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論文

  研究犯罪心理,可以幫助執法人員更加有效的確定可能出現的犯罪人,並且為後期,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心理援助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青年與犯罪心理》

  【摘 要】犯罪心理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違法行為的一門學科,在犯罪、偵察、審訊以及罪犯改造等過程中,研究在犯罪發生的自始至終,犯罪人心理是如何發展和變化的,以及有什麼樣的規律。青年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希望,研究青年與犯罪行為,能為有效預防犯罪,做出努力

  【關鍵詞】犯罪心理學;青年;社會

  一、犯罪心理與動機

  犯罪心理學是通過心理學原理來分析和研究與犯罪活動有關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學科。研究犯罪心理,可以幫助執法人員更加有效的確定可能出現的犯罪人,並且為後期,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心理援助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前蘇聯的刑法學理論主張,刑事責任的承擔,在客觀上必須有危害社會的行為,在主觀上行為人必須有罪過。因此,也就是說,犯罪必須有一定的心理因素為基礎。犯罪行為是依靠犯罪心理完成的,犯罪心理存在一定的犯罪動機。

  心理學上,將動機解釋為人們行為的內在驅動力。更深意義來說,就是一種需要的張力,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為了得到性滿足,而發生的強姦案,也會聽到為了解決自己窘迫的生活,而發生的盜竊搶劫案等。犯罪心理學通過整合犯罪人可能的心理動機,來確定犯罪人並且對犯罪人給予有效的幫助,分析種種看似無關的線索,將其連貫起來,推測犯罪人犯罪的原因,以及為後續的偵查工作提供幫助。

  一從低齡化犯罪增多說起

  近年來,犯罪作案人正在呈現不斷低齡化的事態,人們關注的物件也從中青年逐漸轉向更加年幼的少年兒童。前一段時間,發生在重慶的“小女孩電梯內毆打男童”事件,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女孩這種異常的暴力行為。10歲的孩子本是最天真,最淳樸的年紀,應該在父母的呵護下,有一個最善良的心。可是這個小女孩為什麼會對陌生男孩如此類似發洩式的毆打呢,有人說是因為她父親對她常常暴力對待,她只能對著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孩子來發洩憤怒怨恨的情緒,也有報道稱,其從小性格暴戾,有將狗從二樓扔下和捏死蝸牛的前例。也就是說,她的性格可能存在異常,可是並沒有引起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警覺,終於釀成這場不可挽回的後果。其原因很值得深思的,我想這並不是一例簡單的兒童犯罪問題,更多的反應出了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問題。

  ***一***兒童心理健康與犯罪心理學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犯罪心理息息相關,兒童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活動不像成年人那麼廣泛,因此他們有效處理情緒和心理問題的方式及方法也比較有限,當在學校被人欺負時,他們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所以遭到欺負,但是由於力量上的懸殊,他們又沒有辦法對欺負他們的人進行報復,負性情緒就只能壓抑在自己的內心中。當遇到比他們還要弱小的人或者動物時,就會發洩出來,效仿欺負他們的人那樣,欺負更加沒有抵抗力的生物。這是一種惡性迴圈,被欺負的人一方面認同欺負他們的人,相信強大和暴力之間的關係,於是在看到比自己弱小的人或動物面前,也施用同一法則;另一方面,他們通過施加在別人身上的暴力,來宣洩自己無法還手的情緒。

  ***二***早期經驗與低齡化犯罪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個體出生後接觸到的第一個小社會,也是伴隨人們一生髮展的重要因素。根據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早期的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人以後的性格,甚至很多的處事方式,都和童年經歷有關。所以童年對人整個一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青年犯罪心理人中,很多都是早期受到虐待,或者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導致其後來人格的異行變化。在過去,這一影響的效果往往在成年後表現出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這種可能導致犯罪的影響越來越早的表現出來,侵蝕著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為了我們社會的穩定發展,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

  ***三***有效預防低齡化犯罪

  如何才能有效可靠的預防低齡犯罪呢,我覺得首要問題是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我國的經典文學《三字經》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指出,人生來是善良的,對與那些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也是一種天性;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人出生時,心靈就像一塊白板,對任何事物均無印象。也就是說,他覺得,人心靈的可塑性是非常強大的。既然如此,教育的意義也就顯而易見了。

