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吳起是個怎樣的人物

  吳起是戰國年間最為傑出的軍事將領,那麼戰國吳起是個怎樣的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戰國吳起是個怎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吳起是個怎樣的人

  吳起,我國曆史上的軍事家代表,戰國年間的政治改革家,與孫子並稱為孫吳,位列唐、宋武廟內,他的政治、領導才能與軍事思想均對後世造成巨大的影響,且在歷史上佔據極大的地位。

  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原本家庭是有千金家產的富裕家庭,但是由於早年間其仕途不順導致家產耗盡,更是不顧年幼的女兒使家庭破裂,引得鄉親們紛紛笑話他,於是他就殺掉三十多口人逃出衛國,跟隨曾子學習儒學,由於走時承諾不做大官便不回家,後來母親去世都未回去,曾子憤他不孝便與他斷絕關係,於是轉投魯國學習兵法。

  吳起一生在三個國家任職,侍奉魯君時,帶兵擊退齊國侵軍;後轉投魏國,多次大破秦軍,佔領秦國的河西領土,擔任河西郡守,成就了當時的魏王霸業,後由於魏武侯聽信讒言將其革職,於是吳起離開魏國投奔楚國。在楚國期間,吳起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吳起變法,並以此壯大了楚國的實力,後由於打壓貴族的特權於是在楚悼王死後,受到貴族的群起攻之,死後吳起變法以失敗告終。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張軍政結合,二者兼顧不可偏重,內德外備雙修才能使一個國家強大。治軍上,吳起主張教化,道義仁禮兼施拉攏軍心,將軍重在管理而非驍勇,重視精兵、講求軍紀。此外,吳起擅於對戰爭定性,強調慎戰,認為即便取得勝利也有其危害,取勝易、守勝難。

  吳起遭魏武侯猜忌的故事

  戰國年間,吳起在魏國任將軍時,由於能力極強,魏武侯十分賞識他,有意將其提拔重用。此時魏國宰相公叔唯恐吳起蓋了他的風頭使自己丞相地位不保,於是想出了一個主意。宰相一邊與吳起相交密切,一邊時刻主意魏武侯的舉動。

  果然不久之後,魏武侯與宰相商量將吳起提攜為大將軍的事,宰相聽聞故意說吳起雖然軍事才幹高,但聽聞其似乎有意投奔大國,如果令其指揮兵權,又掌握國內祕密,這對魏國豈不危險。魏武侯聽聞於是自己也擔憂起來,此時宰相提出不如對吳起做個考驗,看看他是否真心效忠魏國。宰相建議魏武侯將公主嫁給吳起,如若其欣然接受定是一心向魏,如若推脫,則定有異心,魏武侯聽完同意該做法。

  次日,宰相邀請吳起來家中喝酒,期間叫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公主出來接待客人,誰知夫人蠻橫無比,對宰相不斷惡罵,不但令宰相無地自容,連吳起都尷尬得坐立難安。夫人罵完以後便離去,連正眼也沒有瞧一瞧吳起,兩人都已喝不下酒了,吳起遂告辭離去。

  沒過多久,吳起就接到魏武侯向其提親的事,吳起想到宰相家中公主的蠻橫,覺得連公叔這種貴族宰相在公主面前都如此卑微,自己如果娶了公主還不知道什麼下場,於是拒絕了這門親事。此後魏武侯果然開始懷疑吳起,便不再用她,吳起見自己遭到冷落於是前往楚國求事,更應了宰相的推測。

  然而這一切都是公叔策劃的詭計,公叔深知吳起性格清高不願忍受寄人籬下的奚落,定是不肯接受婚約的,於是安排這樣一齣戲,除掉了威脅自己仕途的勁敵。

  吳起白起關係

  吳起、白起,二人被稱為戰國戰神,即戰國年間最為傑出的兩名軍事將領,其中吳起領戰最多,歷仕三國共領軍七十餘戰創下不敗之戰績,而白起殺敵最多,斬滅的敵國士兵共150萬人左右,長平之戰擊垮趙國,南郡之爭痛打楚國。那麼二者之間,誰更勝一籌呢?

  白起一生指導過眾多重要戰役,殺敵無數,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甚至被稱為殺人魔。白起的作戰指導藝術,是戰國期間戰爭發展水平的代表,他用兵擅長分析敵我軍情,然後根據不同的形勢選擇最為恰當的戰略方針對敵方發起攻擊。比如伊闕一戰,白起選擇集合軍力,逐一擊破;鄢郢之戰時,他採用掏心戰術,加以水攻;華陽戰役,他領軍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假降誘敵離開陣營,從而分割圍攻,創下了先秦戰史上殲敵45萬的戰例,也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的圍殲戰。

  白起指導戰爭有三大特點,一是不僅僅旨在奪城,逢戰必殲;二是乘勝追擊、窮追猛打;三是野戰築壘,誘敵突圍,這種作戰手法之先進乃前所未見。

  而吳起用兵,主張以治取勝,強調對軍隊的管轄,他的軍事思想強調了軍隊能否打勝仗的關鍵在於軍隊的質量,有管理才幹的將領、有素質的士兵,紀律嚴明的軍風,論功行賞。領軍戰略上,吳起主張知己知彼考察敵情,且注重隨機應變。

  吳起是繼孫子之後,又一將作戰戰略與軍事理論相結合的人,軍事上與孫武齊名,改革上與商鞅並稱。無論是白起或者吳起,都是歷史上留名的偉大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