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熱點時評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過程中,申論科目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科目,需要考生重視公務員申論備考。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申論備考有所幫助。

  :小區停車費不能一放就漲

  熱點材料:

  2016年3月有媒體報道,北京放開小區停車收費政府定價後,某小區的停車費由每月150元暴漲至500元,甚至還有小區漲價到1000元。早在去年,廣州市小區停車費放開後,小區內停車費“一夜翻番”就引發一些小區業主激烈抗議。“買得起、停不起、傷不起”,漲價背後的公眾普遍性焦慮值得關注。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時評:終結“校園網貸”需精細監管

  熱點時評:

  [停車費放開的目的]

  “住宅小區停車服務”不再實行政府定價,改為市場定價。這一價格改革的初衷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相關服務行業發展”,這無疑值得肯定。也就是說,價格放開後,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來建設、經營停車場,既有望緩解“停車難”問題,又可通過市場競爭促使價格迴歸合理水平。

  從經濟學角度看,政府放開價格管制,有利於“摸到”均衡價格,讓停車位顯現真實價值。長期來看,將有利於通過市場機制改善小區停車服務供需與服務水平。放開業主共有車位停車收費,改變了小區業主被動接受服務和收費的狀況,將停車服務經營者和收費標準的選擇權交還給全體業主,有利於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放開小區停車服務價格,在改革方向上並沒有錯。

  [存在的問題]

  良好的初衷遭遇到了一個現實問題,這個問題緣於小區停車的特殊性:人們住在哪個小區,一般就在哪個小區停車,購買停車服務時不大可能“貨比三家”,即沒有太大選擇餘地。這樣,小區停車位就形成了一種“自然壟斷”,隔壁街區縱然有較便宜的停車場***位***,業主們往往也被迫接受本小區停車位的高價,開發商和物業因此有了漲價的底氣——說是市場定價,但市場競爭並不存在,業主們沒有充分的選擇權,於是變成了壟斷者單方面定價。

  這就是小區停車費“一放就亂”的癥結所在。眾所周知,在壟斷領域是不適宜實行市場定價的,因為壟斷領域缺乏競爭,無法“隨行就市”,當壟斷者有權自主定價,必然導致不公平交易。所以,我們看到,在壟斷領域一般都實行政府定價,比如水、電、氣、油乃至公路收費等,皆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看,放開住宅小區停車價格,在一個具有壟斷性質的領域實行市場定價,這正是各種矛盾糾紛的根源。小區停車服務不具備競爭條件,不具備完全的市場屬性,取消政府定價未必能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反而會導致廣大業主的權益受到損害。

  :以營改增釋放經濟活力

  熱點材料:

  早春4月,營改增氛圍漸濃,從財政到稅務部門,從中央到地方,正為打通營改增的“最後一公里”展開倒計時準備——距5月1日開始的、在所有行業和全國範圍推開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已到了最後攻堅時段。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全面推行營改增之後,營業稅將淡出歷史舞臺,增值稅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稅種。此次營改增,在推動財稅體制改革之外,還有著更廣闊的意義——以減稅的“放水養魚”效應,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熱點時評:

  巨集觀上看,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要想保持住穩中向好的勢頭,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更加有力。從實施路徑看,要麼是更大規模的增支,要麼是更大力度的減稅。今年我國增加了5600億元財政赤字,為大規模減稅提供了空間。而全面推進營改增,正是落實減稅措施的重要突破口。

  微觀上看,一般生產型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面臨著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和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的雙重擠壓,生存比較艱難。成本上升表現為多個方面:一是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二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三是企業的稅收負擔較重。從激發微觀經濟活力的角度講,降成本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而減稅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根據歷史經驗,我們有理由對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減稅效果,抱以樂觀的期待。我國的營改增試點於2012年在上海開始,取得一定經驗後逐步推開。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剛開始試點時會有一些行業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後經逐步探索完善,營改增的減稅效果開始顯現。據財稅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底,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企業負擔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營改增的減稅效應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面推行營改增,還能形成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效應。國務院日前就全面實施營改增召開的座談會指出,這次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這可以有力促進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製造業升級。可以說,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訊號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 “助推器”;既是當前的讓利,更是在培育未來的“新動能”。是用當前的“減法”為未來做“加法”。

  全面推行營改增,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增大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創新創業的主體是企業和個人,降低他們的稅收負擔,可以釋放出技術創新的活力和動力。這步棋下好了,實體經濟就會“活”起來,經濟發展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並實現良性迴圈。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各級政府財政收支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減稅降負的積極性,有些地區甚至存在徵收過頭稅的現象,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這些認識和做法其實非常短視。稅收政策是天然的穩定器和安全閥,具有逆週期調節的作用,削峰填谷方可換來持續穩定。減稅降負,放水養魚,值得大家細細思量。

  不過,全面推行營改增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涉及複雜的調整,具體執行時應注重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處理好中央和地方增值稅分成比例等細節性問題。身處營改增第一線的政府職能部門,只有毫不走樣地落實這項惠民政策,努力讓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確保改革後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