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第六集拍蠅懲貪心得體會
觀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六集《拍蠅懲貪》大家有什麼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永遠在路上》“拍蠅懲貪”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20161到8集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彙總
篇1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視熱潮。昔日權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鏡頭前痛陳自己的貪腐心跡,這樣的畫面,令不少觀眾直呼震撼。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物件化的新媒體時代,一部傳統的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廣泛的注意力,成為輿論熱議話題?仔細推究,除了作品本身採訪紮實、案例典型、故事鮮活,呈現了多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現身說法等因素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專題片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懲治貪腐為主題線索,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擊中了反對腐敗的社會心理。
專題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貪腐細節,可說是觸目驚心。白恩培任雲南省委書記期間,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資、地產開發等專案搞權錢交易,結果光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周本順一邊對河北幹部提出廉潔“四清”等要求,一邊卻熱衷結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臺等方式肆意斂財、為子牟利,同時個人生活奢靡享樂,竟然還配有專職照看寵物的保姆。凡此種種,直觀展現了腐敗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貪似火,無制則燎原”的樸素道理。
“我自己腐敗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夠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在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執政實踐當中,思想變化了,走到這一步,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轅北轍”……從白恩培、周本順到李春城,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高階領導幹部,他們在落馬後所作的懺悔不可謂不真誠。然而,無論怎樣反思,都無法彌補人生留下的遺憾,更無法挽回給黨的事業帶來的損失。事實表明,領導幹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放鬆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胞吞噬,淪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黨的以來,中央懲治貪腐毫不手軟,正風肅紀久久為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力反腐、剛性執紀,證明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是空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現實中,仍有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三觀”損毀、價值錯亂、行為失範。有的人一味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講的是理想信仰,實際上卻是“雙面人”;有的人貪圖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有半點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為一己之私不惜多貪多佔,屢屢觸碰黨紀國法的“紅線”。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蘇榮等人落馬後的幡然悔悟,相信會有很深的觸動。
反腐敗是一場攸關執政黨前途命運的持久戰,是“絕不能輸”的價值觀較量。觀察梳理近年來中央紀委對違法違紀黨員幹部的通報,“理想信念喪失”往往被置於“嚴重違法違紀”之前,是首先需要強調的問題。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當此之時,全面深化改革風潮已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漸行漸近。以長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難預見,隨著八集專題片的陸續播出,“全民追劇”的現象將會持續。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正如李春城在專題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這樣的“金句”,又何嘗不是對每一位黨員幹部的深刻警醒?
篇2
專題片分八集講述了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從而贏得黨心民心。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辦案人員、專家學者講述和分析,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
市紀委網路室的魏永堃第一時間把專題片播放資訊發到朋友圈;市紀委宣傳部的甘麗說,片中提到的“對於黨員幹部,廉潔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最大的平安”“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時刻都不能放鬆”等精練的話語值得每個黨員幹部學習和深思。
雲巖區城管局紀委書記吳永軍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擁護,後果不可想象。黨的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甚至黨的生死存亡。”
