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習中背誦的重要性

  語文,作為一門國學,她記錄了古人優秀的思想,承載了古代優良的文化傳統,在她的哺乳下,我華夏兒女們茁壯成長,在她的鍛造下,我華夏創造出無數仁人志士,在她的養育下,我華夏湧現出不可計數的偉大的思想家。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銘記他們。語文,她具有很多重要性,她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都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所以,我們離不開語文,我們要學好語文。

  

  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從哪裡來,加強背誦是一種好的方法。

  縱觀前人學者,都具有博聞強記的特點。錢鍾書先生從幼年起,不僅背誦了大量的古代詩詞,就連《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以及《七俠五義》、《說唐》等古代小說,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通順地背出來。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儲存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徵博引,成為一代大家。

  因此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也要注重“背”的訓練。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理應得到發揚。語文學習要靠積累,而積累自讀書起,背誦始。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很多學者對背誦的作用有很好的經驗之談。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說:“私塾的讀書程式是先背誦後理解。在‘開講’時,我能瞭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主句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去,還拉一點腔調,在兒童時卻是一件樂事。我現在所記得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可見經過背誦的事一物總會貯藏於心中,在適當時候發揮應有的作用。

  文筆簡潔圓融、幽默雋永的文學大師、新月派驍將梁實秋先生在《豈有文章驚海內》中說:“我在學校上國文課,老師要我們讀古文,大部分選自《古文觀止》、《古文釋義》,講解之後要我們背誦默寫。這教學法好像很笨,但無形中使我們認識了中文文法的要義,體會攄詞練句的奧妙。”  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葉蜚聲先生,他在接受澳門大學學生訪問時說:“學習語言必須多讀、多講、多背誦。……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語言,我都喜歡背誦,因為背誦是幫助融匯貫通的方法之一。”可見背誦並不是愚笨的教學法,相反的有助於學生認識語法規律、掌握遣詞造句的訣竅。

  由上述幾位學者的話,足見背誦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好方法,他們的精闢論述對後來的語文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此要求突出了“背誦”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凸現了語文教學重於積累的特點。然而,在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仍有不少人對背誦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背誦視作死記硬背而摒棄之;一是從應試的需要出發,說純背誦的試題分值不重而忽略不計。因此,在中小學,只能在早讀的時間聽到一點點讀書聲,這樣一來課本中指令背誦的內容都完不成,更談不上背其它的內容了。這一語文基本功的偏廢,必然導致“重講不重讀”的教風盛行。學生在校幾年、十幾年,結果仍是腹中空空,言無珠璣。為此,在大力倡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應重視“背誦”這一教學手段,繼承和發揚傳統語文教學的合理核心,返樸歸真,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名篇佳作,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高自身語文素養。所以,在語文學習中,學生的背誦不僅要抓緊,而且要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