  我們最先接觸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意義深遠。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他們對子女基本都是言傳身教,孩子可以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學習到他們未來接觸社會的可能模式。在家庭中,孩子學到的東西,會比我們所意識到的要多很多。按照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的理論,意識是我們大腦處理資訊很少的一部分,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資訊,很多最後都進入了我們無意識層面。父母的潛移默化,比直接書本上的知識要多。他們是孩子的精神依靠,是孩子心目中偉岸形象之所在。有效預防低齡犯罪,父母的責任重大。他們應該給孩子有利的支援,讓孩子體驗到足夠的安全感,鼓勵他們的情緒宣洩,並給予有力的幫助,讓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尊重。“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家庭的未來,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二、青年犯罪與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社會和學校之間遊離。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目標和方向性的做出選擇,他們是成年人,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經營自己的社會交往,他們就像春天一樣,散發著朝氣和活力,尋找著自己的未來。但是,我們同樣知道,當今青少年犯罪,也是一個屢見不鮮的話題,馬加爵殺舍友、復旦學子投毒等,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經過選拔,來到高等學府深造的青年人才,懷有如此強烈的負性情緒,走向犯罪的道路呢,這是一個值得心理學界,犯罪學界乃至整個社會深思的問題。

  復旦醫學才子林某和馬加爵其實都是可憐的人。他們生活的自卑。兩人都是家庭條件一般的優秀人才,來到人才濟濟的大學,這和他們曾經的人生有著截然不同的反差。在學校裡,有太多衣著光鮮人,他們生活條件優越,或多或少都有點看不起馬、林這樣的貧苦孩子,家庭背景帶給他們的自卑越發影響著他們,他們被別人說,性格古怪,不願與同學交往。他們為什麼不願與同學過多的交往,恐怕是擔心別人在炫耀自己時,他們內心的自卑。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克服自卑,超越自卑才是人人格發展的動力。於是他們很努力的在學業上努力,只有學業是大家平等的起點。至於後來發生的事,恐怕是誰也不想看到的。他們也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社會對他們進行批評和指責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進行反思。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社會對青年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都是祖國未來建設發展的核心。人的健康也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大學為祖國培養的人才也應該是全面的。當遇到馬、林這樣的學生時,需要給他們以心理援助。讓他們的負性情緒,及時得到舒展,幫助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而同時,這樣的幫助也必須是平等的,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去體諒。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包容,犯罪不是一時造成的,它必然有一個長期的心理形成過程,犯罪心理的及時預防,比犯罪行為發生以後的指責和刑罰更加迫在眉睫。

  三、對社會的指導意義

  當今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而治理犯罪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犯罪與對策心理問題,不同犯罪人的心理特點,引發犯罪行為的內在心理活動,都是犯罪與司法心理學所要研究的重點。通過對各種案件和犯罪人的心理研究,可以總結出一系列犯罪人發生犯罪行為的心理規律,這對有效的預防類似案件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可複製的,犯罪人的犯罪也千差萬別,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犯罪,犯罪動機,犯罪過程,犯罪後的心理狀態,研究這些,可以為以後的破案和審判提供幫助。

  同時,研究犯罪和司法心理學,也能夠幫助犯罪人在對自己犯罪行為認識到以後的心靈重塑。人孰能無過,有了過錯不應該一棒子打死,而應該給其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個社會也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社會。犯罪人之所以犯罪,我們在痛惡其行為的同時,也要去嘗試理解他,一次錯誤不應該決定人一生的命運,尤其是對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和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犯罪與司法心理學能夠做的和需要做的還很多,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也將發揮更加廣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玫瑾.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報,2004***3***.

  [2] 羅大華.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2***.

  [3] 梅傳強.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刑事責任的心理基礎[J].現學,2003***4***.

  [4] 馬皚.心理學在司法中的作用[J].司法務實,2012***3***.

  [5] 李暉,羅大華.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再探[J].心理科學, 2008***31***.

  作者簡介:李明娟***1989- ***,女,甘肅蘭州人,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高偉***1988- ***,男,天津寶坻人,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學;李國寧***1990- ***,男,青海西寧人,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趙亮***1987- ***,男,甘肅蘭州人,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趙海燕***1990- ***,女,甘肅武威人,西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