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拔苗助長有感

  《拔苗助長》是一個成語故事。文中講述了一位農夫看著自己的禾苗長得太慢了,就把禾苗往上拔了拔,第二天一去發現禾苗都死掉了。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媽媽在備課時帶回了一個《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有趣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又讓我在欣賞的過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

  故事講了有個急性子的農民,剛插了秧,就盼望它們長得很高,他每天到地裡,什麼都不幹,就從口袋裡掏出尺子量,看看秧苗是不是長高了。一天天過去,秧苗都沒有什麼變化,他怒火沖天,心想:“秧苗長得實在太慢了,要想個辦法讓它們長得快些。”想呀想呀,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下了田,把秧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了一點兒,用尺子一量,嘿,秧苗一下子比原來高了許多。他歡歡喜喜地回到家,對老婆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不過,田裡的秧苗總算長高了不少。”老婆跟著他到田裡一看,糟了,所有的秧苗全枯萎了。老婆給了他一個大耳光。

  看完這個故事,我忍不住笑話這個農民,一點種植的常識都沒有,苗種下去,要每天澆水施肥才能長高,而且要慢慢地長,把秧苗拔高,苗的根就受傷了,怎麼還能活呢。媽媽問我:“那你平時去學習書法時不就像這個農民嗎?急匆匆地趕完,總覺得兩三次就能寫好,這樣對嗎?”我認真想了想,明白了:急於求成,方法不對,反而會壞事。我們平時做事情不能學這個農夫,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老老實實地做,要想快快完成任務,反而會做錯了。

  篇二

  說起拔苗助長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故事講述了一位農夫看著自己的禾苗長得太慢了,就把禾苗往上拔了拔,第二天一去發現禾苗都死掉了。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其實農夫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農夫的做法卻違背了自然的規律。讓我給你說說我的媽媽是怎樣“拔苗助長”的吧!

  在暑假裡,好不容易能玩兩個月了,但是媽媽又給我報了英語班、奧數班、作文班。這些班讓我本應該快樂又輕鬆的暑假變得忙碌起來。星期二、四、六上午上英語課;星期一到星期五上作文課;奧數班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唉!我都快累死了,真想把我心裡怎麼想的告訴媽媽。“媽媽,請不要再這樣了,這樣學得會不踏實,我知道您這也是為了我好,我理解您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也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您心急有時也解決不了問題,平時每天我都要上學,每星期我只能休息一天半的時間,希望您別再“拔苗助長”了。

  農夫的願望雖好,但他的做法很愚蠢。希望人們不要在犯類似這樣的錯誤,也希望我的媽媽不要把我當成拔苗助長的“禾苗”了。

  篇三

  我讀過很多成語故事,但印象最深的是《拔苗助長》。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人他希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天天到田裡去看。可是幾天過去了,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非常著急,希望想個辦法讓禾苗長得快些。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回到家裡,他高興的說:“我今天讓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的家人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第二天到田裡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這個故事比喻違反事物本身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這樣的。比如學習,我們應該堅持每天要讀課文,背課文,寫毛筆字,背單詞,聽英語磁帶,這樣學習才能有進步。又比如鍛鍊身體,應該長期堅持,不可操之過急,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篇四

  《拔苗助長》是我國著名的成語故事之一。它的主要內容就是說,宋國的一個農夫,為了使自家種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將禾苗連根拔起,而農夫聰明反被聰明誤——禾苗全死了。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然而,在生活中,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也常常發生著“拔苗助長”的歷史笑話。例如,有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小孩能夠在班級中出類拔萃,更高人一等,而採取了“灌鴨子”式的教育方式。他們往往會殘忍地剝奪孩子們玩的權利,而買來一大堆令人看了就頭疼的習題冊,讓孩子鑽進“題堆”裡拼命地寫個不停,或讓孩子參加培優班什麼的。而這樣培育出來的,往往並不是社會所需的棟樑之材,而是一個十足的“書呆子”!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如果要說,我與她比哪個的童年更快樂,那麼,回答肯定是我。因為,我不必為那些課外的練習冊而煩惱。而我的那位朋友呢?她的童年裡卻全都是做之不盡的課外習題與上之不盡的補習班。她自己都坦白地承認:“這些千篇一律的習題,只會使我越做越傻,不會有什麼很好的效果。而這些補習班就更沒有必要上了。上課時我都聽明白了,如果再上補習班純粹就是浪費時間!”我想,這,不就是那些正被“拔苗助長”的孩子們的心聲嗎?可又有哪位家長去認真地傾聽呢?

  我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記住《拔苗助長》所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