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教育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就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兒園和社群乃至社會。家庭對於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情感的薰陶、知識的引導以及社會規範的指導為孩子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家庭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響孩子的成長,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發展的第一場所。家庭環境尤其是家風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它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影響著孩子,青少年最初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生活技能、道德規範、行為習慣等都是從家庭中獲得的。在家庭諸要素中,家庭結構、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教養態度,父母的文化、思想道德素質、家庭居住環境等都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
家庭教育觀念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殘缺型家庭中的子女與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在情緒、品德、性格、學習等方面出現問題的人數比例較高,更容易出現性格扭曲或個性畸形.失去母愛的孩子智力遲滯、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差;失去父愛的孩子膽小怕事,辦事優柔寡斷,缺乏遠大抱負。諸多的調查已反覆證實了單親家庭的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多於完整家庭。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都在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如何教育和培養少年兒童,提高他們生存和發展的素質,是每個家庭和社會至關重要的事情。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反映著家庭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教育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就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兒園和社群乃至社會。家庭對於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情感的薰陶、知識的引導以及社會規範的指導為孩子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為此,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並努力提高自身做父母的素質,完善自己的角色行為,承擔起做家長的職責。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3~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薰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以及性格等,基本上都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時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5歲以前是幼兒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等。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