毛病,提 出治方,讓學生初步認識構圖的重要性

  ***2***畫出碼頭輪船既高大又多。第一張只畫出輪船的多;第二張只畫出輪船的高大。通過比較讓學生 理解構圖要根據繪畫目的和需要而畫。

  ***3***映出三個排列一致的蘋果,學生看後說:“構圖呆板沒變化”。指名三個同學在投影器前,用事 前制好的蘋果排出有變化的構圖,達到變化有大小、前後、掩露、聚散等效果。

  ***4***映出兩個同樣蘋果,講解說:“這兩個蘋果中間的中心,兩邊‘重量’相等,叫做均衡”。“這 個構圖只均衡沒變化,顯得呆板”,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又由他們在投影前排出一幅幅有變化又均衡的構圖。 學生經過看、擺、評的鍛鍊,較快掌握“變化與均衡”的構圖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