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學習對個人的重要性
摘錄: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係的道德槓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援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裡,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於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對於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係的道德槓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對於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於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係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我們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穩定繁榮、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誠信是行業立身之本
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誠實守信,那麼他所代表的社會團體或是經濟實體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或是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因此,誠實守信不僅是社會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個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
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無信不立”,對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講品德,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