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畢業小論文免費範文

  土木工程作為關乎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工程,對於建築工程理論和實踐的促進作用亦無可替代。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土木工程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 要:現代土木工程不斷地為人類社會創造嶄新的物質環境,成為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論述了土木工程的涵義、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土木工程 現狀 發展趨勢

  引言

  縱觀人類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設在和自然鬥爭中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土木工程業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建築物的規模、功能、造型和相應的建築技術越來越大型化、複雜化和多樣化,所採用的新材料、新裝置、新的結構技術和施工技術日新月異,節能技術、資訊控制技術、生態技術等日益與建築相結合,建築業和建築物本身正在成為許多新技術的複合載體。而超高層和超大跨度建築、特大跨度橋樑及作為大型複雜結構核心的現代結構技術則成為代表一個國家建築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在土木工程中越來越體現了技術與創新的作用,誰能在世紀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誰就能在知識經濟時代開創土木工程學科的新紀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義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的含義可從兩方面去理解。一層含義是指與人類生活、生產活動有關的各類工程設施,如建築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局壩水電和水利工程、鐵路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等。另一層含義是指為了建造工程設施應用材料、工程裝置在土地上所進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技術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實踐和研究己取得顯著成就,無論是結構的力學分析,還是結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結構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別是近若干年,在高層、大跨結構和鋼結構方面成績尤其驚人。但展望未來,土木工程領域中仍然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土木工程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土木工程建設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沒有停過,且發展很快,尤其在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幾乎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的建設工地。新的高樓大廈、展覽中心、鐵路、公路、橋樑、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大力研究、開發和應用。發展之快,數量之巨,令世界各國驚歎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國鐵路運營路程已達6.78萬公里,居世界第4位,亞洲之首。鐵路朝著城市輕軌和地鐵兩方而發展。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建造高速鐵路,武漢至廣州的高速鐵路運營時間僅需4小時。此外,磁懸浮列車也在發展。橋樑工程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伴隨著橋樑型別的不斷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楊浦大橋、南浦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等大跨橋樑的建成都標誌著我國的大跨結構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進行列。目前,我國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橋3座、800m以上大橋8座、600m以上大橋15座、400m以上大橋40座,重慶萬縣單孔跨度達420m的鋼筋混凝上拱橋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興趣。在水利建設方面,50年間全國興建大中小水庫8.6萬座,水庫總蓄水量4580億立方米。建設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萬公里,目前防洪工程發揮的經濟效益達7000多億元。在大壩建設方面,我國先後建成了青海龍羊峽大壩、貴州鳥江渡大壩、四川二灘大壩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發展趨勢

  ***一***高效能材料的發展

  鋼材將朝著高強、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和可焊性方向發展。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把屈服點為700N/mm2以上的鋼材列人了規範;如何合理利用高強度鋼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高效能混凝土及其它複合材料也將向著輕質、高強、良好的韌性和工作性方面發展。

  ***二***計算機應用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和結構計算理論日益完善,計算結果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從而更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效能並保證結構的安全。人們將會設計出更為優化的方案進行土木工程建設,以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

  ***三***環境工程

  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異的影響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融為一體。城市綜合症、海水上升、水汙染、沙漠化等問題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又無一不與土木工程有關。較大工程建成後對環境的影響乃至建設過程中的振動、噪聲等都將成為土木工程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四***建築工業化

  建築長期以來停留在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小生產方式上。解放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推動了建築業機械化的程序,特別是在重點工程建設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落後於其他工業部門,所以建築業的工業化是我國建築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正確理解建築產品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係,儘量實現標準化生產;要建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科學管理體制,採用專業化、聯合化、區域化的施工組織形式,同時還要不斷推進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

  ***五***空間站、海底建築、地下建築

  早在1984年,美籍華裔林銅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產水泥並預製混凝土構件來組裝太空試驗站。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動場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超出地球的範圍。隨著地上空間的減少,人類把注意力也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地下空間,21世紀的土木工程將包括海底的世界。實際上東京地鐵已達地下三層: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設定了車站外,還建設了博物館。

  ***六***結構形式

  計算理論和計算手段的進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為結構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空間結構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結構融為一體,結構形式將更趨於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極化

  能源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極為關注的問題,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極化的要求是21世紀人類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也對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此外,由於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發達,基礎設施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設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並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項專業活動中,都應考慮可持續發展。這些專業活動包括:建築物、公路、鐵路、橋樑、機場等工程的建設,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

  參考文獻:

  [1]段樹金.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2]劉西拉 等.關於我國工程建設技術發展的戰略思考[J].土木工程學報版,2005.12,38***12***.

  [3]孫世國. 21世紀土木工程發展趨勢芻議[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2.9,14***3***.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