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教育主題黑板報資料

  生命只有一次,杜絕私自游泳,讓我們一起學習防止溺水的安全知識,認真對待防溺水教育,提高安全意識,預防溺水事故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防溺水教育主題黑板報

>

  溺水後急救措施

  1、發現有溺水的人,會游泳並且會急救的人要將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是會游泳不會急救就不要強行的去救人,可以救比你體重小的溺水者。

  2、將溺水的人從水裡救出後,邊上的人要用紙或者當時能夠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裡的泥土和其他的異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並將其舌頭拉出。

  3、清理鼻腔、口腔後,對於有領口、腰帶的溺水者要鬆解領口和腰帶,女性的溺水者還要鬆緊裹的內衣及胸罩。

  4、倒水,電視裡常用的是按壓溺水者的腹部,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可以用你的膝蓋頂溺水者的肚子。對於體重較輕的小孩還可以用肩頂其肚子的方法將水倒出。

  5、將水倒出後溺水者還沒有清醒就要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了,這個急救的步驟需要專業培訓的人操作,如果周圍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復甦的方法就立即送醫院。

  對孩子們必要的防溺水教育

  每年夏天,頻繁發生的兒童溺水事件都會撕扯公眾的神經。在筆者印象中,幾乎每個暑期,都會不止一次對孩子們發出注意游泳安全的警示,並呼籲在中小學生中開設游泳必修課,但悲劇仍不時發生,教育部門也鮮有迴應,令人不解,頗為遺憾。

  權威調查顯示,溺水已成為青少年及兒童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遠超交通事故等傷害。世界衛生組織近年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溺水,超過一半的死者年齡在25歲以下,可見中小學生佔比是相當大的。

  學校和社會也在試圖努力改變這種現狀,早在去年,教育部就釋出了《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處好。私自游泳要杜絕,大人在旁安全保。動作規範不亂跑,高處絕不把水跳。身邊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緊水中拋。”與今年編寫的防溺水童謠其實差不太多。

  這種警示教育方式肯定有用,但稍微顯得有點兒被動,無非是要求孩子遠離水邊,不要私自去游泳。但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擁有天然的好奇心,你說不讓去游泳,他反而更想去試一試,這種逆反心理加之炎熱的天氣推波助瀾,孩子們很難管控住自己消暑尋涼的慾望,這樣就容易導致悲劇發生。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試想,如果孩子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游泳,具備一定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即便偶爾心癢癢“偷泳”一次,一般情況下也不至於帶來生命危險。況且,游泳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體育鍛煉方式,既是生存技能,還有健身功效,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在中小學中廣泛建設游泳池,開設游泳必修課,有百益而無一害,且完全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課程安排可以跟體育課一起排,體育老師可以兼任游泳教練,涉及到必要的技能技巧,也可以通過社會兼職或招募志願者的方式解決師資矛盾、經費困難等問題。說不定,還能通過這種方式發現優秀的游泳苗子,培養出優秀的游泳運動員來。

  當然,恰當的安全警示措施和教育仍然是必要的,比如在危險水域要有專人值守,設警示標誌;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切莫輕易下水,“反面教材”不離口;對農村留守兒童,尤其要加強監護等等。但也要認識到,安全教育既要“加鎖”,也要適當地“添翼”。孩子們畢竟不是成年人,對危險事物的認知相當有限,通過安全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也許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今年暑期,重慶市教委也製作了預防學生溺水的專題宣傳片,在全國首次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漫畫形式宣傳預防溺水安全常識。能不能把改革再深入一步,把游泳課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至少可以先通過試點,積累經驗,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然後逐步推廣,最後作為硬性規定來要求或考核。警示教育與技能教育完美結合,才能成為守護孩子們安全的雙翼,將中小學安全教育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長久守護孩子們一生的康寧。