南明區紀委周進文說:“專題片讓腐敗分子現身說法、表達深切的懺悔,讓廣大老百姓看到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
息烽縣流長鄉紀委書記王濟芳說:“專題片使我深受教育。作為一名普通紀檢監察幹部,我深感工作平凡但是責任重大。”
開陽縣監察局副局長廖國英說:“紀檢監察幹部肩負著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職責,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和核心意識,做為民、務實、清廉的表率。”
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振奮精神、凝心聚力,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恆加強作風建設,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努力做到忠誠乾淨擔當,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篇3
近年來,黨中央反腐敗保持高壓態勢,力度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取得碩果累累,贏得老百姓一片贊聲。但是,一些基層“蠅腐”現象也屢屢被曝光,群眾深受其害,反映甚是強烈。
“蠅腐”多發易發,量大面廣,往往遊走在政策邊緣,更多時候是一些“小動作”“潛規則”,相比較“老虎”的大貪巨腐,“蠅腐”一般涉及群體小,涉及資金少,容易被“忽視”,因而更具隱蔽性;而在事情被揭發後,因涉事群眾大都是“熟人”,甚至沾親帶故,再加上“中間人”出面說情,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回旋餘地大,變相的助長了“蠅腐”的囂張氣焰;即使相關部門追查下來,一般也會因其影響和危害範圍小,“情節較輕”,給予的懲戒力度不大,難以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仔細分析“蠅腐”現象就會發現,一些“小官”“小幹部”正是因為“小事不慎、小節不懼、小錯不改”才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釀成大錯。比如,一些村幹部見好處就想“分一杯羹”,雁過拔毛,在低保等扶持救助資金上“吃拿卡要”、優親厚友;在落實涉農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透明、不民主,漠視群眾感受,搞官僚主義,總想“顯顯威風”;甚至與當地“惡霸”勾結,欺壓百姓,橫行鄉里。任由其發展,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演變為“小官大貪”。
“蠅腐”一旦蔓延成患,其害不亞於“虎貪”。正如所說,“相對於‘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叫的‘蠅貪’感受更真切。”“‘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所以,必須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遏制“蠅腐”蔓延勢頭,要露頭就打,治理“蠅腐”也要借鑑“打虎”的經驗和做法,加大懲戒力度,決不姑息縱容,將制度的籠子織得更細更密。
禍患常積於忽微,小不治則亂大局。王岐山同志強調,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要抓早抓小,對存在的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置,防止釀成大禍。治理“蠅腐”還需正本清源,懲防並用。一要發動群眾積極提供線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合力,不留死角盲區;二要進一步夯實責任,嚴肅追責問責,在落實和監督上下功夫;三要防微杜漸,著眼抓早抓小,立足抓常抓長,早發現早治療,持之以恆不鬆緊;四要增強基層幹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健全“不敢腐”“不能腐”的機制,營造“不想腐”的政治生態。
治理“蠅腐”還需領導幹部要帶好頭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也要發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久久為功,莫要縱容“蠅腐”,以至為禍似“虎”。既“打虎”,也“拍蠅”,其力不減,其勢不變,才能讓老百姓看見反腐成效,群眾才能真心擁護。
篇4
“要有靜氣、不颳風,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王岐山這番表態,無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還要接著幹、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恆古不變的真理。就當下來講,最不得民心的,莫過於幹部的貪汙腐敗。因此,持之以恆抓好紀律和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正是順民意得民心之舉。
自以來,打虎拍蠅已漸成常態。但是,社會上也冒出了一些不適時宜的聲音。有的領導覺得,反腐打擊過多,該停一停了;有的幹部認為,反腐影響經濟,該鬆一鬆了。在這些雜音的干擾下,甚至群眾也在觀望,擔心反腐會不會真的變成一陣風。
必須得承認,官員的上述論調也許是別有用心,但群眾的上述顧慮確是直陳時弊。畢竟,在反腐問題上,部分地方的黨委頭頭和紀委幹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心理。他們或礙於情面或怕牽連自己,對腐敗行為睜隻眼閉隻眼;或迫於壓力或怕得罪他人,辦案不行抹案在行。
欣慰的是,在這場反腐風暴中, 中央不僅在說給各級聽,而且在做給各地看。不論是常規巡視不留死角還是專項巡視重點突破,不論是65名省部級官員被查還是30位軍級老虎被打,都以大快人心的實際行動表明,誓要跟腐敗分子“死磕”到底。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這是新一屆中央亮明的反腐態度。跟上中央的反腐節拍,各級地方黨委和紀委一定要明白:若想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就應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要顧忌牽扯多,只有清除這些變節失色之流,才能永葆我黨的純潔性;不要害怕得罪人,只有嚴懲這些腐化墮落之徒,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擁護。
反腐永遠在路上,必須一級壓著一級幹;反腐只有進行時,必須一屆接著一屆反。否則,反腐如果動搖了決心,那輸掉的可決不止一場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