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周瑜,字公瑾,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那麼周瑜是個怎樣的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

  關於周瑜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這一說法,說周瑜雖有才能但是氣量過小,從而導致英年早逝。那麼周瑜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根據歷史記載,“三氣周瑜”這一故事並沒有歷史依據,所以說周瑜氣量小這一說法根本就不是真實的。那麼歷史上的周瑜是個怎樣的人呢?

  首先從外貌上來看,蘇軾曾感嘆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虜灰飛煙滅”,說的便是周瑜的外貌氣質了,可以說周瑜是非常英俊的。其次從性格上說,第一是曹操派蔣幹勸降時,周瑜回覆的是他不能忘恩負義,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周瑜是非常忠心的,也懂得知恩圖報。而另一個故事則說明了周瑜的寬巨集大量,說的是周瑜年紀不大便被孫權任命為總都督,一些老臣們並不認同,所以少不得要使絆子,但對於他們的小動作,周瑜不僅不生氣,反而是用心和他們相處,最後他們覺得周瑜此人如白酒,開始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慢慢的卻有些醉人。

  而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之後說輸給周瑜這樣的人並沒有什麼,雖然有為自己找藉口的嫌疑,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對周瑜的高度評價。所以說周瑜不僅是智勇雙全,在外貌性格上都是非常好的,並不是“三氣周瑜”裡面那個氣量狹隘的形象。

  周瑜簡介

  周瑜的父親是洛陽令周異,堂祖父周景、周忠是他的堂叔,而且他們都官至太尉,是朝中的大臣。周瑜精通音律,長相也不賴,是個公認的大帥哥。起初周瑜與孫策交情很好,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弟弟孫權繼承大業,周瑜以赴喪的緣由投奔孫權,與孫氏聯盟,並以中護軍的身份與張昭一同掌管朝中事情,孫權對他很是信任。

  周瑜一生之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為孫權建立吳國做了鋪墊。那麼周瑜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呢?首先他身邊忠臣眾多,要多虧這個死心塌地跟隨著他的大將,在這些大將的協助下週瑜才能有此成就。

  另外,周瑜個人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在赤壁之戰之前他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上演了一出周瑜打黃蓋的好戲,最終利用黃蓋的詐降之計獲得曹軍情報,並因此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打敗曹軍,挫敗了曹軍的士氣。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次重要戰役,這次戰役對於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赤壁之戰是曹軍勝利,那麼之後就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勢了。所以,周瑜的功勞不僅僅是取得戰爭的勝利,而是為孫權取得了一個政權的建立權利,因此後來孫權才得以建立吳國。

  周瑜的官職

  公元195年,周瑜幫助孫策趕走劉繇,周瑜一無所求回到丹陽,不久丹陽太守就被袁術的堂弟取代,周瑜跟隨父親到壽春,袁術聽說周瑜很有才能,就派人來請他去做大將,周瑜看出袁術的狂妄和無能,又不好拒絕,只答應做居巢縣長。所以周瑜的第一個官職是居巢縣長,他一生為孫策和孫權效力,但是第一個官職不是他們封的。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吳郡,孫策親自出來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還賞給他士兵兩千、戰馬五十,賜予府邸和樂隊。之後孫策派他駐守牛渚,因受百姓和當地士兵信服,兼任春谷長。後來,孫策發兵攻打荊州,封他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戰爭結束後,周瑜駐守巴丘。

  公元200年,孫策意外身亡,把軍國大事交給孫權,周瑜從巴丘趕回吳郡,孫權任命他為中護軍,孫權非常信任他,他和張昭一起掌握軍事大權。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周瑜採用火攻之計,火燒曹營,曹操慘敗,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後他和淩統、甘寧等將領一同打敗曹仁的軍隊。孫權封他為偏將軍,同時是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孫權準備攻打益州,周瑜的軍隊在江陵,他回到江陵,在出徵的路上生了病死巴丘。

  周瑜最後一個官銜、最大的官銜就是偏將軍,這基本上是孫氏政權裡最高的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