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社會熱點時評

  公務員申論考試結合實際,貼近社會,它考察考生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多關注社會熱點,是申論複習備考的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各位考生閱讀學習。

  :產業扶貧

  對市場機遇的敏感、“能人”的帶動、政策的及時跟進,以及產業規模的適時培育,都可以作為產業脫貧的普遍經驗予以推廣

  “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日前在安徽考察時強調,產業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創新完善。這一要求為進入決勝階段的扶貧攻堅工作指明瞭方向。

  做好產業扶貧工作,關鍵在於各地找準自身定位,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創新完善。以往,在基層採訪扶貧工作中,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資本下不來”“農民不動彈”,以及“沒規模、沒市場”,等等。矛盾與問題雖然五花八門,但背後的成因卻有著相似性,那就是對自身定位的不清晰。看到周邊縣鄉靠某個專案脫貧致富了,便不考慮自身特點,一擁而上,結果造成極大的浪費。

  民間有句大白話:“一團亂麻,找出線頭”。對於產業扶貧而言,這個線頭就是基於精準定位的產業與專案。以專案帶動,形成品牌與規模,激發農民的致富內生動力,才能對資本、人才產生吸引力,形成“窮人看能人、能人盯專案、專案貼市場、市場引資本”的良性迴圈。比如,陝西戶縣東韓村的農民畫,脫胎於刺繡、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從少數人創作到家家戶戶執起畫筆,從民間行為到政府專項支援,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與醞釀,成為響亮的農民畫品牌。如今僅僅在東韓村,創作農民畫的家庭年毛收入就有數十萬元。

  事實上,類似東韓村的故事還有不少。比如筆者採訪過的寧夏固原彭陽縣陳溝村,該村曾是個貧困村,藉著生態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苗木產業,從幾個人的小打小鬧到全村跟著學,再到如今發展多元化經濟林產業,不僅僅實現了脫貧致富,還湧現出不少科技能手、土專家。這些地方的產業脫貧經歷告訴人們,脫貧致富的路徑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對市場機遇的敏感、“能人”的帶動、政策的及時跟進,以及產業規模的適時培育,都可以作為產業脫貧的普遍經驗予以推廣。

  產業扶貧,關鍵在精準定位,難度也在精準定位。如何“嗅出”根植於這片土地上的特色與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這就需要深入本地農村實際,進行深度市場調研,否則只會形成盲目跟風之勢,與扶貧初衷相背離,最終“一哄而上、一拍而散”。動不動就喊出“百萬畝、十萬頭”口號的豐滿理想,往往會遭遇現實的骨感。而一旦實現了產業的精準定位,就要在基礎設施上舍得投入,在技能培養上深耕細作,在資本引導、龍頭企業培養、知識人才下鄉等方面,加大機制創新力度,整合資源,科學規劃,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形成具備競爭力的市場品牌,讓貧困者不僅僅實現脫貧,更能夠致富。

  實現精準的產業扶貧,更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寧夏鹽池縣的灘羊產業,經過十餘年發展,已經大名鼎鼎。該縣以特色灘羊產業為抓手,從2004年開始打造高階羊肉產業,連續多年出臺“灘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推動金融、產業、人才下鄉,實現扶貧目標。如今,瞅準高階市場的灘羊肉,一公斤價格近400元,灘羊的品牌價值高達68.9億元,民間資本也慕名而來,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只要繼續細化與推動,何愁貧困者不摘帽?

  “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實現精準產業定位,以精度來推動力度,是扶貧工作千頭萬緒中的關鍵抓手,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更是真心、細心、耐心與決心。

  :網紅經濟

  正因為網紅的一舉一動和無數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體驗”息息相關,決定了人們不能僅僅將其作為一種商業模式,還應作為需要引導和規範的社會文化現象

  “我未來的理想是當網紅。”面對“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的問題,一位小學三年級女生的回答讓家長瞠目結舌。顯然,“網紅”這一近年來的流行現象不僅和網際網路經濟掛上了鉤,還影響著很多青少年,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如何面對孩子們的這一“理想”,不僅讓家長躊躇,也在測試主流文化的迴應能力。

  孩子們的理想大多是單純的,網紅之所以成為他們羨慕的物件,無非是粉絲眾多、收入頗豐,而且似乎沒什麼門檻。北京多所小學的抽樣調查顯示,有八成小學生希望成為網紅,一些家長甚至為孩子報了“網紅培訓班”。然而與此同時,一些網紅的表現卻令家長們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甚至還有一些少兒不宜的淫穢色情內容。如果任由這類內容主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將是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文化的失敗,也是成年人社會的失職。

  網紅作為網際網路文化的產物,從一開始就有著草根化、粉絲化的特點。他們最早是一類網路名人,或者熱點新聞的主角,其中不乏勵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師”等。然而,隨著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絲,一些商業公司從中嗅到商機,靠炒作、製造話題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開啟了一個泥沙俱下的“網紅2.0”時代。目前這一輪則可以稱為“網紅3.0”時代,與之前單靠“顏值”“出位”“打擦邊球”等走紅模式相比,這一輪網紅經濟在內容策劃上更加精準,粉絲運營更加商業化,網紅本身的形象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網紅之所以能夠開啟一種網際網路經濟模式,有其深厚的社會心理基礎,那就是“心理喚起”,或者說網民的自我認同。在網紅們和粉絲之間,有著某種微妙而又息息相關的情感體驗。當眾多粉絲看到自己所認同的網路偶像日益走紅,粉絲數量噌噌上漲,那種巨大的心理滿足感足以讓他們傾囊相助,紛紛“打賞”。比如,某網紅在自己的公眾號推薦一個單價1500元的砧板,10分鐘就銷售了1.5萬個,超過該產品在全亞洲一年的銷量。如果說,傳統媒體主要靠讀者付費和客戶廣告來維繫內容生產,那麼今天的網紅自媒體則以使用者體驗來維持。“體驗”正在成為網紅經濟形態中最惹人注目的現象。

  正因為網紅的一舉一動和無數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體驗”息息相關,決定了人們不能僅僅將其作為一種商業模式,還應作為需要引導和規範的社會文化現象。移動互聯時代,影響力越大,社會責任越大。尤其是考慮到那些關注網紅且深受影響的青少年,網紅經濟更應有益於世道人心。從公眾的角度,網紅就是那些通過網路走紅的人。既是能在自身的專長領域發揮到極致的草根達人,比如通過寫作成名的當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人,也有憑藉爆料隱私、行為出格、裝萌邀寵走紅的各色人等。甄別良莠、擇其善者而從之,應該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意識。

  網際網路的興起蕩平了傳統社會的成名壁壘,創造了成為公眾人物的平等機會,使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獨特的才能獲取關注度和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中,網紅需要善意運用自身影響力、主動維護社會公序良俗,讓網紅經濟真正成為創業創新時代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