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社會時事新聞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科目是重要的科目,想要考好申論就要多關注社會熱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閱讀。
:狀元熱降溫須釜底抽薪
讓“狀元熱”降溫,不能揚湯止沸,必須釜底抽薪。鑑於以往的治理經驗,僅有口頭強調不準“炒作高考狀元”難以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還必須嚴肅問責,才能讓“狀元熱”不再具有花樣翻新的抗體。
日前,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佈。儘管教育行政部門年年要求不炒作高考狀元,但狀元仍成為學校、教輔機構、企業家爭相追捧的香餑餑,慶功宴、頒獎會、商業活動等“狀元秀”還是絡繹不絕。一些企業、機構、學校甚至“傍狀元”來打廣告、爭人氣、提高知名度,“狀元熱”依然高燒不退***6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狀元熱”如此瘋狂,究其根源,最直接的在於高考狀元成功背後的巨大商業價值。高考狀元一旦與商業價值聯姻,便立刻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商家追捧的香餑餑。有強烈的需求,自然就有廣闊的市場。在令人誘惑的利益面前,以逐利為目標的商家往往會使出渾身解數,冠有“狀元頭銜”的各種衍生產品便應運而生,高考狀元也從一個教育產物,演變為一種擁有完整利益鏈條的“狀元經濟”。在高考狀元這個龐大的利益鏈條中,不少商家都賺得盆滿缽滿。因此,只要條件和環境一旦具備,他們就會各盡所能,讓“狀元經濟”薪火傳承。
同時,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也為“狀元熱”拾柴添焰。儘管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衡量一個學校的教學是否成功,高考狀元在目前仍是很吃香的“金字招牌”。面對家長期盼孩子進入優質學校就讀的渴求,許多名校為了保持教育資源優勢,以便未來招收到更優質的生源,甘願放下身段,“默契”地迎合商家對高考狀元的炒作。
此外,地方政績考核的錯誤導向,是“狀元熱”久燒不退的又一重要因素。毋庸置疑,高考狀元不僅僅是評價教師和學校的依據,而且也是一些地方政績考核的重要標準。在一些地方官員看來,高考狀元與地方GDP相似,是成色十足的政績,理當對此不遺餘力地宣傳和獎勵,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頻頻重獎高考狀元,其實質根源即在於此。
“狀元熱”商業化的扭曲和異化,顯然背離了基本的教育價值,完全有必要讓其降溫。儘管我們不否認高考狀元在學習方面自有獨特之處,他們的學習策略或心得確實能夠對他人起到勵志作用,但過分地炒作,以功利的態度來看待高考狀元的成功,則是捨本逐末的下下策,實不可取。
讓“狀元熱”降溫,不能揚湯止沸,必須釜底抽薪。鑑於以往的治理經驗,僅有口頭強調不準“炒作高考狀元”難以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還必須嚴肅問責,才能讓“狀元熱”不再具有花樣翻新的抗體。
另一方面,必須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校際、區域和城鄉的差距,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難題,才能有效剷除“狀元熱”的滋生土壤。這其中的關鍵,是政府不能缺位,尤其是在當下素質教育仍流於形式的現狀下,政府更應該擔當起打破教育功利主義桎梏的改革重任,從根子上改變“唯分數論”的教育生態。如此,“生生不息”的“狀元熱”,才能不再瘋狂。這是治本之策,須臾不得放棄。
:請把醫改制度檢驗權交給患者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價格司司長施子海6月28日透露,《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即將印發。這意味著,國家層面新一輪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啟動,各地或開始逐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不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並不簡單等同於醫療服務價格漲價:一是保證改革後醫院總收入不降低;二是保證公眾總體就醫負擔不增加。具體來說就是部分手術、中醫將漲價,大型裝置檢查將降價。***6月29日《南方都市報》***
這次醫改動靜相當大,可以說是要動一次大手術。這個醫改方案馬上就要推行了,可是醫改的成功與否,能夠進行檢驗評價的不會是醫院,不會是監管部門,永遠只能是患者。也就是說檢驗的標準只能有一個:看病的費用是不是少了?
按照這次醫改的總體思路來看,其目的也是很明確的。第一個目標是保證醫改之後醫院總體收入不降低。第二個目標就是保證公眾總體就醫負擔不增加。那麼,這種醫改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也就應該是“患者的總體看病費用沒有減少”。在這次醫改實施之前,福建省也進行了醫改,當初他們提出的口號是“醫改之後患者總體費用不增加”。可以說,當初這樣的口號就被市民廣泛質疑:患者總體費用不增加,改與不改還有啥意義?
但是,在監管部門看來,這樣的醫改是“很有意義”的。為了維繫這次醫改的“醫院總體收入不降低”目標,他們實施了這樣的辦法:提高手術的價格,提高中醫的價格,降低儀器檢查的費用。表面上看,把該提高的提高,把該降低的降低,不就是積極作為嗎?而實際上,患者考慮的是整體看病的價格是不是便宜了,是不是能看得起病了。是不是今後遇到疾病的時候不再出現“小病忍,大病挨,快死才往醫院抬”。當醫院的總體收入不能降低的時候,這種價格的調整更像是玩魔術。儀器檢查的費用是降低了,可是看病的價格並沒有降低。
有關部門似乎忘記了公眾一次次推動醫改的本意了。大家為何對醫改抱有很高的期待?這是因為看病太貴了,這是因為高額的費用逼出了“自制透析機的青年”、“自學本草綱目的媽媽”、“自己鋸腿的漢子”,他們因為看不起病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醫院大門常開啟,是朝著金山銀海的方向開啟的。公眾焦急的推動醫改步入深水區,是想看病能少花點錢。遺憾的是這次醫改依然是“讓醫院總體收入不降低”。
更為擔憂的是,怕就怕政策允許漲的都火速的漲上去了,而政策要求降低的專案卻變相的站在原地不動了,反倒成了“該漲的漲了,該降的沒降低”,這就會成為新的憂傷。這樣的改革,改不改對患者來說有啥區別?去年3月25日,重慶市正式實施醫改新政,部分患者表示加重了醫藥負擔。隨後新政被叫停。前車之鑑不能不考慮。不以“少花錢為目的”的醫改是假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