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在學習九年級語文階段,提高練習語文閱讀能力對於同學們來說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九年級語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九年級語文閱讀原文

  西漢和東漢各歷時約兩百年,中間經過新莽的中斷15年,如果視為一個朝代,則它連亙4個多世紀,為上承秦始皇下迄滿清兩千年來帝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中國的人口,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漸漸恢復到西漢原狀。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至漢亡時仲長統估計,應逾千萬戶。則兩漢在正常狀態下,人口總數應當是5000萬到6000萬之間,公元前及公元后並無顯著的差別。

  以疆域及兵力威勢之所及而言,則兩漢間的變動亦少。漢武帝在朝鮮半島開拓的立足點,東漢也能大概維持。漢武帝還要竭全國之力伐匈奴。這遊牧民族在王莽後永遠的分為南北,給東漢竇憲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在公元***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裡,以致於北單于“不知所終”。西漢既有張騫之通西域,東漢則有班超打破他的紀錄。只是東漢有一個邊疆問題,其棘手的程度,為西漢所無,此即青海草原地區的羌人。這些藏族遊牧民族,沒有統一的組織,各部落時合時分。草原地帶既無法佔領,東漢的移民實邊也極耗費。招羌人內屬不僅無實效且有後患,漢亡之前董卓的擁兵自重,即靠羌人編成的部隊撐腰。

  在當時人看來,兩漢實際上只是一個朝代。光武帝劉秀,出自漢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他在洛陽重建太廟之後,只奉祀西漢的君主到元帝為止。因為對光武講,其後各帝均為同輩和晚輩。光武更將篡權呂后的靈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靈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國以來從父系母系上講都是名正言順一脈相傳的繼承人。

  最近幾十年來的考古所得,已給我們一個體會漢朝日常生活的機會。漢朝一般人的思想,認為生與死沒有絕大的差別。陰冥雖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對死者祭祀供獻,卻用不著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為如此,所以漢代墳墓裡缺乏我們今日認為有宗教性的標幟與裝潢,卻有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鐫刻。可以說漢朝四百多年內,文化生活已有長足的進步。在多方面講,中等以上住戶的生活,較之近世紀,已無顯著差別。中外學者一致將這成就歸功於兩漢的重農政策。看來,中國的初期統一,以淳樸雷同的法制加於廣大的地區,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同時在這種原始的重農政策之下,東漢與西漢,也確實有承前接後的聯絡。若非如此,則其人口與版圖,就甚難如此互相湊合。

  從現代的眼光看來,西漢帝國仍在草創時代,各種統治辦法離不開一種試驗性質。東漢則在帝國的粗胚胎穩定之後,由於立法不能展開,因而也沒有創制機會。君權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對稱與均衡,就無從分割,也不能根據實況合理化。這情形曾引起仲長統說,三公都是虛設,到頭仍是寡頭政治。同時官僚機構的組織,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沒有民法的支援。法律既不能相次展開,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複問題。嚴格講來,東漢或後漢只有起首的三個君主有所作為;此即光武帝劉秀的“中興”,明帝劉莊的用嚴刑峻法鞏固其帝國與章帝劉坦的重申儒家宗旨。這樣看來,東漢的歷史沒有寫得好,也不足為怪。一個國家的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的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只好說是時勢所必然。

  九年級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過東漢的休養生息,人口數量漸漸恢復到西漢原狀。雖然官方的統計,常有訛漏,但是據仲長統估計,漢亡時人口應逾千萬戶。

  B.漢武帝在朝鮮半島開拓的立足點,東漢能夠大概維持,而東漢對匈奴仍需武力討伐,在疆域及兵力影響方面東漢與西漢相比沒有變化。

  C.東漢有一個棘手的邊疆問題,青海草原地區的羌人過著遊牧的生活,無統一組織,各部落時合時分,該地區無法佔領,也難以移民。

  D.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重建太廟之後,只奉祀西漢的君主到元帝為止,而將呂后的靈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靈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羌人區域無法佔領也不易移民實邊的情況下,漢朝招羌人內屬,也會帶來後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擁兵自重,威脅漢朝的統治。

  B.漢代墳墓裡缺乏宗教性的標幟與裝潢,是因為當時一般人雖然也相信陰間地府之類的說法,要祭祀供獻死者,但認為生與死沒有絕大的差別,用不著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C.東漢時由於由上至下的官府司法機構主要用刑法治理,沒有民法的支援,所以當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複問題。

  D.兩漢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表現在東漢就是隻有起首的三個君主有所作為,這是時勢所必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廟的奉祀情況來看,他是公元前建國以來從父系母系上講都是名正言順一脈相傳的繼承人。

  B.兩漢的疆域及兵力威勢相差不大,漢武帝竭全國之力伐匈奴,東漢曾擊退匈奴數千裡,致北單于“不知所終”,東漢出使西域也曾有過破紀錄的表現。

  C.中國的初期統一,以淳樸雷同的法制加於廣大的地區,兩漢的重農政策既體現出這一特點,也促進了許多住戶生活水平的提高,這說明這種統治政策很好,兩漢一直貫徹這一政策是英明的。

  D.仲長統認為,三公都是虛設,國家仍是寡頭政治,這是他根據當時君權無從分割、也不能根據實況合理化而得出的結論。

  九年級語文閱讀答案

  1、B***原文是“以疆域及兵力威勢之所及而言,則兩漢間的變動亦少”***

  2、C***根據原文,“同時官僚機構的組織,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沒有民法的支援。法律既不能相次展開,民間經濟發達到某種程度,政府在技能上無力處理社會所產生之各種繁複問題。”***

  3、C***原文是“不是完全沒有好處”,還說“一個國家的法制逾400年沒有實質的改進,其行政不能表現活躍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