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提升海南高考語文閱讀能力,需要同學們在大量的閱讀練習中積累和磨練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生態之域的視域首先表現為“以人觀之”。寬泛而言,“以人觀之”也就是從人自身的視域出發來理解和評判世界,這種“觀”包含多方面的意義:它不僅涉及狹義上的理性認知,而且關乎價值的關切。狹義上的理性的認知具體表現為在事實層面上對自然本身、自然與世界關係的把握,價值的關切則以天人之間的價值意義為指向。中國哲學很早已意識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裡涉及“親”、“民”、“物”三種不同的物件,對待這些物件又有“親”***以親情相處***、“仁”***以仁愛之心相待***、“愛”***以珍惜、愛護之心相待***三種價值立場、價值態度,後者也屬廣義上的“觀”——對事物在價值層面的考察與把握。不僅對“親”***家庭倫理領域中的成員***、“民”***一般社會成員***要給予價值的關切,而且對廣義上的“物”也應當有一種珍惜、愛護***“愛”***之情,這種情感在實質的層面滲入了價值的內涵。宋明時期,理學家們進一步提出“民胞物與”、“仁者與萬物一體”等觀念。“民胞物與”、“萬物一體”意味著將世界之中一切物件都理解為與人相關的物件,並賦予它們以相應的價值意義,這一看法的內在的要求是對人之外的其他物件給予應有的價值關切,其中也體現了以人觀之的價值內涵。
中國哲學不僅在實質層面涉及對自然等物件的價值關切,而且也提出瞭如何展開這種價值關切的總體觀念或總體原則。後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來概括,即“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從對待自然物件的角度看,“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意味著自然中的每一個體、每一物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們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間並不相互排斥。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這裡所確認的是,自然作為與人共存的物件,同樣有其存在的意義。以上主要從天人關係的角度,體現了“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對待自然方面的價值取向。
引申而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不僅表現為理解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原理,而且構成了把握人與人關係的出發點。從本原的層面看,人類社會中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在社會領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彼此之間應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與之相聯絡,這些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在享有、運用自然資源上應該具有平等的權利:按照“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原則,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所擁有的以上權利,都應當得到承認和尊重,而不能僅僅強化人類部分成員的權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員的同等權利。但是,在人類歷史的實際發展過程中,以上原則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相反,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階層、某些集團、某些民族、某些國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資源方面遠遠超過甚至壓倒其他的階層、集團、民族和國家。這裡無疑包含了人類社會中的不平衡,這樣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樣將導致生態的問題:當社會領域的某些成員、集團、民族、國家過度地消耗自然資源時,天人之間的不平衡往往會進一步加劇,正如前一代人對自然的過度佔有,將導致後來世代的生態危機一樣。以上事實表明,今天的生態問題,與社會上不平等地運用自然資源有著難以否認的聯絡。
可以看到,在天人關係之後,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態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與之相應,解決生態問題也需要從人的角度加以考察與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觀之的“觀”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從價值的視域看待世界。從邏輯上說,如果單純地基於工具層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關係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往往會引向過強的功利意識,並進而導致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天人關係的失衡,“以人觀之”所涉及的以上價值關切對於抑制這種偏向,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6、下列對“以人觀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狹義上的理性認知,表現為在事實層面上對自然本身、自然與世界關係的把握。
B.價值的關切,以天地之間的價值意義為指向,但並不包含任何物質上的價值利益。
C.孟子指出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是對事物在價值層面的考察與把握。
D.從人自身的視域出發來理解和評判世界,狹義的理性認知直接指向了對價值的關切。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從人類對待自然的角度看,“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所確認的是自然作為與人共存的物件有其必然存在的意義。
B.前一代人對自然的過度佔有,必然導致後來世代的生態危機。這也表明,今天的生態問題就是由我們上一代人過度消耗自然資源造成的。
C.生態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人的角度加以考察與理解,避免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天人關係的失衡。
D.宋明理學家在孔子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仁者與萬物一體”等觀念,也體現了以人觀之的價值內涵。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物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僅表現為理解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原理,而且構成了把握人與人關係的出發點。
B.不同的個體、階層、集團、民族、國家所擁有的權力都應得到承認和尊重,不能僅僅強化人類部分成員的權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員的同等關權利。
C.單純地基於工具層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關係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往往會引向過強的功利意識,進而導致了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天人關係的失衡。
D.“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是中國哲學對自然等物件的價值關切的科學概括,及自然中的每一個體之間不管是敵是友,都可以互不傷害共生共存。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6.B***A原文是“它不僅涉及狹義上的理性認知,而且關乎價值的關切”,而不是“直接指向了對價值的關切”;C原文並沒有“並不包含任何物質上的價值利益”;D原文是說只有“後者”,即“愛物”才是“對事物在價值層面的考察與把握”。***
7.D***A“在孔子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在原文中缺少依據;B不是“從對待自然物件的角度看”,而是“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C“今天的生態問題,就是由我們上一代人過度使用自然資源造成的”的結論沒依據,過於武斷。原文參考:以上事實表明,今天的生態問題,與社會上不平等地運用自然資源有著難以否認的聯絡。***
8.A***A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是對“如何展開這種價值關切的總體觀念或總體原則”的概括,參考原文:後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來概括,即“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這裡的“前者”指價值關切,“後者”指總體觀念或總體原則。選項後半句對“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解釋也不準確。***
-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 紀念民族英雄主題黑板報素材
- 在日本留學生辦理歸國學歷認證
- 好吃美味的南瓜餅做法推薦
- 超拽霸氣女生空間說說心情短語
- 西遊記第十八回讀後感
- 女生漫畫圖片可愛
- 怎麼檢視電腦埠監控
- 提高大腦記憶的小辦法
- 幼兒大班講故事比賽稿素材
- 申請美國留學簽證要注意的地方
- 好學的現代舞視訊
- 我們的紀念日歌曲歌詞及視訊
- 如何用紅薯製作室內盆景的方法
-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 青島病假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 難忘的第一次小學五年級作文
- 男人眉峰高的面相如何
- 登入新浪微博網頁版的幾種方式
- 政府新年團拜會主持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