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六月隨筆

  如何讓大班的小朋友健康成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裡。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樣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潛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裡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個性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必須要留意,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理想,自我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最後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就應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就應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群眾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二:讓孩子們做遊戲的主人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理論層面上,我們都懂得“幼兒教育要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選取遊戲”。但是,一向以來,孩子們的遊戲都是我們規劃好的,似乎離真正的自主相差太遠。開學以來,園領導們率先進行自主遊戲改革,在晨間鍛鍊活動和區域活動中,逐步實現了讓孩子們自主選取遊戲材料、自主建構遊戲情節和資料,我們也在此引導下開始了自主遊戲的探索。

  在園裡實施自主遊戲的這段時光裡,我發現孩子們遊戲時快樂的身影、創意的行為表現越來越多了;玩區域遊戲時更加專注安靜了;晨間鍛鍊時比以前來的更早了……。在指導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幼兒園自主性遊戲有了一些理解。

  首先,在遊戲觀念上,教師應做自主遊戲的支持者。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師掌控遊戲”的狀況,尊重幼兒個體的獨立性以及自由選取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我們能夠透過帶給幼兒自主遊戲的環境條件和遊戲材料,支援幼兒自我要選取玩什麼、在哪裡玩、和誰一齊玩,從而激發幼兒的遊戲熱情,投入遊戲的主題意識。

  其次,在材料帶給上,應多帶給自然性、半成品的遊戲材料,且新舊玩具和材料之間應持續必須的比例。孩子與自然界的聯絡極為緊密,自然的材料總能引起他們的遊戲興趣,半成品的材料也總能引起他們富有創造性的遊戲構思,從而激發幼兒豐富的遊戲行為。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和幼兒一齊採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資源,如各種石塊、貝殼,木塊、各種樹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充分利用幼兒對這些材料的興趣,啟發幼兒利用各種材料進行不一樣的探索。此外,要經常注意持續新舊玩具和材料的適當的動態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讓幼兒帶著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過的玩具和材料,持續地發現、探索、遊戲;另一方面,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動態性的遊戲過程,能夠及時呈現新的更復雜的玩具和材料,以豐富幼兒的遊戲情節和資料,鼓勵不一樣層次、不一樣需要的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獲得社會感和認知水平的提高。

  自主遊戲實現了“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在遊戲中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

  三:孩子變得愛舉手了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用心舉手發言並且思維活躍的就那麼幾個孩子,像張心瑜、王子嘉、劉晨嘯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貌。為什麼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從而使得思緒遊離與活動之外;或者是即使明白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光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並隨後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格格、寧寧等孩子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並及時對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翔翔、一為這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忙他們將注意力及時引回來。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儘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忙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用心舉手發言的孩子獎以社會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發孩子們透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願望。

  經過了一段時光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班級裡用心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隻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期望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